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七七
“我要買苞谷種!”65歲的高大爺按著麥克風按鈕,用一口四川方言說出了自己的需求。“附近搜搜”小程序迅速跳轉頁面,他不認識頁面上的三行文字,但認得后面的黃色電話圖標,可以直接打電話咨詢賣種子的人……
這是一款深受老人喜愛的認路小程序,其開發者是四川省南充市的邱大川。雖然出生在農村,學歷不高,但大川對電腦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北京打工期間,他自學了基礎的電腦知識,還用有限的收入購買了每一期的《電腦愛好者》等專業雜志。
回老家后,大川在鎮上開了一家建材店,父母則遠在浙江一處工地打工。有一天,他突然接到母親的求救電話。原來,母親急需買藥,但找不到藥店,附近沒人,她又不識字,急得團團轉。大川趕緊讓她發來定位,試著給她遠程指路。“周圍有沒有一棟大樓”“往前走”“左拐”“右拐”……等母親買到藥時,大川也急得渾身是汗。
掛斷電話后,大川心里有了一個想法:“得做一個小程序,幫母親找路。”回想起母親因不識字而不會調網絡電視、看不懂微信群聊天文字時的無奈,他不由得一陣心疼。
編寫小程序是大川看店之余的愛好。著手開發小程序之前,他給“附近搜搜”小程序定位為幫助老年人找到附近的公共場所,還要越簡單越好。
“我們縣有很多沒上過學的老人,他們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幫助。”這是大川回鄉后感受最深的一點。鎮上的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老人經常到大川的店里來問路。他們有時是想買東西,知道老板的名字卻找不到店;有時是來問在哪里交水電費,然后去排隊;有時是以為手機“壞”了……對年輕人來說只需動動手指頭的事,老人卻只能趁著趕集找人求助。
這些狀況都被大川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此,著手開發“附近搜搜”小程序之前,他一一記下前來問路的老人的需求。有的老人希望上面所有文字都配有語音朗讀,有的老人希望操作步驟少,有的老人希望不需要用手指放大、拖動……收集整理好老人的需求后,大川設計將地圖轉變成文字列表的形式,首頁便是常用的地點分類,如派出所、理發店,搜索結果只顯示店名、距離、相對位置和電話這四項信息。老人選擇店鋪點進去,展示的路線也非常簡單明了。為了不識字的老人使用方便,除了支持直接用語音搜索之外,大川還在“附近搜搜”小程序的界面上的所有文字旁邊設置了小喇叭。老人點擊小喇叭,就可以聽到語音朗讀。
歷時一個月,大川做出了“附近搜搜”小程序。盡管已經一再簡化,但母親在第一次試用時仍緊張得手發抖,她說道:“要是有人幫我找就好了!”大川表示理解,他希望這個小程序能實實在在幫到像母親那樣的老人。于是,他又花了一周時間,在小程序中增加了“請別人幫我找”功能,老人點擊這個按鈕,就可以將小程序連帶自己的定位分享給親友。
視頻中,大川欣慰地看到改進后的“附近搜搜”小程序讓母親不再那么畏懼。母親嘗試著長按麥克風,說出“我要買一包洗衣粉”,小程序中的頁面迅速跳轉,出現附近幾個小超市的信息。“好再來超市,距您300米……”悅耳的電子女音隨著母親的點擊依次出現,她又驚又喜地說道:“這是我常去的超市!這個好用,我要分享給朋友們。”大川聽完就笑了。
再有人來店里問路,大川就把“附近搜搜”小程序推薦給他們,教他們使用方法。老人學得很快,都說好用。“出門再也不怕找不到路了!”“小伙子,你真有心!”看著滿臉笑容的老人,大川特別有成就感。
為了幫助更多的老人解決找路問題,大川將“附近搜搜”小程序的二維碼發到一些程序員聚集的網站和豆瓣“適老化改造促進會”小組。帖子一發布,就不斷地被轉發、點贊,文字語音朗讀和語音搜索功能大受好評。當天,“附近搜搜”小程序的使用量就達到了四五千。
其實,大川曾經開發過山寨品牌識別、手機練打字等小程序,都是為了解決小鎮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但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程序員,而是更像一個產品經理,或是“野生”程序員:“專業程序員造的是航母上的一顆螺絲釘,而我是在做一艘自己的船。從軟件設計到開發,再到運營都要精通,我還會思考它的社會價值。”大川頓了頓,堅定地說,“我要試著做些改變,讓老人不再被智能時代‘邊緣化。他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