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琦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氣象局,內蒙古 扎蘭屯 162650)
社會發展進程加快,市場經濟隨之不斷調整,與此同時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農作物危害尤為突出的自然災害便是旱情。人工增雨是現階段抗災減害、水庫調蓄、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減輕農業種植旱情、優化灌溉、耕地保育、調節氣溫等領域有著積極影響。有效利用人工增雨技術,能促進農牧業的發展,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收入,加大農業生產能力。重點發展農牧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農牧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建設氣象業務體系,能為農牧業發展做出有力貢獻。
云層水蒸氣濃度、產生的凝結核、氣溫等條件決定著云層薄厚度,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就會下雨。云層中的水蒸氣有比較穩定的膠性條件,一旦這種狀況被打破,水蒸氣就會再次凝結,就會產生水滴降落下來。因此,達到增雨目的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必須有足夠多的水蒸氣。二是要由流動的氣流打破原有的穩定狀態,三是要有溫度改變,使凝結核形成冰晶。這幾種條件如果滿足就會降雨。人工增雨是根據上述原理,人為補充缺少的降雨條件。根據不同云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云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干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
云層內有大量能量,云層上下溫差很大,這種溫差將產生相應的浮力,使云層逐漸上升。在這樣的云層內儲存著較多水滴,要想使水滴下落,那就需要借助電力催化劑,通過火箭、飛機、高炮等將催化劑投向云層,使水滴下降,達到大范圍降水目的。盡管人工增雨技術使用年限較久,不過人們也指出通過直接向云層中撒播干冰和碘化銀的降雨方法有著較大隱患。畢竟干冰和碘化銀都是化學物質,人工增雨撒播的范圍無法精準管控,催化劑可能會飄散到其他地區污染當地環境??茖W家為破解這種問題,他們提出了一個新型的激光技術,它利用固有的濕度水平和大氣條件增雨,針對性很強,不僅不會污染環境,還能夠隨意的開關激光,便于評估它是否有效。采用更加先進的人工增雨技術,可以使農牧業旱情有效緩解,符合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以最環保的手段緩解了旱災問題。人工增雨技術主要是地面設置工程、地面作業以及高空作業。對于某些草原、丘陵等地方,受地勢影響比較明顯,可結合當地地勢條件,在地面設置人工增雨的準備工作,以達到降雨的目標。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大多是使用高射炮和運載火箭進行。高空操作一般是指利用航空器實施催化作業。開展實際作業時,需要依據云層情況以及實際要求,選擇合理的作業方法和作業設備,有效緩解農業旱情。
為追求生產效益,人類不按照自然事物的發展規律,濫砍濫伐隨意破壞生態系統,導致大范圍出現干旱。水利工程設施不健全,水文地質也受到了損害,加劇了旱情。干旱氣候影響農作物的健康生長,雖然通過水利設施灌溉能夠緩解一些問題,但有些地區的地理條件較為嚴峻,不便于進行水利灌溉。因此,人工增雨可以緩解旱情,為農作物生長發育補充水分,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另外,干旱不僅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高溫天氣也會危害人體健康。人工降雨可以降低氣溫,便于人們生產勞作。
長時間處在干燥無雨的狀態下,農田植被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農田內的營養物質會因此散失,環境污染也會因此加劇。上述種種跡象表明,旱情會阻礙農田保護任務,為農田帶來不利影響。隨著人工增雨技術的應用逐漸普遍,人工增雨技術正由單一農業抗旱向改變生態以及水庫蓄水方式轉變,成為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生態保護的關鍵手段。恰當地運用人工增雨方法,不但可以減少旱災現象,也能保護農田結構,使其不致受旱情影響被破壞,進而為農作物種植提供保障。因此,人工增雨技術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極具發展前景。
氣候因素對農業種植的作用相當大,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學會了依靠自然條件和氣候變化來培育農作物。若是某一地區長期發生旱災,會影響當地作物的生長,給農業種植業變革創新帶來不利影響??茖W技術的發展正處于蓬勃之勢,人們對自然環境以及氣候變化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將某些新興科技引進農田灌溉中。例如,現代化人工增雨技術可以有效緩解干旱地區澆灌困難的狀況。以扎蘭屯為例,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扎蘭屯市降水異常偏少,總降水量僅為0.2毫米,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降雪量最少的年份。為降低降水偏少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2019年5月19~20日,市委、市政府抓住東北地區受高空冷渦影響、具備降雨條件的有利時機,得到呼倫貝爾市氣象局大力支持,調動專業飛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6.5小時,其間燃放增雨子焰彈96枚,使全市各地普降中到大雨,有效解決了旱情農田灌溉難的問題。
和傳統的防旱方法比較,人工增雨作業在防旱減害工作方面有它自身的優點。首先,人工增雨工作范圍比較大,特別是出現大范圍連續干旱的時期,灌溉區域比較局限。人工增雨作業人員可以在作業條件分析預報的基礎上,根據衛星云圖資源確定有利人工增雨的云區范圍、移動方位和速率,根據云模式計算增雨潛力區,并統一發出作業預警,及時通知空域管理機關,讓航空、高炮、運載火箭部隊準備好臨戰狀態,及時待命作業,以有效進行降雨任務。尤其是高空增雨作業,機動性極強、播撒定位精確、覆蓋面廣。人工增雨成本低,與人工增雨后的效益相比,是小投資大收益。
應用人工增雨緩解農業旱情,首先需要注意防患于未然。在人工增雨工作過程中,人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因為干旱天氣,降水云層聚集的概率很小,不利于后期人工增雨作業的開展。為了真正地實現減災抗旱效果,還必須提高農牧區的蓄水能力,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推進地區水文平衡。其次,人工增雨過程要將安全生產放到第一位。人工增雨對技術人員與機械設備的專業化有著嚴格要求,作業過程必須全方位精準化。在人工增雨工程中還要注意居民的安全問題,從多種視角完善人工增雨作業流程。只有將安全生產放到第一位,并結合實際情況,應用最先進的人工增雨技術手段,才可以切實提高人工增雨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我國要重視天氣規律的研究,對其有充分了解,通過完善增雨設備,應用先進的增雨技術,實現高效增雨。另外,人工增雨要掌握好時間,不應該等到干旱天氣來臨后,才開始進行增雨作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將預防以及安全放在首位,靈活應用人工增雨方法,使人工增雨在抗擊旱情方面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