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鑫
(臨沭縣人民醫院骨二科,山東 臨沂,276700)
作為髖部骨折的一種,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低能量損傷,易發生在老年群體中,尤以高齡人群發病率最高,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保守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高齡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易出現泌尿系統疾病、壓瘡以及肺部感染等,可能導致殘疾或病死。有研究顯示,保守治療的致殘率與致死率約為20%[2]。手術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肢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髖關節功能,幫助骨折愈合,從而進一步降低病死率。目前,手術治療主要分為人工關節置換、內固定兩大類,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術(AFHR)、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受到高度關注[3]。PFNA 內固定基于髓內固定系統進行改良,屬于彈性固定,抗旋轉與成角穩定性良好,可使松質骨更加緊密,有效預防股骨頸塌陷及旋轉,保證良好的穩定性[4]。AFHR 無需C 臂機透視,可避免機體受到射線損害,具有較高的固定強度,術后可早期下床活動,關節功能恢復較快[5]。對于身體狀況較好、骨質穩定的患者,可選擇PFNA 內固定,反之可選擇AFHR 治療。兩種術式各有優勢,但臨床對于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仍存有爭議[6]。本研究旨在探討PFNA 和AFHR 在股骨粗隆間骨折高齡患者中的治療作用,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臨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高齡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為PFNA組和AFHR 組,每組30 例。PFNA 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70~85 歲,平均年齡(76.42±3.34)歲;Evans-Jensen 分型:Ⅰ型1 例,Ⅱ型16 例,Ⅲ型13 例。AFHR 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71~84 歲,平均年齡(76.28±3.21)歲;Evans-Jensen 分型:Ⅰ型2 例,Ⅱ型15 例,Ⅲ型13 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參與研究。本研究獲得臨沭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
納入標準:①符合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診斷標準[5];②經CT、X 線檢查確診;③單側骨折;④臨床資料完整,術后完成隨訪。
排除標準:①嚴重老年癡呆;②有精神障礙;③存在骨類疾病,如骨密度異常、骨質疏松等;④病理性骨折;⑤多發骨折;⑥臨床資料不全。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規檢查,聯合麻醉科、ICU 室、相關內科完善術前評估,制訂手術方案,耐受者盡快手術,選擇椎管內麻醉或全身麻醉。兩組患者術后均常規應用3 d 抗生素,對患者實施為期1 年的隨訪,統計分析患者的Harris 評分。PFNA 組患者術中采用主釘長度為240 mm,而AFHR 組患者采用主釘長度則為170 mm。
PFNA 組患者接受PFNA 內固定治療:即擺放仰臥、患側肢體內收10°~15°體位,在C 型臂X 線透視機輔助下進行牽引復位。大粗隆頂點上方作2 cm 縱行切口,切口向近端延長4.0~4.5 cm。大粗隆頂點插入導針,透視觀察導針位于髓腔,繼而放置合適的PFNA 主釘于近端髓腔內,調整主釘方向,確保骨折復位良好。將導針打入股骨頸內,繼續擴髓,打入合適長度的螺旋刀片,將遠端鎖定螺釘植入,擰上尾帽。確保關節活動度良好,透視觀察復位滿意后,術區反復沖洗,留置引流管,縫合。
AFHR 組患者接受AFHR 治療:取側臥位,后外側入路,作10~15 cm 弧形切口,鈍性分離軟組織,切開關節囊,暴露股骨頸,取出股骨頭,使大、小粗隆復位,克氏針、張力帶固定。采用髓腔銼擴髓,調制骨水泥,填入股骨髓腔,選擇合適的生物型假體,保持前傾15 °左右,明確股骨頸長度,對取出的股骨頭直徑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直徑安置雙側股骨頭假體,確定骨及關節穩定性良好。術區反復沖洗,留置引流管,縫合。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圍術期指標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 年的髖關節功能Harris 評分[6],指標包括疼痛、畸形功能、運動范圍,評估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總分100 分,≥90 分為優,80~89 分為良好,70~79 分為中等,<70 分為差。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 年內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深靜脈血栓、壓瘡、肺部感染、髖關節脫位等。并發癥發生率=(深靜脈血栓+壓瘡+肺部感染+髖關節脫位)例數/總例數×100%。
PFNA 組手術時間短于AFHR 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AFHR 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顯著長于AFHR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術后住院時間(d)PFNA 組 30 63.81±4.63 131.42±21.48 18.42±2.24 21.86±3.04 AFHR 組 30 75.22±5.58 294.52±34.67 5.31±1.28 14.20±2.61 t 8.619 21.904 27.833 10.471 P<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下床活動時間(d)
