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菁陽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江西省位于長江中下游,是中國茶的主產區,也是著名的茶葉集散中心,擁有天然的地理優勢與悠久歷史。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穩定與經濟制度的完善,茶葉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然而,江西茶葉企業卻存在一些問題,經營管理在茶產業體系中尤為重要,成本控制作為其中重要環節,對企業提質增效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探索茶企業未來發展路徑,對企業發展提出優化策略。
一、茶葉產業發展背景與現狀
(一)鄉村振興戰略環境下的茶產業現狀
鄉村振興戰略是集中力量解決“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其重點在于產業振興。茶產業作為傳統農業產業,對產業振興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茶產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古以來,中國是世界上茶葉產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22年,我國茶葉產量318.1萬噸,在保持生產規模增長趨于穩定的同時,需要更加注重質量提升與效益提高。茶產業另一個特點是茶葉產品結構在優化中發展。中國茶葉批發市場銷售主要以綠茶為主,占71.88%,另外還有紅茶、烏龍茶等,其中白茶、黃茶增長快速,產量增幅達40%和110%,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除了傳統泡茶,茶葉精深加工產品也不斷增加,有很強的市場潛力。
茶產業是與茶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包括與茶相關聯的生產、流通、銷售、服務、文化等各方面,包含以一家一戶作為生產單位的傳統茶業,以現代工業和現代科技進行生產、加工、運輸等的現代茶業以及茶相關服務業。隨著經濟發展,茶產業也在升級,這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二)江西茶產業優勢
就生態優勢而言,江西省位于我國東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充足雨水,加之溫度適宜,地表植被覆蓋率高,為茶葉生長提供良好地理環境。在品牌與品質上,江西茶品種優質,不同地區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種類,目前形成三大品牌茶區,著名品牌如廬山云霧、婺源綠茶、遂川狗牯腦茶等。江西產茶歷史悠久,很多著作中對江西茶有著很高的評價,在文獻記載中浮梁一縣的茶稅曾占據了全國37%。
(三)江西茶產業不足
就生產來說,江西省內茶園的生產管理有待規劃。首先單產水平低,江西省90%以上的茶園為粗放管理,茶農整體勞動素養不高:茶樹生長期不重視營養需求、病蟲害防治、修剪等必要工作,致使茶葉原生生長環境差;茶園灌溉、供養系統等基礎設施缺乏,使茶葉單產降低;茶樹良種率低下,全省低老茶園面積比重大。
就機械化程度來說,機械化推廣率低,除修剪工作基本實現機械化,茶園機械化耕作面積占整體面積不到20%,具有灌溉設施的茶園在全省占比不到5%,根據調查,施肥、打藥、采摘等工作全部人工完成。茶園田間作業機器不適配,部分茶園為20世紀80年代的老式茶園,占地缺乏科學規劃,無法承載大型機械運作,同時器械購買成本較高,茶農缺少政府補貼無法大規模在田間使用機械,使得人工作業仍然盛行。目前家庭式、作坊式生產經營模式的比重較大,缺乏規模化現代化的生產加工線。茶葉種植和加工零散化、手工化仍普遍存在,致使加工標準不同,茶資源的整合程度較低,且近年來勞動力緊缺,雇傭成本提高,大大拉高了茶產業上游的人工成本。
二、茶葉企業成本控制重要性與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成本管理控制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企業管理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指企業運用成本作為控制手段,通過在生產經營中各環節所需要的各種經營管理費用進行核算,將其超出預定范圍內的預算支出進行一定調整,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首先,通過成本費用的控制,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競爭力。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成本費用是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成本控制的實施,可以降低資源的損失率,優化管理中的利用效率。與此同時,成本也在影響企業對產品價格的認定,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會使價格降低,從而在市場中形成競爭力。
其次,通過成本控制可以減少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多余開支,比如能源的額外消耗,人工冗余,工作中不必要的期間費用,規范運行中的工作流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最大化實現企業預算開支,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茶葉企業成本內容
由于茶園管理條件不同,有的是新茶園,有的茶園老舊,其成本需要依據個體情況而定。物資與服務費指包括種子費、農藥費在內的各種物資服務資源的投入費用,在生產成本中占比較小,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計入成本,間接成本分攤計入成本。
加工成本包括采茶炒茶人工費、燃料費、運輸費、包裝倉儲費等其他費用。人工成本上,茶場采摘鮮葉以臨時雇工為主,分級別按照采摘質量和采摘時長給予報酬,采茶季一般勞動力比較緊缺,臨時用工費用較高。茶場炒茶師傅多為茶場固定合同工,并且炒茶師傅擁有較資深的技術水平,屬于企業中的高端人才。由于省內茶產業經營多為家庭式、作坊式的模式,缺乏規模化的現代加工線,在細加工過程中人工參與度偏高,人工成本較高。
銷售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相較于其他產茶省份,江西省茶產業市場仍采用較為低端的交易方式,企業和茶商自銷居多,市場營銷措施偏少。很多企業只有幾個長期交易的銷售方,交易規模長時間偏小導致經營內置成本增大,交易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下降。
