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靜
錢塘輪滑中心,一場激烈的比賽正在進行……
只見場地中,一名年輕的小將時而飛馳向下,時而旋轉向上,跳躍、騰空……一連串動作行云流水。
隨著場外觀眾雷鳴般的喝彩,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現,順利奪得杭州亞運會滑板男子碗池比賽的金牌,而這也是自滑板項目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后,中國隊在滑板項目上的首枚亞運金牌。
果然英雄出少年。他就是陳燁,今年只有15歲。更令人驚嘆的是,從接觸滑板到拿到冠軍,他只用了7年的時間。
陳燁之所以喜歡上滑板,要從一個賭約說起。2016年元旦,8歲的陳燁和父親去商場,第一次摸到了滑板,簡單地試玩了一下后,便立刻喜歡上滑板,也想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滑板。
然而,父親擔心陳燁會半途而廢,沒有立刻同意,只是答應他想玩的時候可以到商場來玩。之后的一個月,陳燁每天都去商場。看到兒子對滑板的認真,父親決定買一塊滑板,并跟兒子打賭:如果你能堅持半年,我會全力支持你。
隨后的日子里,陳燁用行動向父親證明了自己的決心。
或許真是命運使然,陳燁對滑板的熱愛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每天埋頭苦練,有時睡前他都在鉆研各種動作。周末,陳燁更是勤奮,父親想多睡一會兒,都會被陳燁在樓下練滑板的聲音吵醒。
對剛學習滑板的陳燁來說,很多動作很難,別人幾下就能學會的動作,他可能需要不斷嘗試,練習很長時間才能掌握。雖然練習過程枯燥,但陳燁從沒想過放棄,隨之而來的危險性也是與日俱增,每一次炫酷的飛躍,背后都是無數次的嘗試,摔跤、受傷更是家常便飯。一次因為膝蓋受傷,陳燁只好中止訓練,那段時間讓他備受煎熬。等傷痊愈后再次回到訓練場,他頓時又生龍活虎起來。為此,陳燁直言:“每個動作剛開始練的時候,必須先練摔跤,自己的獎牌都是一跤一跤摔出來的。當然,我更想感謝的還是父親。”
在陪陳燁追夢的路上,父親殫精竭慮。沒有專業教練,他就帶兒子在網絡上找視頻,自學動作,慢慢摸索。憑借自己年輕時學習舞蹈的基礎,他把復雜的動作一一分解,再按照自己的理解一點一點教給兒子,手把手指導兒子。
沒有訓練場地,父親決定自制碗池。2018年,陳燁決定從街式場地轉到碗池場地,但離家最近的碗池場地遠在廣州大學城,要兩個小時的車程。于是父親便自學了建模、編程、木工等技術,租下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倉庫,親手為兒子打造了一個碗池場地。
為了與更多的滑手交流,陳燁和父親專門去了日本東京。盡管語言不通,但現場觀摩日本滑手的動作,令陳燁的收獲很大。
在父親的陪伴和指導下,陳燁不負眾望,進步飛速。2021年參加全國運動會時,13歲的陳燁就一舉奪得男子碗池銀牌。2022年,他獲得國家集訓隊選拔賽冠軍。
如今,父親又為陳燁建立了一個新的碗池場地。只要兒子喜歡,父親總是會傾盡全力地支持他,不求一定成功,但求一路成長。而陳燁希望未來一年能拿到更多的奧運積分,可以前往巴黎奧運會賽場。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也唯有此,才會真正因熱愛而發光發熱,活成自己人生的冠軍。
少年,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