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珊 馬文君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二科,南陽 473000
胃癌為一種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相關數據顯示,其患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居第5 位,病死率居第3 位,多見于40 歲以上中年男性群體[1]。此病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早期患者臨床可無特異性表現,隨病情可逐步出現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及體質量下降,晚期胃癌甚至可出現貧血、厭食及嚴重消瘦[2]。手術為目前治療早期胃癌的首選方法,相關數據表明,經根治性手術治療后,早期胃癌患者5 年內存活率可超過90%[3]。但此病起病隱匿,多數患者就診時病情均已惡化,病灶均已發生遠處轉移,即便接受系統手術治療后,中晚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仍不足30%。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4]指出,XELOX化療方案為晚期胃癌一線治療的2A 類推薦方案,由卡培他濱及奧沙利鉑組成,具有顯著抗腫瘤效果。但有研究指出,將5-氟尿嘧啶(5-FU)作為一線化療的基礎用藥或可增加患者臨床獲益[5]。5-FU 為一種細胞毒性藥物,可在肝臟酶作用下轉化為5-FU 脫氧核苷,通過與腫瘤細胞核中DNA 相結合后,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增殖,具有殺滅腫瘤細胞的效果[6]。本研究旨在觀察5-FU 對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療效及遠期生存情況的影響。
選取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8 例晚期胃癌患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以隨機數字表法對入組患者進行分組,分別列為常規組(48 例)和試驗組(50 例),常規組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齡43~77(60.22±5.13)歲,胃癌病程3~6(4.52±1.36)年,病灶轉移情況:淋巴結轉移20 例,肝轉移12 例,肺轉移10 例,腹膜轉移6 例;試驗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45~75(60.33±5.21)歲,胃癌病程4~5(4.55±1.23)年,病灶轉移情況:淋巴結轉移22 例,肝轉移13 例,肺轉移10 例,腹膜轉移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⑴納入標準:入組患者均符合胃癌診斷要點[7];經臨床評估確認為晚期胃癌;經臨床評估預計生存周期均≥1 年;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研究。⑵排除標準:早期、進展期胃癌;不符合一線化療指征[8];伴其他類型惡性腫瘤;伴精神、認知障礙性疾病。
本次研究已獲得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9201)。
常規組實施XELOX 標準化療,具體如下:于化療第1~14 天按1 000 mg/m2劑量口服卡培他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4,規格:0.5 g),2 次/d;首日即取130 mg/m2奧沙利鉑(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48,規格20 ml∶40 mg)加入至500 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稀釋后,經靜脈持續滴注2 h,21 d 為1 個周期。試驗組于化療第1~5 天按500 mg/m2劑量經靜脈注射5-FU(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93,規格10 ml∶0.25 g),每3 周用藥1 次,奧沙利鉑給藥方案同常規組。兩組患者均統一治療4個周期后評估療效。
⑴近期療效:于化療4 個周期結束后,依據實體腫瘤療效評估標準[9],采用腹部CT 探查靶病灶改善情況,以靶病灶最大直徑和為基數,若治療后直徑和較基線水平減小>30%時判定為完全緩解(CR),較基線水平減小20%~30%時判定為部分緩解(PR),較治療前減小不足20%但病灶未生長時判定為病情穩定(SD),較治療前病灶再次生長則判定為疾病進展(PD),CR、PR 之和百分比記錄為病灶客觀緩解率(ORR),CR、PR、SD 之和百分比記錄為疾病控制率(DCR)。⑵遠期預后:于化療4 個周期結束后隨訪期間,統計兩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情況及終點事件發生情況,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及中位總生存期(OS),自隨機分化開始,任何原因導致患者病情進展記錄為PFS,任何原因導致患者死亡記錄為OS[10]。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G)[11]評估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量表包括生理狀況(PWB)、社會家庭狀況(SWB)、情感狀況(EWB)、功能狀況(FWB)等4 個維度,評分范圍依次為0~28 分、0~28 分、0~24 分、0~28 分。本次研究隨訪時間為1年。⑶用藥安全性: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血細胞減少、消化道反應、皮膚黏膜反應、臟器功能異常(心、肝、腎等)4 種,并依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標準(NCI-CTCAE)[12]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分級情況。
