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霞,董妍汝,蘆冏耀,楊 森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山西 晉中 030619)
艦載相控陣雷達是一種基于相控陣技術的雷達系統,在艦船上廣泛應用。相對于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艦載相控陣雷達具有以下優勢:
1)高速掃描
相控陣雷達通過電子束的控制可以實現非常快速的掃描,可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范圍的全向覆蓋。這使得相控陣雷達能夠快速獲取目標信息,實時跟蹤目標的位置和動態變化。
2)高分辨率
相控陣雷達具有高分辨率的優點,可以提供更精確的目標位置和形狀信息。相對于機械掃描雷達,相控陣雷達的波束可以更加集中,對目標進行更細致的觀測和分析。
3)多目標跟蹤
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跟蹤多個目標,實現多目標的同時監測。
本文的研究重點是艦載相控陣雷達優化設計與仿真,介紹了艦載相控陣雷達的工作原理,結合MOM 仿真算法進行了艦載相控陣雷達天線強度仿真,對于優化艦載相控陣雷達的天線設計有重要意義。
艦載相控陣雷達的天線由許多輻射單元排列而成,相控陣雷達的目標掃描方式包括以下3 種:
1)時延掃描
時延掃描是通過改變每個陣元的發射或接收時延來實現目標掃描。在時延掃描中,每個陣元的發射或接收時延會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變化。相鄰天線的時延量為:
式中,c為電磁波傳輸速度,L為天線之間的距離,θB為天線發射角度。
2)頻率掃描
頻率掃描是通過改變每個陣元的發射或接收頻率來實現目標掃描。頻率掃描可以實現較高的目標分辨率,但需要較寬的頻帶寬度。
3)相位掃描
相位掃描是通過改變每個陣元的發射或接收相位來實現目標掃描。
艦船相控陣雷達系統的功能原理如圖1 所示。
圖1 艦船相控陣雷達系統的功能原理圖Fig. 1 Functional schematic diagram of ship phased array radar syste
可知,艦船相控陣雷達系統主要由相控陣天線和電子學系統構成。其中,電子學系統包括信號發生器、射頻電路、信號處理器、中頻接收機等。
雷達發射信號表示為:
式中, γ為調頻信號的斜率,ft為信號發射頻率,at(t)為幅度調制函數,是個脈沖函數,表示如下:
式中,Pt為信號發射機的最大功率,Lt為功率損耗,Tr脈沖間隔,Tp為脈沖的寬度。rect(t)為矩形函數,定義為:
相控陣雷達的回波信號建模為:
式中,Sr(t)為目標回波信號,N(t)為設備噪聲信號,C(t)為海雜波信號,J(t)為其他類干擾信號。
距離相控陣雷達r處的目標回波信號表示為:
其中,σk(t)為雷達信號散射分量[2], τk為目標回波延遲時間。
艦船相控陣雷達系統的調頻信號與幅頻特性如圖2所示。
圖2 艦船相控陣雷達系統的調頻信號與幅頻特性Fig. 2 Frequency modulation signal and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phased array radar system
可以看出,相控陣雷達系統的信號頻率集中在10~30 MHz,幅值為700~900 dB。
相控陣的陣列天線是由多個輻射單元組合形成的,以M×N 陣列的相控陣雷達為例,進行相控陣雷達系統的目標探測建模。
首先,建立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目標探測坐標系如圖3 所示。
圖3 相控陣雷達天線的目標探測坐標系Fig. 3 Target detection coordinate system of phased array radar antenna
可知,雷達的相控陣天線在xoy平面上,dy為相控陣天線在oy方向的單位間距,dx為相控陣天線在ox方向的單位間距,目標相對于坐標軸ox、oy的角度分別為 αx、 αy,建立相控陣天線與目標的位置關系方程為:
式中, θ0為方位角, φ0為俯仰角。
定義目標在坐標系的方向向量為:
假設相控陣的單位天線坐標為:
建立矩陣模型為:
可得方向矢量如下式:
式中, λ為信號的波長。
相控陣雷達天線的MOM(Method of Moments)仿真算法是一種基于電磁場的數值計算方法,用于分析和設計天線的輻射和散射特性。基于Maxwell 方程組和邊界條件,通過將天線結構離散化為有限數量的電流元素,利用電流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計算電磁場的分布[3]。
MOM 仿真算法可以用于分析和設計各種類型的相控陣雷達天線,包括線性陣列、平面陣列、圓形陣列等。它可以提供準確的電磁場分布和輻射散射特性,對于優化天線結構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本文基于MOM 仿真算法對某型號艦載大型相控陣天線進行電磁學仿真,圖4 為該艦載相控陣雷達的天線分布示意圖。
圖4 艦載相控陣雷達的天線分布示意圖Fig. 4 Antenna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shipborne phased array radar
可以看出,共有A/B/C/D 四行24 個天線單元。
MOM 仿真算法的關鍵步驟包括:
1)離散化。將天線結構離散化為有限數量的電流元素。每個電流元素代表天線上的一個小電流段,可以是線性電流、面電流或體電流。
2)電流分布計算。根據天線結構和輻射場的要求,確定電流元素的分布方式。可以根據天線的幾何形狀、驅動方式和輻射方向等因素來確定電流元素的位置、大小和相位。
3)邊界條件施加。根據Maxwell 方程組和邊界條件,建立電流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邊界條件可以是電流元素之間的電流連續性、電壓連續性或電場連續性等。
4)矩陣方程建立。根據電流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建立矩陣方程。矩陣方程描述了電流元素之間的耦合關系,可以通過求解矩陣方程得到電流元素的分布和電磁場的分布[4]。
5)求解矩陣方程。通過數值方法,如LU 分解、迭代法或快速多極子算法等,求解矩陣方程。求解矩陣方程可以得到電流元素的分布和電磁場的分布。
6)輻射和散射特性。根據電流元素的分布和電磁場的分布,計算天線的輻射和散射特性。可以計算天線的輻射圖案、增益、波束寬度、散射截面等。
MOM 仿真算法的流程如圖5 所示。
圖5 MOM 仿真算法流程圖Fig. 5 Flow chart of MOM simulation algorithm
基于MOM 仿真算法,對艦載大型相控陣天線的電磁學特性進行仿真計算。
首先,定義離散化后的相控陣雷達天線的電流分布為:
式中,In為單個天線的電流,為分布系數,為天線上的離散點。
定義天線的阻抗定義為:
建立矩陣方程為:
式中,[Vm]為相控陣天線的電壓矩陣。
相控陣仿真采用的單元個數為24 單元,天線的工作頻率為20 MHz,雷達的主瓣方向為Z向,幾何中心為(1.25,0.36)。
基于MOM 仿真算法得到的相控陣天線磁場強度仿真結果如圖6 所示。
圖6 基于MOM 仿真算法的相控陣天線磁場強度仿真結果Fig. 6 Simulation results of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of phased array antenna based on MOM simulation algorithm
可以看出,在0~360°的輻射范圍內,磁場強度最小的區域位于90°和270°附近,磁場強度最大的區域位于0°和180°附近。
本文針對艦載大型相控陣雷達的天線仿真技術進行研究,建立相控陣雷達的信號模型,介紹了MOM仿真算法的原理與流程,結合MOM 算法進行了艦載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的電磁學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