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芳 李立爽 樊玉珠 張博文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內分泌一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基本臨床體征是糖代謝紊亂,該病的發病率較高,患病人數以中老年人居多,糖尿病對患者的身體各系統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1]。目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現象比較多見,這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負性情緒。因此,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積極治療的同時,還應加強其臨床護理干預[2]。中醫情志護理能有效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緒,該種護理方法是以中醫情志理論為基礎,它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和主觀能動性等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此外它還能實現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延緩患者疾病進程等目的[3]。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應用中醫情志干預的效果及對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94例均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齡44~80歲,平均(60.23±5.37)歲;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5.72±1.26)年。對照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齡43~81歲,平均(60.13±5.12)歲;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5.66±1.29)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符合高血壓[4]和糖尿病[5]診斷標準。
1.2.2 納入標準 具備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完整臨床資料者。
1.2.3 排除標準 伴有惡性腫瘤者;伴認知障礙者;過敏體質者;合并嚴重感染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常規干預。患者入院后,要保證病房的干凈、衛生,給予患者有關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的健康宣教;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嚴密監測;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疾病相關的知識;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運動訓練指導。
1.3.2 觀察組 予中醫情志干預措施。①開導談心。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通過聊天、閑談、拉家常等方式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志的變化,同時了解患者疾病產生的原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疾病發展情況及社會和家庭對患者的關心程度等,以便護理人員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情志干預。護理人員要耐心開導患者,讓患者認識到喜怒不節、憂思悲觀會導致情志內傷。告知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和氣息怒、性格開朗對疾病治療的益處。②講解釋疑。護理人員要耐心為患者解答存在的思想問題,為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高血壓的醫學知識,讓患者丟掉思想包袱,消除顧慮。“病者多慮”,患者在患病后容易產生疑慮,或久病疑死,或輕病疑重,或小病大疑,容易疑神疑鬼,結果會導致病情加重。護理人員要開導患者,為患者講解釋疑。③語言暗示移情。護理人員的語言暗示會對患者行為和心理產生直接影響。消極的語言會讓患者產生悲觀情緒,導致病情加重;溫和舒適的語言會讓患者抗病力增強、食欲增加、精神振奮、心情愉悅。采用語言暗示移情,減輕患者的思想壓力,對疾病好轉有利。④安神靜志。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評估;對患者的呼吸方式進行指導,將呼吸期間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讓患者靜坐,吸氣時握拳,呼氣式放松,注意力集中。⑤溝通宣教。護理人員將情志與疾病的關系向患者講解清楚,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采用暗示性或積極性語言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模式,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積極性,同時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相關的疾病治療知識,對患者的錯誤認知進行糾正。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提高患者遵醫行為。⑥移情暗示。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或視頻,若患者過度疑慮,護理人員可通過將笑話或小故事,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喜勝憂,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引導患者緩解壓力,宣泄不滿情緒,引導患者回想自身以往的愉快經歷。
1.3.3 療程 2組均干預2周。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舒張壓(DBP)、收縮壓(SBP)采用標準立式汞柱血壓計測量,每次均監測3次取平均值。采用強生穩豪血糖儀測定2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采用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測定[6]。②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糖尿病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DSQL)[5]進行評估,共包括27個條目,4個維度,得分越低說明生活質量越高。2組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5]測評,滿分77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③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7]評估2組的睡眠質量,得分越低說明睡眠質量越好。④2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SCA)[8]評估,得分越高代表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⑤采用心理彈性量表評估2組心理彈性變化,分值越高說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8]。

2.1 2組干預前后血壓、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2組干預后DBP、SBP、FPG、2 hPG、HbA1c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血壓、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2.2 2組干預前后DSQL評分、SDSCA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DSQL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降低(P<0.05),SDSCA評分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DSQL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SD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DSQL評分、SDSCA評分比較 分,
2.3 2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PSQI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分,
2.4 2組干預后ESCA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ESCA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升高更明顯(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2組干預后ESCA評分比較 分,
2.5 2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心理彈性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更明顯(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2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 分,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顯著體征。造成糖尿病的關鍵因素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9]。臨床上,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消瘦。若1型糖尿病患者出現酮癥酸中毒或酮癥,“三多一少”的癥狀會尤為明顯[10]。2型糖尿病以無力、疲乏、肥胖為主要表現癥狀,2型糖尿病發病前患者多存在肥胖情況,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將會導致患者體重出現下降現象[11]。高血壓的顯著特征為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可伴隨器質性或器官功能損害臨的床綜合征,其中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近些年,人們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有所改變,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導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出現高血壓情況的幾率為20%至40%左右[12]。因此,臨床上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診治應重點關注[13]。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易產生負性情緒,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可促進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早日康復[14]。
臨床研究顯示,常規干預措施對促進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行為和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及延緩疾病病程等的效果不佳,局限性很大[15]。另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患者可存在情志失常的表現,而情志致病可對患者的五臟造成損傷,進而引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發生變化[16]。中醫情志干預旨在解決患者情志方面出現的問題,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達到促進經絡陰陽平衡、調節臟腑功能的目的[17]。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干預后DBP、SBP、FPG、2 hPG和HbA1c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2組干預后DSQL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降低(P<0.05),SDSCA評分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干預后觀察組DSQL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SD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2組干預后PSQI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2組干預后ESCA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更明顯(P<0.05)。2組干預后心理彈性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更明顯(P<0.05)。說明中醫情志干預的效果優于常規干預措施,中醫情志干預在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水平、心理彈性水平、睡眠質量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自我管理行為、自我護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因為:①中醫情志干預可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緩解患者消極情緒,促進患者治療積極性提高,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②中醫情志干預能有效促使機體氣機通達、氣血調和,能有效平衡情緒陰陽,進而減輕臟腑功能損傷;③中醫情志護理采用安神靜志、情志相勝、移情暗示等方法,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排解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睡眠質量[18]。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干預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糖、血壓水平,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和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