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蘭軍
(貴州省江口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江口 554400)

貴州省江口縣目前有蛋雞養殖場18 家,散戶放養養殖戶2 145 戶,其中已建成全自動標準化規模蛋雞養殖場3 個,規模達到200 萬羽的占全市畜禽養殖(1 180.39 萬羽)的16.94%,存欄100.43 萬羽,年產蛋量達到1.85 萬噸,占全市(4.07 萬噸)的45%。先后培育了“黔鳳鳴”“蛋貴人”“梵凈山雞蛋”“咯蟈蛋”4個品牌,培育建成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1 家,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直供基地1 家。今年以來,存欄量同比增長21.27%;累計家禽出欄77.92 萬羽,同比增長16.51%;禽蛋產量8 639噸,同比增長5.7%。2022年全縣農業總產值為35 億元,蛋雞產值1.13 億元,占比3.23%。
1.1 加強領導 以現有發展的蛋雞養殖企業為基數,蛋雞養殖產業發展大縣為目標,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規劃實施方案,實行縣級領導聯系調度制度,針對蛋雞企業發展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和幫扶措施。
1.2 堅持高位推動,規劃“三大區域” 布局民和、凱德蛋雞產業核心區。民和布局蛋雞養殖,凱德園區布局蛋雞產品精深加工。
布局德旺、官和蛋雞產業輻射區。建成投產的100 萬羽官和康盛達公司先后獲得東莞-銅仁黔貨出山直供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直供基地。
布局怒溪、桃映、壩盤蛋雞產業承接區。按照全市蛋雞產業發展規劃,江口縣將與松桃縣、碧江區、萬山區接壤的怒溪、桃映、壩盤規劃為全市蛋雞產業的承接區。
1.3 堅持產業主導,推行“四種模式”
1.3.1 國有企業龍頭帶動模式 依托市扶投公司在全縣建設的德旺凈河70 萬羽、民和何壩100萬羽、怒溪地步溝1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和桃映勻都、民和艾坪分別建設60 萬羽青年雞養殖項目,充分發揮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推動物流、冷鏈運輸和技術指導等服務逐步跟上,帶動農戶增收。
1.3.2 民營企業自建模式 進一步貫徹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充分激發蛋雞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推動發展蛋雞產業高質量發展。
1.3.3 國企民企協作共建模式 積極探索“組織工作聯創,共擔覆蓋責任,共塑良好形象”的工作方法,搭建企業之間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的合作共贏平臺,推動縣屬國有企業梵凈山珍公司與星鐮公司以控股形式,促成了怒溪黃泥溝100萬羽蛋雞智能養殖項目開工建設。
1.3.4 合作組織促民企發展模式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充分利用政策,為蛋雞產業高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主動服務、主動作為,將企業送進發展的快車道。為解決康盛達公司和發展難題,縣供銷聯社社屬企業以出資的形式幫助康盛達公司實現快速發展,年產值已經突破億元,建成的生物發酵罐6個,年生產有機肥9 000 余噸,每年為企業帶來500 余萬元的利潤,同時大大降低了產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建成的官和鄉蛋雞養殖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重視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的建設。限制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會計信息化建設所需資源不足。若要完善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的構建,應提高對會計信息化平臺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加投入力度,尤其是各企事業單位應在這方面建設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并加強與企業管理者和領導者的有效溝通,以保障會計信息化建設能夠得到領導者的足夠重視以及資金能夠得到連續與充足的供應。
1.4 堅持政策扶持,聚焦“四大保障” 對蛋雞產業的飼料供應、蛋雞養殖、雞蛋運輸及流通、蛋品深加工等生產流通環節,加大政策扶持,推進全產業鏈建設。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二是加大資金投入,近三年,全縣扶持蛋雞產業項目建設、保險補貼及貸款貼息等資金達1.04 億元;三是創造融資條件;四是加強品牌創建。
2.1 養殖成本較高
2.1.1 飼養成本高 玉米等多數原料主要從東北、西北等地購入,豆粕從廣東陽江港、廣西防城港等地購入,由于沒有水運交通,鐵路運輸又無優惠政策,加上車皮指標少,每噸玉米、豆粕運費比廣東、廣西高192元,比湖南、四川高156元,比云南高60元。全價料、預混料、蛋托、蛋箱等省外供給比例高,成本較云南、四川、重慶等周邊省(市)高10%左右。
