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貴謀


【摘 ?要】為了喚醒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活躍學生思維,創造靈動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學生動起來就會讓課堂充滿靈性,使學生有活力、有精神。學生在課堂上互動探究,注重知識技能的動態生成,就會發展學生的人格、個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靈動數學”的高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活躍思維,張揚個性。
【關鍵詞】靈動數學;問題意識;策略
靈動數學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著問題主動探索和分析,在嘗試中尋找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以靈動為核心理念的課堂教學要能激發學生的靈動智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分析,在思維活躍中構建自由靈活的課堂,討論不同的解題方法,建構知識規律,形成系統性認識。學生在靈動數學探究中會主動加工,參與學習過程,融入學習情境,實現思維能力的提高。
一、教師靈動地引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一)問題導入,激活思維
問題是活躍學生思維,促成靈動數學的“催化劑”。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讓學生處于躍躍欲試狀態,主動分析數學知識。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分析和探究中,他們會思考數學概念,探究數學公式,靈活應用數學定理,在活躍的狀態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加課堂活力,創造靈動數學。例如在學習“數列”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斐波那契”數列由十三世紀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發現.數列中的一系列數字常被人們稱為神奇數.具體數列為:1,1,2,3,5,8,……,即從該數列的第三項數字開始,每個數字等于前兩個相鄰數字之和。已知數列為{an}“斐波那契”數列,Sn為數列{an}的前n項和,若a2020,則S2018的值是多少?(用M表示)問題情境中學生會主動思考,想到數列為:1,1,2,3,5,8,……,即從該數列的第三項數字開始,每個數字等于前兩個相鄰數字之和,所以an+2=an+an+1=an+an-1+an=an+an-1+an-2+an-1=an+an-1+an-2+an-3+an-2=…=an+an-1+an-2+an-3+a2+a1+1,則S2018=a2020-1=M-1。學生在問題引導下會產生好奇心,主動思考問題,形成對知識的客觀性認識,促進學生主動探究,開啟靈動數學教學。
(二)學案導學,自主探究
教師采用“學案教學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會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增加數學靈動性,促進學生將數學知識系統化,將相關概念、定理和公式聯系起來,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加工和串聯,形成一個完整而系統的知識網絡圖。學生在“學案教學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會主動探究、主動分析,學會思考和研究,在推理中學會理性思考。在導學案中,教師為學生提供(a+b)2=a2+2ab+b2,學生利用所學數學公式和定理會將公式靈活轉化,通過配方的方式得到:a2+b2=(a+b)2-2ab=(a-b)2+2ab;或者是a2+ab+b2=(a+b)2-ab=(a-b)2+3ab等。在導學案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配方公式和配方原理,促進學生面對任何問題都靈活地應用公式,輕松解答。如已知sin α+cos α=1,則sin α·cos α的值為多少?思考中,學生對知識和公式掌握的足夠熟練,就會想到配方公式,利用配方方法來解決問題。通過思考,學生會想到已知公式經過配方可以得到:(sinα+cosα)2-2sinαcosα=1,進而求出sinα·cosα。學案教學法將教師從滔滔不絕的課堂講授中解脫出來了,讓學生多思考、多參與、多探究,在實踐中主動探究,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增加了數學的
靈動。
(三)活躍氛圍,總結規律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主動建構數學規律,掌握解題通性通法,形成主觀性認識。為了使學生主動建構數學解題規律,總結數學框架,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加工知識,了解解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通過主動歸納的方式細化知識。學生主動總結和歸納,就會在大腦中建構出一般規律,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呈現出靈動數學問題。課堂歸納和總結過程中,教師在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時應該注重幽默是一種智慧,教師課堂教學中不能缺少幽默,學生在開心一笑之后是心情的愉快和主動學習的欲望。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與游戲接軌,讓課堂教學激情四射。趣味性的歸納和總結方法不僅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會給學生帶來愉快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歸納中,增加數學活力和靈動性。
我國著名數學教師馬明先生說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思維過程”,更確切地說,“是展示和發展思維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探究中多參與這個思維過程,通過自己思維的運動來習得知識,掌握規律,完成對知識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學生的探究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授之以漁”的教育,引導學生多思考,總結知識規律和方法,掌握解題技巧。通過自主分析和主動歸納總結出來的規律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學習知識的來龍去脈,有利于學生在應用時信手拈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二、變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一)拋錨式探究
