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梅
(成都工業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成都 611730)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飛速發展,其動力總成常常采用永磁同步電機,該電機具有體積小、功率質量密度大、動態性能好等優點,并且我國永磁同步電機所需的稀土資源儲量豐富,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1]。
永磁同步電機常采用矢量控制策略,而新能源汽車在復雜的運行工況下,其電機參數變化大,對控制效果會造成嚴重的影響[2-3]。文獻[4]將矢量控制與現代控制理論結合,其仿真結果顯示系統具有較好的抗干擾能力,但是該種算法過于復雜,在實際系統中難以實現。
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持續發展,先進的控制算法以及各種嵌入式設備不斷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中,汽車安全性、舒適度提升的同時,汽車代碼量也呈現爆炸式增長[5-7]。目前國內眾多汽車生產商都采用傳統的開發模式[8-9],使用word 文檔對系統進行描述,這樣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不同人員在理解上出現偏差,造成不斷的對系統進行更改、各個開發階段彼此孤立的情況,從而引發開發周期拉長等問題。如何縮短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的開發周期,使其開發難度、成本有效降低,已經成為了汽車控制器廠商和用戶的共同需求和目標[10]。
本文基于模型的快速開發方法,在D2P 平臺下,設計了控制算法,搭建了控制模型和代碼模型,最后實現自動代碼生成,形成了一體式的開發流程。最后采用以F28335 為主控芯片的PM100 控制器,借助實驗平臺來完成永磁電機矢量控制中低速工況下的實驗,驗證代碼的可靠性。
PMSM 模型是一個多變量、非線性、強耦合的系統[11-12]。永磁同步電機要實現與直流電機相類似的線性化控制,就需要對電流矢量進行解耦,即經過坐標變換,將電流矢量分解為產生磁通的電流分量id和產生轉矩的電流分量iq,兩個分量互相垂直,相互獨立。電流矢量is在d-q 旋轉坐標系位置關系如圖1 所示,q 軸超前d 軸90°。

圖1 d-q 旋轉坐標系Fig.1 d-q rotational coordinate system
基于id=0 控制方法結構簡單,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方法[13-14]。該種控制方式中定子電流矢量都落在q 軸上,只存在電磁轉矩,沒有磁阻轉矩。因而只需保持is與d 軸垂直,就可以通過調節is來同步控制轉矩,獲得與直流調速相當的性能。電機在d-q 軸上的轉矩方程和運動平衡方程為
由式(1)、式(2)可得:
將擾動記作a(t)=-Bω/J-pTL/J,b=p2ψ/J,b0是b的估計,則:
根據式(4)設計一階自抗擾控制器,即可得到ω、a(t)的觀測值,并給以補償。這樣能消除由系統內外的未知擾動所帶來的影響,便可以實現電機轉速的精確控制。
文獻[15]中,將自抗擾控制用于永磁同步電機轉速環控制中,結果顯示自抗擾控制比PID 具有更好的穩態和動態性能。但是非線性組合增加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因而采用線性函數代替NLSEF,保證獲得相同控制性能的同時,降低了計算量。簡化后的一階自抗擾控制器算法如下:
式中:ω*為給定轉速;ω 為反饋轉速;z1為ω 的跟蹤值;z1為擾動的觀測信號;u 為最終的控制量。通過調節kp、β1、β2及b0值來改善控制系統的性能。
PMSM 矢量控制系統是雙閉環系統,由外環的轉速和內環的電流環構成[16]。系統主要包括坐標變換模塊、控制器模塊、SV-PWM 模塊、IGBT 模塊,其原理框圖如圖2 所示。具體實現過程如下:通過旋變傳感器測量出電角度和轉速,轉速的偏差經過速度控制器,得到電流q 軸目標電流。定子三相電流ia、ib、ic經過Clark 和Park 坐標變換,得出旋轉坐標系下的電流調節器實際電流id和iq。電流的偏差經過電流控制器得到相應的控制電壓ud和uq,再經過~Park 變換轉換成αβ 坐標系的電壓矢量,利用電壓空間矢量技術,產生PWM 信號來控制逆變器。

圖2 id=0 的矢量控制原理圖Fig.2 id=0 vector control schematic
為了從理論上驗證算法的可行性,在Simulink環境下,搭建了轉速環為ADRC 控制器、電流環為PI 控制器的雙閉環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仿真模型,如圖3 所示。

圖3 改進的矢量控制仿真模型Fig.3 Improved vector control simulation model
由層次化、模塊化的設計思想,可以將系統分為應用層及硬件抽象層。應用層包括:輸入、控制和輸出3 個單元。硬件抽象層包括:硬件資源模塊、CAN 通信模塊、事件管理模塊和CCP 標定模塊。
應用層中的輸入、輸出單元主要作用是實現傳感器、執行器信號和ECU 硬件接口的匹配。傳感器需采集:電機三相電流信號、轉子速度和位置信號、電機和控制器溫度信號。控制單元主要圍繞電機的矢量控制展開,包括速度環的自抗擾控制、電流環的PI 控制以及故障處理算法。
采用異步調度任務的方式,在Simulink 環境下,創建電機控制系統任務調度工程,將主控制策略和輔助控制策略分別放置在子任務1、子任務2 下,可以根據任務需求設置任務調度時間,系統最多可以管理8 個子任務,系統的代碼模型如圖4 所示。

