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瀚
2023年越南國際系列賽、巴林國際系列賽男雙冠軍

我是從8歲開始接觸羽毛球的,在體校練了兩年,10歲進入廣州市羽毛球隊,進行半專業訓練。到15歲的時候,我開始全天訓練,并在一次全國青年比賽中獲得了冠軍,隨后進入國家青年隊,通過幾年時間的走到了現在的位置。
其實,我覺得這幾年遇到最大的困難是疫情。因為疫情,大大小小的比賽都取消了,大家幾乎都在訓練。沒有比賽的檢驗,長時間的訓練會顯得比較枯燥,自己會因此焦躁。在那段時間,我首先提醒自己要把心態調整好,也會去看高水平的比賽錄像以解決困擾,再就是平時訓練多向大隊員學習。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要保持住對羽毛球的熱愛,面對困難和面對比賽失敗都不要放棄,要始終相信自己。

同伴出現了失誤,很主動的球也打丟了,所以不自覺地影響或者說傳染到我,我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可能不會選擇做球,潛意識里認為即便做出了機會,同伴也會打丟、打失誤。有沒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dallon)
您這是心態層面的問題了。您應該這么想,同伴是沒法控制的,能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說有什么解決辦法,最根本的肯定是讓搭檔提高水平,但當下是不可能迅速實現的,可以做的是兩人都放平心態。同伴失誤,自己別著急,要多鼓勵。自己要更冷靜,多拿球,用自己的能力去彌補。
打球時,發現有些民間高手不是用切的,沒有劈和滑板,都是軟擋,貌似也挺好用。感覺劈吊和滑板還挺難練的,尤其直線,反手吊球就更不用說了。感覺軟擋還挺萬能的,中場擋網前和后場擋網前動作差不多,正反手也差不多,直線斜線也差不多。問題來了,要直接練劈吊滑板嗎?還是軟擋就夠用?練劈吊滑板前要會軟擋嗎?
(迦南美地)
如果軟擋萬能,那還會有人練習您說的其他幾個技術嗎?它們必然是各有用處的。問題是,劈吊、滑板和軟擋的應用場景不一樣呀!
劈吊和滑板都是面對較高的上手球時的處理,而軟擋一般是對那種與自己高度差不多的球的處理。試問,對方拉一個平高球,怎么軟擋?那都成吊球啦!而且,軟擋時需要卸力,會明顯減慢球的速度,重在打點,沒有速度和力量上的威脅,跟劈吊和滑板的快速是相反的,所以沒法將這兩個技術放在一起討論。
雙打一直被高遠球限制在后場怎么辦?我打男雙,屬于中前半場快速抽擋、網前封網給同伴做球的類型,后場殺球能力不強。打球的時候,對手中前場拼不過我,就一直給我起高遠球,把我調到后場。我不喜歡回高遠球,一殺球就失誤或者被反抽,請問我應該咋辦???
(haha666)
建議多看看專業混雙的輪轉,您打的雖然是男雙,但其實是按混雙打的。男雙肯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看這么多代最強的世界男雙,像以前的寶哥和赟哥、現在的梁偉鏗/王昶,雖然都是特色分明,但主打前場的隊員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后場能力,不能有明顯的短板,不然就會被針對,難以達到一流。
話說回來,我覺得以前的徐晨/馬晉、現在的鄭思維/黃雅瓊的混雙輪轉都是頂級的。女球員在后場通過壓對方女球員的后場或收吊一拍,迅速輪轉到網前。不過,因為您打的是男雙,所以輪轉的難度會更大,只能用更刁鉆的落點收吊去實現。與此同時,這還很考驗您和同伴的默契配合。
球感差怎么辦呢?打了兩個小時球,拿球感覺真的差到不行,有一半的球都是打球桿和沒接到。
(JustOoO)
我覺得這不是球感差,而是基本功的問題。球感差一般形容出球質量不好,落點不好,而不是打不到球,應該先練好基本功。
殺在胸前的球怎么接?對面殺球殺在胸前,感覺好難接。正身接,感覺拍子發力空間很小,容易打框或者拍面朝向不對;側身又太慢。求指點一下。接殺時,手的動作與握拍有什么講究嗎?手指應該頂住拍柄的寬面還是側面?
(路過的udk)
被殺一兩次追身就要注意這一點了。防守時,拍子就放在胸前位置,有點類似于準備平抽,但握拍還不是反手握拍。反拍的話,可以擋網,力量足夠的話,還可以反抽。甚至還可以學學李龍大,蹲下、正手握拍,用上手準備抽壓,可以直接將防守轉入反擊。
跳起來平高和跳起來平抽有什么區別嗎?
(芋泥波波知小秋)
沒有跳起來平抽這個概念。平高球是指弧度很平的高遠球,比較有威脅性;平抽球時,弧度很平,且在很近網的高度過網。
為什么我打被動高遠球總是出界?感覺打出去的球也挺高的呀?
(Huss)
依照你的描述,感覺您的發力還是非常充分的。在發力和爆發能力都足夠的情況下,被動高遠球可以讓線路更長,就是向對角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