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冉
他的人生蛻變,離不開父親的親情助推。



2023 年10 月31 日8 時11 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博士乘組”3 名航天員身體狀態良好,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而在此之前,航天員朱楊柱因為“在太空為學生批改論文”“中國首個出艙活動的航天飛行工程師”等話題,頻上熱搜。從鄉村放羊娃到飛天英雄,朱楊柱的人生蛻變離不開父親的親情助推。
1986 年,朱楊柱出生于江蘇省沛縣農村,父母靠務農為生。盡管家境貧寒,父親朱耿德卻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他從小就告誡3 個兒子:“如果吃不了學習的苦,將來你們就要吃盡生活的苦。看看沒文化的爹娘,在農村土里刨食半輩子,又取得了啥成就?”
朱楊柱是家中長子,從7 歲開始,他每天放學后就幫家里放羊,一邊放羊,一邊看書,直到天黑才回家。鄰居給朱楊柱一個紅蘋果,他回家后切成了5 份,兩份分給弟弟,另兩份留給下田務農的爸媽。因為父親平時就是這樣做的,家里一旦做點好吃的,朱耿德就會讓孩子先給爺爺奶奶送去一份,再給他們沒回到家的兄弟留出一份。
朱楊柱上小學二年級時,一天放學后趕上大雨,父親拿著傘來接他。父子倆剛要離開校門,朱楊柱從地上撿到一枚5 角硬幣,頓時驚喜不已:“爸,我撿到錢了!”父親稍一思忖,摟著他的肩膀轉身回校園,一邊走一邊說:“走,我們交給老師去。”朱楊柱很不情愿,說天都已經黑了,還下著大雨,有必要為5 毛錢這么較真嗎?朱耿德卻認真地告訴兒子:“不屬于咱的錢,一分也不能要。”
朱耿德沒怎么上過學,也說不出教育孩子的大道理,但他懂得以身作則,為孩子們樹立自強自尊、吃苦耐勞的榜樣。朱楊柱從小幫著父母下地干活,剛下到水稻田里,因為有一層厚厚的淤泥,他連續滑倒幾次,摔得滿身泥巴。但一向疼愛他的父親,卻不讓母親上前攙扶兒子,“身為農民的孩子,連在稻田里走路都不會怎么行?讓他自己練。”朱楊柱只能自己爬起來,又顫巍巍地在水稻田走了一段路,才慢慢摸索出經驗,每一步都踩得慢而穩了。
朱楊柱向父母要了一把鐮刀,也要參與收割稻谷,父親卻沒讓他冒險。“你就負責把我和媽媽割倒的稻子往路邊抱吧。”“好!”朱楊柱抱起一捆捆稻谷,興沖沖地往返于田地和道路間,手臂和小腿上被稻葉劃出了一道道小口子。中午溫度升高,田間熱得像蒸籠一樣,朱楊柱的臉被曬得通紅。爸爸看見后,就讓他到田頭大樹下乘涼休息,自己則跑進村頭小賣部,給老婆孩子買回冰棍和面包,就著從家里帶來的雞蛋吃。這也讓小楊柱體會到了什么叫“先苦后甜”。
農民朱耿德不懂什么叫“明德于心,寓教于行”,但他對孩子的教育,恰恰在踐行這8 個字:心中要懂得道德品行,行動中要隱含著教育。在父親的長期影響下,朱楊柱從小就懂事上進,熱愛學習。
2002 年考入當地最好的沛縣中學后,高中生朱楊柱更拼了,晚上12 點之前從未睡過覺,次日6點就起床。在校園里,朱楊柱是品學兼優的“學霸”;節假日回到家,他經常帶著弟弟們下田,教他們插秧,割稻;每晚臨睡前,朱楊柱還要給兩個弟弟補習功課。
沛縣中學是江蘇省飛行員選拔基地之一,朱楊柱聽說了一些學長被選走,從此“一飛沖天”的故事。作為男孩子,誰沒有駕機翱翔藍天的夢想呢?于是,“飛天”的種子在他的心底生根發芽了。