2.1.2 治污成本高 全縣18 家蛋雞規模養殖場中,只有4家養殖配備完善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其余依靠人工除糞堆積發酵,設施設備運行成本及糞污治理成本較高,環境治理壓力較大,導致很多企業(合作社、養殖戶)難以為繼。
2.2 市場風險較大 由于沒有雞蛋期貨交割庫“金字”招牌,容易受到期貨資本市場報價的制約,市場價格缺乏穩定性,養殖戶增收增效壓力大。原料成本不斷上漲,加上雞蛋價格回升力度不夠,導致養殖利潤較低,甚至虧損。
2.3 技術力量較弱 畜牧技術人員總量小,人才需求緊缺,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目前還未健全相應的社會化服務隊伍,致使產業發展存在短板。
2.4 融資破解較難
2.4.2 政府貼息力度較弱 由于地方財政薄弱,對涉農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利用地方財政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的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2.4.3 農業企業融資渠道窄 融資渠道主要是依靠銀行貸款,但貸款門檻高,手續繁瑣。社會融資手續簡易,利率高、但風險隱患較大。有很多新建項目由于融資難,導致進度緩慢。
2.5 產業鏈條較短 蛋雞產業基本還停留在活鮮銷售環節,缺乏精深加工企業,沒有形成一產帶二產促三產的發展格局。全縣獲得“三證齊全”的家禽屠宰場僅有1 家,年屠宰產能僅1 000萬羽,在活禽交易市場逐步關閉的情況下遠不能滿足屠宰需要,淘汰蛋雞的屠宰及深加工還處于空白,缺乏淘汰蛋雞屠宰、加工及包裝一體化的企業,規模較大的蛋雞場淘汰的蛋雞幾乎由經銷商收購銷往外地,利潤空間大大降低,雞蛋及淘汰蛋雞附加值低,產業增值效益差。
3.1 創新機制體制,降低養殖成本
3.1.1 加大農業保險政策宣傳力度 爭取蛋雞企業、合作社投入雞蛋價格保險率達到100%全覆蓋,充分發揮財政銜接資金的示范引領作用,降低企業風險承擔率。
3.1.2 用活用好惠農政策 加大對主要飼料原料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補貼,從根本上解決飼料原料成本高的問題,減少外部經濟環境造成的價格大起大落的情況,力爭養殖戶獲得正常的利潤空間,從而保持產業的穩定性。
3.1.3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把部分產能布局在離高速公路較近的區域,優化采購和運輸方式,將采購業務統一打包給具有資質的物流公司或由政府部門組織企業開展集中采購,最大限度降低運輸和采購成本。通過積極爭取資源利用治污項目解決環保問題,以降低治污成本。
3.2 爭取區域品牌,提高市場競爭 全力爭取“三省一市”雞蛋期貨交割庫“金字”招牌,穩定市場價格,增加市場競爭力,助推全縣蛋雞產業發展。
3.3 強化隊伍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3.3.1 建立培訓機制 縣委政府要建立專項基金,制定培訓考評方案,把農業農村局和鄉(鎮)街道對現有技術力量的培訓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現有技術人才的業務能力。
3.3.2 建立科技創新聯盟 探索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新型農民的科技創新聯盟,選派科技示范員、農民技術員到合作院校就孵化、育苗、防疫、飼養管理、飼料加工等進行短期培訓學習,培養復合型人才,著力構建社會化服務人才體系,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
3.3.3 建立人才引進機制 建議在重點發展區域的村鎮,通過公益性崗位資金+所在鄉鎮+企業共同承擔工資的形式,從合作院校引進畜牧獸醫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到村開展工作。
3.4 積極爭取項目,破解資金難題
3.4.1 強化對接力度 縣家禽專班要加大與市家禽專班匯報對接的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級、產業集群項目和數字農業化項目。
3.4.2 強化資金統籌 力爭統籌財政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整合涉農資金投入蛋雞重點項目建設。
3.4.3 加大與金融機構對接力度 蛋雞產業需要更多的金融資金支持,主管部門及企業應積極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對接,完善融資需求清單,以銅仁蛋雞融資工作方案為載體,通過點上的創新,帶動面上工作的推進。
3.5 延伸加工鏈條,帶動產業發展 一是引進知名品牌企業,在全縣建立蛋品加工分廠。二是培育本土企業投入深加工系列,由初加工走向深加工,拓寬加工渠道,開發深加工產品,提升產品知名度。組織科研團隊研發雞肉類、蛋類新菜品及系列旅游休閑食品,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同時,以“梵凈山珍·健康養生”公用品牌為引領,以產業重點鄉鎮為帶動,突出打造一批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以品牌來提升價值,擴大市場份額。三是扶持貴州康盛達食品有限公司開拓國外市場,擴大鮮蛋出口范圍,積極開展對外合作,擴展國外市場,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從而進一步帶動江口蛋雞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