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民,李玉梅,毛偉芳,趙文利,吳云強
(濟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316)
丹參又名赤參、紅根等,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的功效。由于丹參長期按傳統方法栽種、留種,造成品種退化,種苗帶病、毒的問題及品種混雜現象日益嚴重。丹參傳統的病蟲害如根結線蟲、菌核病、葉枯病、白娟病等對丹參生產也帶來很大影響,嚴重地制約著丹參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通過組培脫毒技術降低丹參品種的帶病毒率,提高品種的純度、抗逆性、抗病性,改良丹參品質,提高丹參產量,成為丹參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丹參組培苗成本高,因此很難在生產上推廣運用。為了降低丹參組培苗的生產成本,進行丹參組培苗的根段擴繁等非試管快繁進行研究。
為了獲得根段擴繁時所需要的大量的優質根段,進行了丹參組培苗的濕潤煉苗法試驗。在傳統上,丹參組培苗煉苗一般是將穴盤苗放在苗床上、水泥地面或土工布上進行煉苗,以防其根系通過穴盤底孔扎入地下,在移苗時,斷根過多影響成活也可以防止線蟲、根腐病等根部病蟲害污染組培苗。濕潤煉苗法,是將栽植丹參組培苗的穴盤放在經過滅菌殺蟲的比較疏松的墊層上,使墊層保持一定的濕度。這種煉苗法相比傳統煉苗法的優勢有:首先墊層是經過滅菌殺蟲的疏松的基質,所以當根系扎到墊層時,不會被病蟲害污染,能夠很好地保持組培苗的優良特性且在移苗時不會斷根過多。其次,濕潤的墊層既具有保水性,可以保持一定的濕度,穴盤不用澆水太勤且又可以增加棚內的空氣濕度,有利于組培苗的成活。再次,墊層的疏松透氣有利于丹參組培苗根系的生長。
試驗材料為濟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中草藥研究組選育的丹參品種五號。供試的栽培基質是壽光市嘉恒育苗基質加工廠生產的育苗基質。墊層分別為經過高溫滅菌殺蟲的松樹皮、育苗基質、蛭石和土工布。穴盤是山東盛博元園藝有限公司生產的50孔的穴盤。
1.2.1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松樹皮、育苗基質、蛭石、土工布4種不同的墊層做對比試驗,每種墊層上放置3盤計150棵丹參組培苗。每天觀察、記錄丹參組培苗的生長情況。
1.2.2 栽培基質及墊層的處理。栽植前,將栽培基質灑水拌勻,栽培基質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裝入穴盤中備用。將事先準備好的墊層材料松樹皮、育苗基質、蛭石、土工布一起放入高壓滅菌鍋內滅菌殺蟲20 min,并按15~20 cm的厚度鋪在苗床上備用。
1.2.3 栽植。栽植前,將經過生根培養、根長2~3 cm的組培苗的培養瓶瓶蓋打開,放到室溫為20℃~30℃、有散射光、通風良好的大棚中鍛煉3~5天。將鍛煉好的組培苗從培養瓶中取出并洗凈培養基后,栽植在事先準備好的穴盤中。然后,將栽植好丹參組培苗的穴盤放在1∶2 000含量為98%的惡霉靈水溶液中浸泡。之后,將泡透的穴盤苗放在事先準備好的蓋有塑料薄膜和遮陽網的小拱棚中相應的墊層上,遮陰培養。在小拱棚放滿處理好的穴盤后用1∶2 000多菌靈水溶液對棚內噴霧,既可以對棚內殺菌消毒,又可以清洗葉面。最后,將小拱棚的塑料薄膜放下,封閉小拱棚。
1.2.4 管理。栽植后的第1周,小拱棚遮陰封閉管理,通過控制大棚上下通風口及中午時段向拱棚頂部噴水的方法,將拱棚內溫度控制在24℃~28℃。第2周,打開小拱棚的兩頭通風降溫、降濕,此時不再向小拱棚頂部噴水,2天后將小拱棚的遮陽網去除,采用全光照煉苗。第3周,揭去小拱棚薄膜,在貼近自然條件下再煉苗1周后,測量丹參組培苗的根粗、根長、根條數等數據。
濟南市第二農業科學研究院院內的溫室大棚中。
栽植10天,測定每種墊層上穴盤苗的成活率、生長勢、平均出根率、平均出根數。栽植30天后,再次測定其生長勢、平均出根數、平均根粗和平均根長。
采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分析。
可以看出,在栽植10天后,采用不同的墊層對丹參組培苗煉苗的成活率和出根率有顯著的影響,以采用松樹皮為墊層最高,分別為98%和32.7%,而以育苗基質為墊層次之,分別為92%和24.5%,以土工布為墊層最差,分別為74%和22.4%。不同的墊層對丹參組培苗平均根長和出根條數則影響不大,這可能與栽植的時間較短而沒有發揮出墊層的優勢有關。從生長勢來看,以松樹皮為墊層的組培苗生長勢最強(表1)。因此,在丹參組培苗煉苗10天時,丹參組培苗以松樹皮為墊層的成活率和出根率最高,生長勢最強。

表1 10月10日測定組培丹參苗成活率及出根情況
可以看出,以松樹皮為墊層的丹參組培苗,在栽植30天后出根條數為4.5,平均根粗為3 mm,平均根長15.4 cm,生長勢強。以育苗基質為墊層的組培苗的出根條數為3.8,平均根粗為2.6 mm,平均根長為13.2 cm,以蛭石為墊層組培苗出根條數為3.2,平均根粗為2 mm,平均根長為12.3 cm,和以土工布為墊層相比,各項指標差異極為顯著。以土工布為墊層的丹參組培苗的出根條數為2.8,平均根粗為1.6 mm,平均根長2.1 cm,生長勢弱。在開始煉苗的前10天,分別在4種不同的墊層上的出根率、出根條數、平均根長均沒有明顯的差異,而在煉苗30天根系從穴盤的底孔扎出以后,在不同墊層上的各項指標則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可能與不同墊層的透氣性、保水性等因素有關(圖1,圖2,圖3,圖4,表2)。

圖1 土工布墊層

圖2 蛭石墊層

圖3 育苗基質墊層

圖4 松樹皮墊層

表2 11月10日測定丹參組培苗的生長勢及出根情況
根據本次試驗可以得出結論,丹參組培苗以育苗基質為栽培基質,以松樹皮為墊層進行煉苗,無論是煉苗成活率還是出根條數、平均根粗、平均根長,均明顯好于其他墊層。如果在開始煉苗10天以后1周噴1次0.2%磷酸二氫鉀和0.1%尿素水溶液,丹參組培苗可能會生長得更加健壯,根系更粗更長,這一點將在以后的試驗中做進一步的驗證。采用這種濕潤煉苗法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丹參組培苗的有效根系,從而為丹參組培苗通過根段扦插進行非試管擴繁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