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音樂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
作者:王春梅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5218-3580-9
出版時間:2023 年1 月
定價:50 元
音樂課程不僅僅是技術和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承擔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責任。但一些高校音樂課程評價偏重于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的考核,而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培養。究其原因,一方面,現有的評價體系缺乏全面的量化和定性指標,評價結果普遍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評價結果的反饋作用有限,未能充分發揮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和個人成長的作用。因此,引入CES評價模式,建立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十分必要。CES 評價模式是基于“內容-輸入-過程-成果”四個維度構建起的評價模式,更加關注課程的內容是否合理、輸入是否充足、過程是否有效以及成果是否符合預期,應用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音樂課程的育人成效。
由王春梅主編的《音樂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一書從中國音樂史、即興伴奏、曲式與作品、聲樂、樂器、合唱與指揮等多個單元進行教學設計,并力圖構建出一套完整的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人文學養、藝術涵養、人格修養,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既可為一線教師提供從理論方法到實際教學,再到評估評價的“操作手冊”式的全程教學指導與參考,也可為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CSE 模式的《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提供啟發。
一、立足現實,分析了建立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必要性。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建設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音樂教育創新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本書作者在第一章對課程思政的教學和評價做出了深入分析,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其一,注重學生道德修養、學術水平、創造能力、審美素養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可引導學生正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意識,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如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可督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與思想道德的培育。其二,建設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可以規范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教育質量,如評價體系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堂表現、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改進。其三,思政評價體系的建設可以推動音樂教育的創新發展,引導學校、教師及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結合音樂創作、演出、教學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內容全面,系統地探討了CES 評價模式下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各個環節。本書按照CES 評價模式下的各要素,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反饋等各個環節進行了重點關注,并闡述了具體的評價原則,設置了具體的評價指標,可為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提供有力參考。
其一,音樂課程的思政評價體系需要明確音樂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即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感等思政素養。其二,需要結合具體的音樂教學內容,設計符合思政教育要求的教學內容,例如選取具有思想內涵的音樂作品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表演與創作等。其三,需要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例如,采用討論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與思政相關的問題。其四,需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包括學生的思政知識水平、思政思維能力、思政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總之,在音樂課程的思政評價體系中,評價結果應及時反饋給學生,同時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為音樂課程的思政教育改進提供有效的依據。
三、實踐性強,對建立高校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提出了許多建議。本書內容豐富,實踐性強,從音樂理論到具體的音樂作品分析,以及相關的音樂具體實際操作,系統地探討了各個模塊的教學設計和考核評價,對不同模塊的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其一,在課堂教學中,可將學生的參與度、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納入評價體系,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出問題與觀點,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其二,可將作曲、演奏、指揮、樂評等等方面的作業納入評價體系,且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作品的藝術水平,還要關注學生對音樂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把握和表達能力。其三,可以考慮將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參與社團組織、音樂志愿者等活動作為考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