沛縣中學離朱楊柱家有12 公里,起初他一直住校。“但寢室里太鬧騰了,別說自習,有時候被同學吵得連覺都睡不好。”一次周末回到家,朱楊柱對父母隨口抱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朱耿德和妻子商量一番后,很快就在沛縣中學附近租了一個單間,讓同樣在縣城求學的二兒子和家中老大朱楊柱一起住。雖然家里又多了一項開銷,但這對農民夫妻堅持“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了孩子的學業,他們覺得再辛苦也值。
朱楊柱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每天第一個到班里,最后一個離開教室。朱楊柱對物理動力學很感興趣,多次代表學校參加物理競賽,拿到了不錯的名次。
學校在體育場配置了一些飛行訓練器材,朱楊柱在學習之余經常去練習,其中被稱為飛行員體能訓練三大神器之一的固定滾輪,他練得得心應手。
臨近高三開學時,空軍招飛的消息傳來,朱楊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第一時間去報名,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被選上。周末回到家,父母見朱楊柱垂頭喪氣,才知道兒子落選了。身為樸實的農村人,爸媽做不到感同身受,只是默默做了一頓兒子愛吃的酸辣土豆粉,在飯桌上輕聲安慰他:“一次考砸不要緊,繼續努力。”
父母的安慰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朱楊柱埋頭吃著酸辣粉,心里五味雜陳。飯后,母親去雞圈里喂雞,朱楊柱望著父母日漸消瘦的背影,忽然想到他們這些年的不易:父親為了多賺點錢供他和弟弟們讀書,前年曾一次性引進數百只雞苗搞養殖。后來卻遭遇雞瘟,家里白搭了不少錢和糧食進去,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
遭遇失敗后的父親也很痛苦,與母親唉聲嘆氣好幾天,但隨后他卷土重來!再一次養雞仍沒有大獲成功,成活率卻明顯比第一次高了。父親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開始重視防疫,自學獸醫知識給小雞打針,喂藥。漸漸地,父親成了村里有名的養雞戶,貧困的家境因此改善。
“放心吧,爸,我會向您學習,重整旗鼓的!”想通了的朱楊柱捏了捏拳頭說。“啊?”朱耿德有些疑惑,“爸就是一個‘泥腿子’,你向我學啥?”朱楊柱卻搖搖頭,眼圈微紅地說:“不,您是一位偉大的父親,教會了我們自尊自強,百折不撓。”
朱楊柱打開了思路,當不成飛行員,還可以報考名校的航天專業,研究與“飛天”相關的知識啊!有了新目標后,原本心情低落的朱楊柱豁然開朗,學習更加刻苦,每天都努力做到“讓自己比昨天有進步”。
填報高考志愿時,朱楊柱只填了國防科技大學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且不接受調劑。朱楊柱內心堅定,即便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那也要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兩個月后,朱楊柱正在田里干農活,突然接到了班主任的電話:“小子,你考上了!”朱楊柱激動不已,把自行車踩得飛快,從田頭跑到學校拿錄取通知書。
當天,父母小心翼翼地捧著朱楊柱拿回的通知書,輕輕撫摸著上面的“國防科技大學”字樣以及兒子的姓名,激動得眼含淚花,“好樣的柱子,你是咱村第一個名牌大學生吶!”“這是你努力得來的結果,也是吃苦后的甜啊!”