教師采用拋錨式教學會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鼓勵學生為完成特定的目標而積極思考。教師拋出需要學生探究和分析的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加工會促進學生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在體驗中思維活躍,呈現靈動數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才能營造出靈活數學,增加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和魅力,給學生帶來愉快的學習體驗。教師要通過拋出問題和探究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方向,給學生提供探究思路,促進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在探究中緊緊圍繞著學習目標思考和分析,形成對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認識。教師拋給學生可操作的問題和練習會促進學生主動體驗,形成個性化認識。教師要關注策略制訂的可操作性、應用實施的靈活性,策略可調控性,策略制訂層次性的特點。例如為了使學生理解解題思想:教師就可以拋出問題:方程sin2x=sinx在區間(0,2π)解的個數為多少個?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首先作圖,在統一坐標系內,做出y=sin2x,x∈(0,2π);y=sin2x,x∈(0,2π)的圖有三個交點,所以方程有三個解。通過圖形的幫助,學生會快速答題,形成自己的思維。教師拋出問題會促進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在目標引導下積極加工,成為課堂學習主體,增加數學靈動性。
(二)支架式探究
在靈動數學中學生主動思考、認真探究,成為學習主體。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學習上的障礙和問題,教師要及時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通過積極輔助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支架可以是探究性問題,或者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探究方向,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成為學習主體。通過問題支架的幫助和輔助,學生會豁然開朗,明確學習內容和探究方向,在實踐中成為學習主體,快速解決問題。支架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自主探究,就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通過有效教學流程的安排讓學生動起來,呈現靈動數學。例如在探究函數的單調性、極值、最值問題時,教師提供試題:已知函數f(x)=+ax,x>1
(1)若f(x)在(1,+∞)上單調遞減,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2)若a=2,求函數f(x)的極小值;
(3)若方程(2x-m)lnx+x=0在(1,e]上有兩個不等實根,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解題支架,引導學生發現審題視角,了解到為了解題需要進行:
(1)求導,由f(x)≤0在(1,+∞)上恒成立進行
求解;
(2)由f(x)=0的根進行驗證確定函數的極值點,進而求出極值;
(3)將方程根的問題轉化為圖象交點個數的問題。
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解題程序,鼓勵學生明確解題思路,把握解題方向。在探究中學生會認識到解決問題需要先確定函數的定義域,然后對f(x)求導,之后要求方程f(x)=0的實數根,以往學生學習過f(x)=0的根和區間端點的x的值,可以結合以往學習過的知識列出表格。最后由f(x)的正負,確定f(x)在各區間內的單調性。在對學生指導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第(1)問中易忽視f(x)≤0
中的等號致誤;第二問中易忽視函數的定義域
(1,+∞)導致極值點錯誤;同時還有可能未想到方程兩邊同時除以lnx,無法將問題簡單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更快速而準確地解決問題。主體自愿參與學習行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自身的學習潛能,呈現靈動數學。
(三)啟發式探究
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啟迪學生學做人,引導學生會學習,激勵學生會思考。教師積極啟發會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了,增加課堂的靈動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動起來。教師要通過啟發的方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成為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者,指導學生實踐。例如在學習《圓錐曲線定點、定值、最值、范圍、探索性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過橢圓+=1的中心任作一直線交橢圓于P、Q兩點,F是橢圓的一個焦點,則△PQF周長的最小值是多少?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通過圖形結合的方式解決問題。繪制如圖所示的圖形,設F為橢圓的左焦點,右焦點為F2,根據橢圓的對稱性可知|FQ|=|PF2|,|OP|=|OQ|,所以△PQF的周長為|PF|+|FQ|+|PQ|=|PF|+|PF2|+2|PQ|=2a+2|PO|=10+2|PO|,易知2|OP|的最小值為橢圓的短軸長,即點P、Q為橢圓的上下頂點時,△PQF的周長取得最小值10+2×4=18。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會促進學生參與探究,在思考中理解知識,增加數學靈動性。
總之,教師要培養學生多方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數學探究中主動加工問題,積極分析問題,成為課堂學習主體。學生在參與中會主動探索,培養發散思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加數學的靈動性和趣味性。教師要為學生設計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尋找答案的多樣性,這樣學生就會在課堂上主動探究,思維活躍,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生成精彩,學生才會靈動起來。最后,“靈動數學”是“開放”的課堂,是“創新”的課堂,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基于‘靈動數學’主張的高中數學問題意識教學案例研究”;項目編號:JSZJ22114;(福建教育學院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