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文化館
把漢水放在一張紙上,用雙手
勾畫江山。秦嶺巴山用來鑲邊
再細筆素描河流的形狀,留白處成了
大塊肥美田地,正好安放一個朝代
一滴墨滴成秦風的樣子,一口氣往開了吹
往開了吹,漢水就歪歪扭扭九曲十八彎
每一個彎,都留下一處險灘
杜撰凄美苦難的故事,掛在拐彎兒處
小鎮的吊腳樓上。往事
從窗口一閃而過,卻叫人摸不著頭腦
江面寬闊,夜泊三五艘木船,江濤
聲聲說著外省方言,聽不懂也叫人滿腹辛酸
兒子,以筆為篙,只須輕輕一點
明晨我們就可以升起風帆,直下漢口
臨時動意拜訪天寶古村落
在長滿苔蘚的石坎、吊腳樓旁
邀約一彎鐮月
期盼桂花樹下能撿到
三十年前羞怯的鄉音
紙上的憧憬
無法再次點燃
門墩上褶皺的青春
只好在溪流邊磨刀石上
找回鋒芒的感傷
秋風輕嘆、訴說
在旱坡地里種蓮的技藝
蓮絲悠悠,深扎老宅
不愿走出
像進村路一樣陡峭的風口
獐子溝源頭的濕潤
把一座百年老院子
粘貼在天寶村海拔的鎖骨上
晾曬五味雜陳的懵懂
年復一年落葉的線條
壓彎了老人無數根視線
記憶深處,刻有
從泥土里摳出來的乳名
四棱見線,依然鮮活
從煙囪里爬出的燉豬腿的味道
是一年四季最期待的牙祭
以此可以安瀾多份思念
佳人至今還為日落的弧線所絆
此生,再也無法掙斷村頭的掛念
湛藍的天寶、鳥語
將三十載甜甜的心事打結、保鮮
寄托花期的蒼茫和遼闊
每次打開天寶村
都能讀到發麻的唇語
長在村頭搖晃的手勢
是辨認回老家的方位
輕嗅南山夜色
掛在枝頭不知名的鳥鳴
將傍晚對折
藏在南月村上空
星星與一盆疙瘩柴火對話
穹蒼之下
火苗如剛剝開的蛋黃
春天的第二個節氣己過
隱于枝頭的怒放
托舉著小寒的虔誠
從瓦壇口中走出的溪流
潺湲的步履,濕潤
一個個寒冬的寂寥
南山頂上的凜冽
耗盡了兩籠木柴
從殘余的炭塊中
提煉一場天籟睡眠
頭枕南山星光
聽胡茬兒拱破皮膚的聲音
剃須刀正在兜里布局謀篇
恭候一首收割的歌謠
在昆蟲細細的呼吸里
輕輕抽掉所有日子里
不如意的借條
一身輕松,便可以
翻倍飲下一杯禪意
明月寺的木魚聲
在風中搖曳著清凈
朵朵褶皺的蓮蓬
寫滿了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