李媛媛, 葉 凡, 劉婷婷, 劉愛寧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 血液科,江蘇 無錫 214000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為原發性血液系統漿細胞性腫瘤,可出現貧血、進行性骨痛、感染及腎損傷等情況。MM患者骨髓瘤細胞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合成,體內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免疫功能出現損傷,免疫力下降,引發侵襲性真菌感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有研究報道,基線淋巴細胞絕對計數(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單核細胞絕對計數(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等實驗室指標可提示患者預后[3-4],但不同研究多因素分析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淋巴細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管循環的淋巴液里,是免疫反應的核心。根據發生來源、形態結構、表面標志和免疫功能等不同方面,淋巴細胞可分為T細胞、B細胞和NK細胞3類[5]。單核細胞是血液里白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在外周血中反映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情況,可以吞噬異物使抗體出現,在抵御病原入侵、治愈機體損傷及疾病免疫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當患者體內出現炎癥或其他疾病,均會引起單核細胞總數百分比變化[6]。本研究旨在探討初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初診為MM的8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平均年齡(57.56±9.88)歲;M蛋白:免疫球蛋白A型27例,免疫球蛋白G型41例,輕鏈型17例;國際分期體系分期:Ⅰ~Ⅱ期46例,Ⅲ期39例;DS分期:Ⅰ~Ⅱ級31例,Ⅲ級54例。納入標準:符合MM的診斷標準;初診患者;既往未進行血液內科相關藥物治療。排除標準:其他代謝性疾病或血液系統疾病;多系統、器官存在嚴重疾病;免疫功能障礙或其他感染性疾病。隨訪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平均(27.46±4.88)個月,根據臨床療效將患者分入預后良好組(n=68)與預后不良組(n=17)。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比濁法對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進行定量分析。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進行定量分析。采用堿性苦味酸終點比色法對血肌酐進行定量分析。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乳酸脫氫酶進行定量分析。收集患者ALC/AMC水平及相關信息。比較兩組患者性別比例、ALC、AMC、ALC/AMC、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β2-MG、血肌酐、乳酸脫氫酶水平。
2.1 單因素分析結果 預后不良組ALC、ALC/AMC、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β2-MG、血肌酐、乳酸脫氫酶高于預后良好組,AMC低于預后良好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結果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ALC/AMC、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β2-MG、乳酸脫氫酶水平增高均為初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MM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輻射(電離)因素、遺傳因素、外界病毒感染、長時間與有毒化學物質接觸、抗原慢性刺激、自身免疫等。MM具有高度的異質性,部分患者生存期>10年,而少部分患者病情進展十分迅速,生存期<1年,預后差異較明顯[7-8]。因此,進一步掌握影響MM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意義重大。
ALC是外周血中淋巴細胞的計數,正常成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20%~40%,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和百分比變化對一些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9]。本研究發現,預后不良組ALC、ALC/AMC、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高于預后良好組,AMC低于預后良好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因為淋巴細胞會分泌大量的CC趨化因子配體17,召集調節性T細胞,降低抗腫瘤的免疫反應性。此外,淋巴細胞在腫瘤發生、血管產生和轉移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通過分泌一定量的活性氧、腫瘤壞死因子-α等對人體上皮細胞DNA造成損害,使腫瘤發展加速,進而影響患者預后[10]。單核細胞屬于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參與機體免疫、抗細菌、抗病毒過程,能夠激活淋巴細胞,發揮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骨髓微環境里的單核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體內抗腫瘤免疫作用,且會加速腫瘤的血管產生,分化成巨噬細胞,從而誘導免疫抑制,保護腫瘤細胞免于凋亡。當單核細胞數量增加且淋巴細胞數量下降,宿主抑制腫瘤功能下降,MM加速進展,導致預后不良[11]。
本研究發現,預后不良組β2-MG、血肌酐、乳酸脫氫酶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β2-MG作為一種輕鏈,能夠按照非結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清內,是組織相容性抗原的一種,可以自由地通過腎小球。正常人體內β2-MG水平極低,當MM患者出現異常增生,大量β2-MG被釋放入血,血液中β2-MG水平升高,損傷腎小管,肌酐清除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使血肌酐水平升高。當血肌酐、β2-MG水平上升,腎功能衰竭風險增加,進而影響患者預后[12-13]。乳酸脫氫酶水平的高低能夠提示生理代謝、細胞增殖活性等情況。乳酸脫氫酶水平越高,MM患者體內惡性腫瘤細胞活性越強,病情進展迅速,預后相對較差[14]。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ALC/AMC、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β2-MG、乳酸脫氫酶水平增高均為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P<0.05)。賈淑青[15]研究報道,高血肌酐、高乳酸脫氫酶、高鈣、高β2-MG、高淋巴細胞比值的MM患者預后較差,但未將ALC/AMC、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以及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因素考慮在內。
綜上所述,ALC/AMC、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β2-MG、乳酸脫氫酶水平增高均為初診MM患者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