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童歆涵 呂悅 陳心妍

供圖/視覺中國
2023年,“創新浙江大講堂”重磅推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湖畔實驗室主任張建鋒等各路名家大咖輪番上陣,為浙江科技干部帶來了一次次專業知識的洗禮;全省科技干部拼勁十足,科技創新工作13 項主要指標中有6 項提前完成年度目標,118 個遍布全省的重大項目建設進度遠超時序、超額45%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各項惠企服務“擲地有聲”,前三季度全省科技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達2319.6 億元,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減免所得稅達258.3 億元,創新主體的獲得感“爆棚”提升。
2023年新年伊始,浙江省科技廳根據省委“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有關精神,發出開展“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的動員令——要求全省科技系統以“大學習”增強“大本領”,以“大行動”實現“大突破”,以“大服務”助推“大解題”,為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精神氣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黨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能力素質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反復強調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是領導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
以“創新浙江大講堂”為活動載體,省科技廳高位搭建專家講課、比學晾曬、工作部署“三位一體”的學習平臺,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聯動學習長效機制,推動全省掀起比學趕超的濃厚干事熱潮——
杭州推出“理論教育+務實培訓”模式,深入開展以專家授課為主的 “科技鐵軍學堂”;溫州常態化舉辦“創新論壇”“處長講壇”活動,并首次組織舉辦覆蓋鄉鎮一級的創新能力提升專題研討班;湖州搭建“科技大講堂”、年輕干部成長學院“1+1”學習主平臺;臺州持續開展“創新點亮未來”學習論壇活動、讀書分享會活動……
“省委提出要在創新深化上下‘怎么也不為過’的功夫、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而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就要求我們具備相適應的政治素質、理論水平、擔當精神、專業能力和實踐本領?!笔】萍紡d黨組書記佟桂莉表示。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市縣黨委政府、科技部門有關負責人“懂科技、抓科技、成科技”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省科技廳聯合有關部門,陸續組織舉辦了市縣領導干部創新驅動發展專題研討班、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專題研修班、全省市縣科技局長培訓班等多種主題班次。“系列科技培訓,讓我們‘解惑’又‘解渴’,幫助我們理清了思路,把準了方向,助推了工作開展。”參加培訓的地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

供圖/視覺中國
以調促研,以研促學。除了“蹲班”學,省科技廳主要領導以上率下,帶頭開展科技創新課題大調研,并將調查研究融入決策、落實、改革、服務全過程,掀起了一股敢于首創、樂于奔走的學習調研服務之風,進一步激發市縣大抓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以學促干”須在“干”處落腳。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高位部署“創新深化”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兩項全省科技創新“牛鼻子”工程。如何干到最好、做到極致?浙江科技系統的干部搶時間、趕進度,用熱火朝天的生動實踐作出了最佳回應。
省科技廳第一時間組建“兩大工程”相應專題組和專班,《關于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意見》《浙江省“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年)》相繼落地,各項實干舉措應勢而生,“兩大工程”的“四梁八柱”在“浙”里拔地而起,浙江創新發展的列車加速駛入快車道。
浙江科技特派員工作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肯定;科創平臺質效明顯提升,國家實驗室掛牌并入軌運行,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增9 家、累計20 家,我國牽頭的首個國際大科學計劃(深時數字地球)落地實施;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累計取得我國首顆智能遙感衛星“地衛智能應急一號”等重大科技成果102 項,“飛秒激光直寫光波導技術及其在光互連器件的應用”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預計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600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 萬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全面完成“兩清零一提升”專項行動1.0 版,實現全省1 億元以上制造業企業無研發活動清零、5 億元以上制造業企業無研發機構清零;全域創新能級跨越提升,10 個城市登上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數量居全國第三;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市)8 個、累計13 個,數量居全國第二。
風正好加力,奮進正當時。全省科技系統上下齊上新跑道、擰成一股繩,在創新的道路上爭先進位、比學趕超,以實干實效、干事成事讓之江大地生機勃發、活力四射——
杭州首創“提醒單”制度,每月向13 個區縣(市)書記和區長推送“提醒單”,強化督導服務,提出工作建議,對各項任務進度緩慢的區縣進行催辦,有效加快指標進位、項目提速;
寧波針對重大專項工作,加壓建立“每周調度、每周研討、每周匯報”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工作節奏和效率。同時,跨部門深入調研、跨領域摸排堵點,率先探索“科技引領、教育筑基、人才支撐”一體聯動新機制;
紹興以“創新深化”省級綜合性試點為依托,在“六個一體協同”、平臺載體建設、體制機制改革上先行先試、大膽探索,推動破解創新資源配置分散問題,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紹興經驗……
李強總理在今年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講到,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2023年以來,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佟桂莉、廳長高鷹忠分別帶隊赴全省各地市以及各類創新主體開展調研,既廣泛詢問企業等創新主體的現實困境,也深入了解各地區域創新發展存在的難題,一線探討破題辦法。
日前,省科技廳聯合九部門印發《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加快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2027年)》,推動企業成為從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到成果轉化全鏈條的主導力量,切實激活了企業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而這,正是省科技廳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服務“組合拳”的一個縮影。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有哪些具體舉措?全省各地的科技部門啟迪智慧,想出了不少精準服務的“妙招”——寧波深入開展研發創新“診斷+提升”、政策宣貫輔導等專項服務,市縣鄉聯動助企服務超3000 家;嘉興在省級政策的基礎上,接連出臺“雙九條”政策意見,以更大力度的“真金白銀”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新昌以創新服務“云局”為依托,跨界整合33 個部門,匯集108 宗創新事項和385 項創新資源,一站式便捷服務讓事項平均辦結時間從7 天縮減至2 天……
“除了直接送‘紅包’,我們現在還為企業送技術服務,北侖的科技經紀人團隊以無償服務暢通創新資源和技術需求對接渠道,目前已推介科技成果300 多項,促成科技成果轉化100 余項?!睂幉ㄊ斜眮鰠^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加快發展地區,科技成果轉化是“老大難”問題。2023年4月27日,科技成果“先用后轉”系列活動暨知識產權宣傳周專場活動在常山舉行。這是全省科技成果轉化“雙百千萬”專項行動在山區26 縣舉辦的首場活動,也是科技成果“先用后轉”系列的首場特色活動。據了解,科技成果“先用后轉”是浙江在全國率先探索的一項成果轉化機制,以“先免費試用、后付費轉化”模式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山區26 縣和中小企業實現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目前,“先用后轉”已在縉云、龍泉、仙居等7 個山區縣開展試點,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在廣大山區縣,還有一項科技服務試點同樣引人注目,那就是科技特派團工作。2023年以來,省科技廳在原有3 個試點的基礎上再次擴面,派駐第二批科技特派團12 個,為更多山區縣發展重點產業鏈提供了精準服務?!翱萍继嘏蓤F是以科技支撐山區26 縣‘一縣一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性安排,將成為山區26 縣主導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借風勢,乘風起。未來,浙江科技系統將繼續大興學習之風、行動之風、服務之風,營造全省上下合力共抓大抓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強力推進創新深化,迭代升級“315”科技創新體系,在以科技創新“破難題、過關口”、塑造發展新優勢上善謀會干、善作善成、奮力先行,為全省“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貢獻科技更大的擔當。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