聽說老朱家“寒門出了貴子”,鄉鄰們紛紛來道賀,舅舅一家也從外地趕來。一向節儉的朱耿德夫婦破天荒殺了幾只下蛋的雞,買了幾瓶酒款待親鄰們……這個農家院一直歡騰到夜晚。
2005 年9 月,朱楊柱如愿進入位于長沙市的國防科技大學,成為航天學院的一名學員。大學期間,他潛心學習專業知識,但還是癡迷于飛行員這個職業,同學們因此給他起了個外號“飛天豬”,因為他三句話不離飛天。朱楊柱索性把微信名也改成“飛天豬”,以提示自己不忘初心。
空閑時,朱楊柱會約同學去騎行,這樣既可以鍛煉體能,還能免費欣賞沿途風景。最遠的一次,他從湖南長沙騎行到婁底市,花了14 個小時,這對體力和毅力都是很大的考驗。從進入大學開始,朱楊柱從未停止過各項體能訓練。“因為心里有夢,我會按照飛行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嘗試挑戰極限。”朱楊柱說,“當機會來臨時,我要保證自己的槍里有子彈。”
國防科技大是一所著名軍校,朱楊柱每月享有國家補貼。生活簡樸的他根本用不完,經常寄錢回家供弟弟交學費。在朱楊柱影響下,兩個弟弟也成了高才生,被家鄉人傳為佳話:朱楊柱的二弟朱楊龍考取哈爾濱工業大學,三弟朱陽光被蘇州大學錄取,后來兩人都成為材料領域的碩士研究生。
大四這年,得知空軍面向大學生“招飛”,朱楊柱再次燃起飛行員夢,雖然進了復選環節,卻又一次與飛行員擦肩而過。
2009 年取得本科學位后,朱楊柱選擇繼續深造,成為一名流體力學碩士。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隊,給腳手架刷過漆,搭建過工棚,裝過暖氣,支過混凝土模板……這位曾一直泡在實驗室里研究高科技的“學霸”,此時成了實習排長,天天帶一群戰士在深山峽谷中摸爬滾打,踏踏實實在工地干了一整年。
堅硬的混凝土,并未磨滅朱楊柱的初心。2017年3 月,朱楊柱進入陸軍工程大學國防工程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師從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八一勛章”獲得者錢七虎院士。
此后3 年間,朱楊柱參與的科研項目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就在朱楊柱在科研道路上走得順風順水,并成為航天工程大學副教授時,忽然得到一條消息:第三批航天員,會從相關領域招收飛行工程師!
“雖然不能駕駛戰機翱翔藍天,但如果能飛向更高遠的太空,當然令人更向往,何不試一試?”這一次,朱楊柱終于從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并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乘組。2023 年5 月30 日,神舟十六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浩瀚太空見證了朱楊柱的初心和夢想——不舍追逐藍天夢十余年,這個昔日的放羊娃,終于飛向了高遠的太空!
當天,徐州沛縣大屯街道朱大莊村一片沸騰。朱楊柱家早早擺好了桌椅、糖果花生和水果。父母、親鄰們從農家院的電視直播中看到他成功“飛天”,大家鼓掌吶喊,臉上溢滿了激動和驕傲。朱楊柱的父母和弟弟,更是流下了欣喜的熱淚,“沒想到咱國家的科技發展這么快,都能在太空建‘天宮’了,我們的柱子還住了進去……”
“柱子不光上學厲害,也很有孝心。”鄉親們評價朱楊柱,“哪怕考上了名牌軍校,人家放假回到村里,還是會卷起褲腿陪爹媽一起去田里干活。他見到我們時也很親切,很有禮貌。”
朱楊柱成了中國首位出艙活動的航天飛行工程師,已是航天工程大學教授的他,即使在離地球400 公里的“天宮”也沒忘記自己的導師職責,每天抽空修改學生們的論文。視頻畫面傳回后,網上一片贊嘆,“好敬業的導師啊!”“朱教授的學生表示:我的論文飛天了!”
2023 年10 月3 日,沛縣中學100 周年校慶當天,朱楊柱從太空向母校發來了視頻祝福:“祝愿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愿學弟學妹們學有所獲,不負韶華!祝愿美麗的家鄉經濟繁榮,人民幸福。”
10 月31 日,神舟十六號乘組順利返回地球,父母知道朱楊駐孝順,“落地”后肯定會帶著兒媳和孫子,從北京趕回沛縣老家看望他們,于是開始商量一件事,“他娘,等孩子回村了,咱給他們一家弄點啥吃的呢,沛縣燒雞和燒餅?”“還有我做的酸辣土豆粉,柱子說能吃到家的味道!”日漸年邁的老兩口笑出了皺紋。他們內心是自豪和幸福的,把一個農村娃“推離”祖輩面朝黃土的生活,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一番貢獻,光宗耀祖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