術前PFNA 組Harris 評分與AFHR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FNA 組與AFHR 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 年的Harris 評分顯著高于術前(P<0.05),且PFNA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的Harris 評分顯著低于AFH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年PFNA 組的Harris評分與PFNA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Harris 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Harris 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術后6 個月 術后1 年PFNA 組 30 38.64±4.81 45.52±5.23* 62.44±5.04* 76.33±3.37* 85.31±3.24*AFHR 組 30 38.22±4.67 71.48±3.54* 76.83±3.26* 83.51±2.89* 86.44±3.43*t 0.396 25.998 25.699 10.229 1.515 P 0.693 0.001 0.001 0.001 0.134
PFNA 組與AFHR 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外科手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有人工關節置換、內固定兩大類[7-8]。PFNA 內固定的優點如下:①手術操作簡單,無需鉆孔,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可有效控制術中風險。②PFNA 內固定屬微創手術,可保護周圍軟組織,避免受損,減少術中出血,加快骨折愈合,促進術后康復[9-10]。③生物力學優勢,螺旋刀片可自動鎖定,操作簡單,穩定性良好,在治療骨質疏松的不穩定骨折中具有優勢。AFHR 的優點如下:①可以行早期下床負重活動,從而降低臥床相關并發癥發生率。②可以防止高齡患者因長期臥床而導致的骨質疏松。③可以避免內固定失敗、髖關節內翻畸形,同時有效預防長期固定導致發生并發癥[11-12]。④可有效降低骨折不愈合、內固定松動、斷裂的發生風險。
李旻等[13]研究發現,PFNA 內固定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AFHR 術后下地負重與術后住院時間短,但在并發癥發生情況與髖關節功能恢復方面兩者無差異。牛海平等[5]研究證實,短期內行AFHR 治療的患者Harris 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恢復更快,但術后1 年與PFNA 內固定無差異。由上可知,PFNA 內固定與AFHR 各有優缺點,但均有良好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PFNA 組手術時間短于AFHR 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AFHR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PFNA 內固定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可能是PFNA 內固定符合微創理念,操作方便,切口小,可降低對骨膜與血供的破壞,進而減少出血。與PFNA 內固定相比,AFHR 確實具有創傷大、出血多的缺點。對股骨粗隆間骨折高齡患者采取AFHR 治療,擴髓時可能引起股骨上段、股骨粗隆下的骨折,導致手術難度提高,出血量增加,使手術時間延長,甚至可能導致術后假體松動、下沉等[14-15]。故AFHR 術中擴髓前,需在粗隆間骨折線下方環繞股骨捆扎鋼絲,強化股骨上段強度。本研究結果顯示,PFNA 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顯著長于AFHR 組,兩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 年的Harris 評分顯著高于術前,但PFNA 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的Harris 評分顯著低于AFHR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年Harris 評分與PFNA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相較于PFNA 內固定,AFHR可更早地進行下床負重活動,術后臥床時間短,關節功能恢復快,可盡早出院。可能是在AFHR 治療中,骨水泥機械穩定性良好,無需等待骨折愈合即可下床活動,有助于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但兩組患者術后1 年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一致,可能是短時間內AFHR 組即可下床活動,髖關節功能恢復較快,但隨著PFNA 組患者的下床活動,其髖關節功能也逐漸恢復,進而在術后1 年兩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相差無幾。有研究顯示,AFHR 能提供早期穩定的關節活動,可盡早下床負重,避免了髖內翻的發生,同時有效預防因長期臥床而引發的全身性并發癥[3,16]。但在本研究中,PFNA 組與AFHR 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手術均有較高的安全性,并發癥發生率均較低。可能是在圍術期制訂了具有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同時重視對合并相關內科疾病的治療,進而保證手術安全,改善患者預后。PFNA 內固定與AFHR 均有較好的療效,PFNA 內固定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對患者的創傷更小;AFHR 則可以更早地下床活動,短期內髖關節功能恢復快,但長期效果與PFNA 內固定相近[17-18]。本研究尚有一定不足,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在往后的研究中,需擴大取樣的范圍與數量,優化檢查手段,延長隨訪時間,從而為臨床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
綜上所述,在對股骨粗隆間骨折高齡患者的治療中,PFNA 與AFHR 兩種手術各有優缺點,均具有良好的療效,并發癥較少,安全性高,臨床手術選擇可視情況而定,以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