圖4 系統代碼模型Fig.4 System code model
將系統功能仿真模型復制到任務調度工程的子任務1 下,將模型按功能劃分為輸入模塊(Sensors)、控制模塊(Control)、輸出模塊(Actuators),在功能模型的基礎上,用I/O、通信、內存單元等硬件連接口關系代替原來的邏輯關系,然后對各個進行對應的配置。
為了避免需求或者模塊變更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在建立模型的同時建立需求與模塊間的關聯,這樣可以發現需求的不足、設計的不足、及時根據需求修改設計、在設計的早期確認需求。
在代碼生成前,根據軟件優化目標,選擇自動生成代碼優先級,執行代碼優化檢查,并根據建議進行優化。同時通過Report 配置,建立模型與代碼間的雙向關聯以便實現代碼的可追溯。完成上述步驟后,便可進行一鍵式代碼生成、編譯,生成代碼文件。
自動代碼的執行效率也是設計需要考慮的重點,將生成的代碼下載到處理器上運行,得到代碼執行剖析報告,如圖5 所示,分析各個模塊的執行時間、內存使用率,并根據實際運行情況給以適當的優化。代碼優化需要考慮到3 個方面:①子系統原子化;②指定芯片類型;③使用優化模塊庫中的模塊。

圖5 執行剖析報告Fig.5 Execution profile report
以下是自動代碼Park 變換部分,可以觀察發現自動代碼效率能夠與手工代碼相媲美。

自抗擾控制器的參數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系統控制性能,常用基于遺傳算法的整定方法,該方法簡單,但存在初始值選擇不當而影響控制效果的問題。本文采用先確定參數的初始值,然后進行后續整定的參數整定方式。
將ESO 視為單位反饋系統,將GESO(S)的前向通道函數定義為Gm(S),則ESO 的閉環傳遞函數為
由Routh 穩定判據可知,ESO 閉環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為
任意選擇一組滿足式(3)的參數即可,此次選擇β1=-0.1,β2=-1.5,kp=0.08,b0=1。按照選擇的參數進行系統仿真,若系統的超調小于15%,則按半減小β2,反之則按1~2 數量級減小kp,直至超調滿足要求。若此時系統存在靜態偏差,保持kp、β2不變,適當減小β1,可以消除靜態誤差。
仿真實驗采用臺架實驗樣機Remy HVH250 電機的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Remy HVH250 電機參數Tab.1 Remy HVH250 motor parameters
為驗證改進的矢量控制算法對電機參數的變化有較好的魯棒性,在電機空載的情況下,給定電機500 r/min 和0 r/min 之間階躍變化的轉速,觀測電機速度跟蹤的控制效果。
圖6 為空載情況下,目標轉速從500 r/min 下降到0 r/min 時,電機實際扭矩和轉速變化的曲線,從圖6 可以看出,電機啟動瞬間,電機輸出轉矩迅速增大,轉速也隨著轉矩增大而升高。在0.01 s 內,電機達到了目標轉速,轉速有較小超調,速度跟蹤效果較好。

圖6 電機轉速、轉矩響應曲線Fig.6 Motor speed,torque response curve
圖7 為電機定子電阻設為原來的2 倍,即R=60 kΩ,目標轉速從500 r/min 下降到0 r/min 時,電機實際扭矩和轉速的響應曲線。從仿真圖7 可以看出,電機參數變化后,控制性能并沒有受到影響,依然可以較好地跟隨目標轉速,系統對電機參數變化具有較強的魯棒性。

圖7 轉速、轉矩響應曲線Fig.7 Speed,torque response curve
為進一步驗證設計的可行性,在基于F28335的硬件平臺下,進行臺架實驗,驅動電機選用Remy HVH250。Remy 電機定子電阻是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NTC),其阻值會隨溫度升高而減小[16],50℃時,其阻值為10851 Ω??紤]到實際中改變定子阻值比較困難,通過控制定子溫度來改變其阻值。
通過GUI 界面,在線調整控制器參數,得到一組較優的參數如下:
速度環:β1=-0.08;β2=-1.1;kp=0.05;b0=0.8
電流環:Kp=1.6;Ki=0.008
圖8 為電機空載啟動的轉速曲線,可以看出電機在1.5 s 內就到達了目標轉速,轉速僅有較小的超調,動態性能好。圖9 是給定轉速階躍變化的速度曲線,可以看出加速過程平穩順暢。

圖8 空載啟動的轉速曲線Fig.8 Speed curve of no-load start

圖9 給定轉速階躍變化的轉速曲線Fig.9 Speed curve for a given step change in speed
待電機穩定運行后,在0.5 s 時施加30 N·m 的負載,圖10 是轉速波形。圖11 是電機定子電阻溫度從20℃升到50℃過程的速度變化曲線。從圖10、圖11 看出,系統對外部干擾和電機參數變化有較強的魯棒性。

圖10 0.5 s 時突加負載時的電機轉速曲線Fig.10 Motor speed curve at 0.5 s when the load is suddenly applied

圖11 定子電阻隨溫度變化時的電機轉速曲線Fig.11 Motor speed curve with stator resistance varying with temperature
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設計方法,搭建了速度環ADRC 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算法模型。仿真和實驗表明,速度環ADRC 的控制算法具有較強的魯棒性,自動生成的代碼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夠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