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 22.0 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不同方式治療后,試驗組的ORR、DCR 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療效比較[例(%)]
隨訪期間,試驗組內共有20 例發生PFS 事件,其中9 例發生OS 事件,常規組內共有25 例發生PFS 事件,其中12 例發生OS 事件。試驗組的中位PFS、中位OS 均高于常規組[(9.25±2.11)個月比(7.24±2.25)個月、(10.24±2.21)個月比(8.01±2.18)個月],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3.060、2.306,P=0.004、0.033)。
隨訪期間,試驗組的FACT-G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隨訪期間生存質量比較(分,± s)

表2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隨訪期間生存質量比較(分,± s)
注:常規組實施XELOX 標準化療,試驗組采用含5-氟尿嘧啶的一線化療;PWB 為生理狀況,SWB 為社會家庭狀況,EWB 為情感狀況,FWB為功能狀況
隨訪期間,試驗組的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12/50),低于常規組[37.50%(18/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化療安全性比較[例(%)]
胃癌為一種發病率、病死率均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目前臨床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病變均為其發病的基本原因,除此之外,個人家族遺傳或不良飲食習慣也為此病重要誘因[13]。手術為治療早期胃癌的首選方法,絕大部分患者經根治性手術治療后可獲得良好預后。但此病起病隱匿,多數患者就診時均已錯失最佳手術時機[14]。化療為現階段治療晚期胃癌的重要手段,對抑制病情惡化、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均有積極作用。含奧沙利鉑在內的XELOX 化療為晚期胃癌的一線方案,奧沙利鉑為一種鉑類衍生物,可通過破壞腫瘤細胞DNA并抑制其自我修復能力而促使細胞凋亡[15]。5-FU 為一種可影響腫瘤細胞分裂、增殖的抗代謝類化療藥,研究指出,5-FU可與鉑類藥物協同產生更強的抗腫瘤活性[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經應用5-FU+奧沙利鉑治療后,組內患者的ORR、DCR 均高于常規組,提示與卡培他濱相比,將5-FU 作為一線化療的基礎用藥,并與奧沙利鉑聯合用藥更有利于提升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療效。考慮原因如下:經靜脈注射5-FU 后,此藥可在肝臟酶作用下轉化為5-氟-2-脫氧尿嘧啶核苷酸,通過阻滯細胞DNA、核糖核酸(RNA)的生物合成而減少腫瘤細胞分裂、增殖,同時還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DNA 合成期而促使細胞凋亡[17]。經5-FU 輔助用于患者一線化療能有效增加臨床獲益。5-FU可在體內代謝為三磷酸氟尿嘧啶后以偽代謝物質調控RNA生理功能,在內切酶催化反應下,也能有效抑制rRNA 前體轉變為成熟的18S 產物,此時腫瘤細胞mRNA 的轉錄及翻譯功能均可受到一定影響[18]。本研究中,試驗組治療后的中位PFS、中位OS 均高于常規組,提示5-FU 在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方面也有一定臨床優勢。除此之外,本研究中試驗組隨訪期間FACT-G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提示5-FU輔助一線化療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鄭文金[19]在其相關研究中指出,5-FU 聯合奧沙利鉑能有效改善晚期胃癌患者預后,該研究結果顯示,經5-FU+奧沙利鉑治療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此外,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化療安全性后結果顯示,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提示5-FU的用藥安全性較卡培他濱更高。相關藥代動力學研究指出,5-FU 主要經肝臟代謝,部分藥物可經分解為二氧化碳后經呼吸道排除,部分藥物在給藥1 h 后可經原型排出,此藥的分布半衰期為10~20 min,消除半衰期為20 h。因此,應用此藥治療并不會導致大量藥物殘留并蓄積在患者體內,其用藥安全性更高[20]。
綜上所述,5-FU 可有效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療效及遠期生存情況,且與標準化療方案相比,應用5-FU 聯合奧沙利鉑的安全性更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吳珊珊 :文章撰寫、收集分析數據;馬文君:文章指導、對文章內容做出批判性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