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時代,數字化融合已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數字化技術也已成為推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基于數字化融合賦能的教學范式創新尤其重要,亟需與時俱進。
一、數字化融合賦能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教學范式創新的內涵概述
數字化融合,是指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全面革新。體驗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成長規律,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和機會,還原或再現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親身經歷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活動。
數字化融合賦能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教學范式創新,是指將數字化技術與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深度融合,利用數字資源、智能工具和網絡平臺,創設數字化體驗學習環境,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高階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數字化融合賦能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教學范式創新的具體實踐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教學設計優化、教學資源利用、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改革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教學體系。現以《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一課為例,對數字化融合賦能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教學范式創新的具體實踐進行闡析。
(一)數字化融合賦能教學設計優化
數字化融合賦能使個性化教學設計得以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耦合的教學模式(OMO)應運而生,通過智能技術手段打通線上和線下、虛擬和現實學習場景中的各種數據,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生態,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性改變。
在本課的教學中,四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仍有限,對“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兩個專業性的概念較為陌生。因此,教師課前利用“問卷星”收集和分析學生學情數據,利用“文心一言”等共同評估學生現有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和發展需求,并據此確定教學目標。按照“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設計,構建了四個情境化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線上搜集資料和線下分享交流,引領學生在情境中升華情感、在探究中拓展思維、在慧用中知行合一。
(二)數字化融合賦能教學資源利用
如今,道德與法治數字化教學資源豐富多樣,不僅有教學視頻、動畫、案例、圖片、音頻等多媒體素材以及虛擬仿真實驗、互動課件等新型教學資源,還有外部優質資源如在線教育平臺上的精品課程、專家講座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在本課中,教師對多媒體素材進行篩選、整合和利用,制作了生動優質的互動課件,并融合利用了希沃白板、手機投屏、在線測評、粵教翔云數字教材平臺等數字化教學資源,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體驗學習,讓教學高效而精彩。
(三)數字化融合賦能教學方法創新
數字化融合推動了情境式、體驗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數字技術創設逼真、生動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在課后,還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能輔導和個性化推薦,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路徑和資源。
如本課教學中,教師依托希沃白板,靈活利用小視頻、圖片、音頻、VR等技術工具與資源,創設了多個生動、真實的學習情境,豐富內容,升華情感,突破教學重點。為了讓學生切身體驗到“中國創造”的偉大成就,加強對“中國創造”的深層次理解,教師設計了一個“中國創造分享會”,讓六個小組課前先搜集和整理好視頻、圖片等資源,然后發給老師進行整合。課堂上各組代表上臺展示分享了移動支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港珠澳大橋、蛟龍號、華為5G技術、中國天眼等。在數字化賦能下,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和評價交流,深化了學習體驗,激起自豪感和自信心,課堂由此推向了高潮。
(四)數字化融合賦能教學評價改革
數字化融合賦能推動了教學評價的規范化、精準化和多元化,更好地實現了“教學評一體化”。利用數字化手段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并進行量化分析,發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同時評估教學效果與問題所在,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將循證導向、多源數據融合等理念納入評價框架,制定清晰的評價標準和流程,借助數據的發展,實現感知、分析、預測等功能,使評價更加標準、可操作,消除主觀性和隨意性,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準
確性。
如在本課的教學中,基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發展,教師全程展開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做到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學習評價三個維度統一,實現“教學評一體化”。除了運用傳統的評價方式,還靈活地運用了問卷星、手機投屏、在線測評、班級優化大師等數字化評價工具與方式。使評價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數字化融合給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帶來深遠的影響。由于數字化融合賦能,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教學范式創新得以實現,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高效,切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9.
[2]涂清.小學道德與法治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的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1(11):7-8+11.
(作者單位:廣東湛江市第二十九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