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茜 王心悅

新安股份總部——新安大廈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撲面而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環境之變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從建德的小小農藥廠到銷售網絡遍布全球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集團,從全球首創“草甘膦—氯甲烷—有機硅”循環技術的持續升級到硅基、磷基和新能源材料“三足鼎立”的產業生態,58年來,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安股份”)始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持續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向著現代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目標穩步邁進。
新安股份創建于1965年,2001年A 股上市,現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70 余家、員工6000 余人,主營作物保護、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產業,屬全球十大有機硅企業、全球農化銷售20 強、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化工500 強、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百強等。
2022年,新安股份營業收入218億元,利稅45 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新安股份地處錢塘江上游,肩負生態守護重任,“不讓一滴污水入江”的綠色發展理念深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20 世紀90年代,新安股份首次發現甘氨酸法草甘膦合成尾氣中有氯甲烷,自主發明“草甘膦副產品氯甲烷用于甲基氯硅烷單體合成新工藝”,架起了有機硅和草甘膦兩大行業體系產品生產的“橋梁”,并建成國內首套萬噸有機硅單體裝置,使得氯甲烷的利用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該項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歷經20 余年持續攻關,新安股份成功開發“氯—硅—磷”高效綜合利用技術,三大元素利用率均超95%,形成了全球首創的循環經濟新模式。項目推廣實施后,行業整體每年可節約礦產資源近百萬噸,減少高磷高鹽廢水、廢酸近千萬噸。
近年來,新安股份全面推行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加快節能低碳改造,通過建立運營熱電廠能源管理平臺,對工業水、蒸汽、壓縮空氣、電能等指標實現動態監控和調度,不斷提升裝置運行績效,達到95%的行業領先水平,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逐年下降,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僅0.266噸/萬元。同時圍繞有機硅、農用化學品綠色生產、低碳運行持續創新,開發了熱能綜合利用、定向轉化尾氣超低排放、高低沸歧化裂解等一系列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技術,并積極開辟“第三戰場”,提供新能源材料產品與解決方案服務,培育新的利潤增長極。2022年,在新安股份經營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主要工廠同比減少碳排放16.45 萬噸,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繼續保持逐年下降。
2016年以來,新安股份投資超20 億元高標準建設杭州總部智能園區,圍繞“智能制造、智慧供應鏈、數字化管理”三大應用場景,持續推進體驗提升、效率提升、模式創新,積極構建“一個新安、透明新安、智慧新安”,核心生產設備聯網率達95%,業務流程時效縮短36.6%,生產效率提升21%,運營成本降低19.5%,產品升級周期縮短30%,構建起全場景、高精度、寬縱深的全球運營一體化體系。2018年,新安股份被評為國家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并參與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supET 建設,成為首批應用企業。2020年,新安股份成為浙江省首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并聯手浙江中控成立合資公司中控智新,通過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融合運用,更高效、更快速地賦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2022年,新安股份被評定為浙江省“未來工廠”培育企業、杭州市首批“未來工廠”,以總部“鏈主工廠”為核心,服務近萬家企業級客戶、10 萬+個體經銷商、鏈接超1 萬位貨運司機、跨越8 個省市的實時數據聯動,孵化行業共性應用,成為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成功實踐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新安股份瞄準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利用5G 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集成,全面推進業務模式數字化、業務運營數字化和經營管理數字化。圍繞協同研發設計、柔性生產制造、遠程設備操控、生產現場檢測、廠區智能物流、運營管理等各領域環節實施5G 融合應用,搭建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推動5G 技術與工業網絡、工業軟件、控制系統的融合,引領行業“5G+智能制造”創新發展,2023年入選浙江省首批5G全連接工廠;通過綜合運用工藝機理建模、AI 和數字孿生等技術,成功實踐化工行業首個“元工廠”案例,能夠實時監測生產流程并模擬生產過程,即使工人們不在現場,也能夠實時地檢測工廠的各個環節,確保產品順利進行,有效解決了產業鏈過長、信息不透明等化工行業發展的痛點。
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科研人才是構筑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支撐。新安股份擁有科研人員千余人,占企業總人數的14.2%,各類高層次人才近300 人,其中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 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浙江省“151人才”、杭州市“131”人才百余人。
新安股份建有完善的創新體系,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十余個省部級以上研發平臺;與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上海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開啟“名校+名企”產學研用新模式,共同孵化研究項目近3年達 32 項。
近年來,新安股份全面實施科技“壹計劃”,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近5年來企業研發費用年均復合增長率超50%,2022年研發費用投入7.8 億元,占比總營收超3.5%。圍繞行業關鍵“卡脖子”技術,通過“基礎研發、應用研發、工程化研發、模式研發”四維度研發模式創新,實現重要產品和核心技術攻關;上線PLM 系統,進一步規范管理科研項目,加強核心成果沉淀和利用,累計授權專利400 余項,其中發明專利近300 項,集團本部高價值專利占比57%。先后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6 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專利獎金獎1 項,中國氟硅行業協會專利特等獎1 項。
目前,新安股份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2 家、省級行業領軍企業1 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 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 家,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 項、省部級獎勵41項,承擔國家級項目30 項、省級重大科研項目22 項。自2023年初以來,新安股份捷報頻傳,接連斬獲全國工商聯科技創新民營企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科技榮譽,充分彰顯了新安股份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厚積成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面向未來,新安股份秉持“綠色化學創造美好生活”的使命,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持續培育高價值領域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能力,努力成為硅基、磷基新材料和作物保護領域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