(三)江西茶葉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困難
成本結構失衡:成本結構偏向于人工成本。企業人工作業多為大量重復勞動型,江西省應對產業成本構成進行優化,以江西省2021年工資標準最低檔16.1元/小時為標準,假設雇工旺季,工人一天工作10小時,那么一天的單人次成本為161元。生產一斤干茶平均需要4-5斤鮮茶葉,而一位工人一天的最高采摘量為2斤鮮葉,則一斤干茶的人工成本為300-400元,明顯較高。市場粗加工茶葉需求高峰期時,雇傭市場進一步緊縮,人工成本再次上漲不可避免。所以需要調整每一個環節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積極推動機械化生產加工。
缺乏規模化管理和風險防控機制:省內茶園多數實行粗放管理,“靠天吃飯”,致使茶葉生產的不確定性增加,風險提高。一旦出現自然災害,茶產業將面臨原材料價格飆升。
企業管理人才缺失:企業的管理人才缺乏,成本管理概念淡薄,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成本管理水平低。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會影響產品的加工與賦值,使研發成本提高,產品的單位成本提高。據省內調查,茶企的管理者具有高中以下文憑的占比超過40%,企業整體缺少管理人才,管理系統不健全且無條理,管理成本占企業整體開支偏高。
在沒有較高品牌效應的背景下,茶企需要提高產品附加值來打開銷路,即需要提高研發成本。但這也讓中小型企業陷入單位成本變高,市場競爭力下降,利潤降低,資本實力下降的窘境。中小型茶企為省內茶企的基本盤,整體融資能力有限,從而影響了茶企的發展。
三、茶葉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系統優化方式
(一)強調隱性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控制流程
企業包括設備原料等顯性成本,也有不易察覺的隱性成本,比如企業員工的流失成本與調動成本,資源浪費成本,管理效率成本等。
首先,企業需要明確各部門職責,做好高效管理目標。數據顯示,大部分省內茶企成本耗費較大的在于生產、儲存、包裝中,所以企業需要結合不同部門特殊性質進行資源全面整合,確定成本管理目標。比如在生產中企業與茶農進行精準對接,形成自己的茶基地,確定專業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統籌規劃,并根據生產要求匹配高素質人才,減少人員冗余與供貨階段的沉沒成本。倉儲部門應該建立完善倉儲管理控制制度,加強相關人員培訓,減少專業人員的流動性。在倉儲設備使用上應選擇恒濕、恒溫功能最大化的設備,減少儲存中的廢品率。此外,應結合茶葉具體情況進行細分保管。結合所占倉庫比例,選用ABC庫存法等專業方法。不僅可實現對倉儲資源的合理配置,也可以減少貨物損失帶來的隱性成本。在包裝階段,茶葉企業應當根據材料擇優原則,功能延伸原則,綠色設計原則等進行包裝設計,在成本預算范圍內盡量可降解,可回收。茶葉作為贈送親友的重要禮品之一,茶企業更應該將包裝美觀性與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相結合,減少過度包裝與采用昂貴材料,提升企業成本控制管理成果,促進企業有序發展。
(二)以信息化為依托,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
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不斷向信息化、數據化發展。目前省內大數據化的企業較少,傳統茶葉企業在生產成本控制上采用事后的會計核算,即采用簡單工時歸集和分配間接費用。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利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對于茶企業來說,需要推陳出新,對茶葉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經營成本憑證、會計憑證進行記錄,根據以往茶葉企業的成本支出數據,完善和優化現有成本消耗定額。借助成本信息系統,進行各個環節成本分析,成本差異分析,生產成本分析,非生產性成本分析等,將一系列費用進行精準監管,有利于管理層精準把控,從而采取符合實際的有效措施進行控制,促進企業穩定發展。在銷售環節,需要建立銷售數據庫,將合作銷售方需求、交易信息進行數據可視化,有利于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及時調整,提高與客戶溝通效率。
(三)加強部門合作,明確各方責任
茶企業多數為民營企業,更需要凝聚力量,形成由管理、銷售、技術、財務橫向協同的管理模式,進行統一的標準管理,制定成本管控標準、采購價格、外協價格標準、材料損耗標準、工時標準、費用標準等全業務過程管控,實現精細化的成本管理。通過各環節的監督,解決傳統模式割裂的問題,保證成本控制常態化。同時優化獎懲機制,完善績效評價制度。應緊扣成本控制管理目標,在客戶滿意度與企業盈利基礎上,提高工作人員對成本的重視度,從而進一步調動工作人員參與成本控制管理的積極性。
四、江西茶產業未來發展路徑
(一)區域企業加深合作,打造知名品牌
由于江西茶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好茶難以走出江西,要成為全國耳熟能詳的品牌,助力產業突圍,可以由省內龍頭企業發起,中小企業加強學習交流,打破信息壁壘,形成“一帶多”的市場格局,實現共同發展。龍頭企業應該發揮自身優勢,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按照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區域品牌選擇模式,在數字化運用等方面進行一站式服務,將江西茶文化與現代茶飲進行產業鏈延伸,將茶產業與三產結合,打造能夠“出圈”的茶產業。
(二)加強外來資本投入,創新營銷方式
江西茶企大多規模較小,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并沒有突出顯現,缺乏龍頭企業,可以通過引入外省一些龍頭企業資本,引進更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可以將生產營銷環節外包給外省優質企業。在營銷模式上,大多省內企業線下渠道較多,線上渠道不占優勢,所以開辟線上渠道,直播帶貨相結合,根據大數據精準定位用戶畫像,傳統渠道與線上新興渠道相結合,將江西茶文化進行“互聯網+”與茶產業的融合。
結語:
茶產業作為我國傳統產業之一,有良好的前景,江西茶葉需要在各方面成本控制中與現代經濟發展相適應,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在發展模式上拓寬渠道,加大高精尖人才發展投入力度,加強創新實踐與落實責任制,推動企業現代化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