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柳
『希『 望未 ,來 當人們談論家政 ,時說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養老,是家庭的傳承。』』

2023 年10 月23 日至26 日,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北京阿姨來了信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周袁紅光榮出席盛會。
“家政行業可以說有三個‘千’:千人千面、千變萬化、千差萬別。也就是說,家政行業是跟人打交道的,每個阿姨、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服務的細節、流程不一樣的,客戶對阿姨的要求、評價標準也都是不一樣的。這就使得家政行業看似簡單,實則復雜。”曾是央視記者、企業高管的周袁紅娓娓道來。
因找保姆難而下海創業,成立家政公司的周袁紅,如今帶著“阿姨來了”品牌來了。家政服務業對促進就業、精準脫貧、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周袁紅是怎么做的呢?

1970 年,周袁紅出生在湖北天門一個普通家庭。她從小學習優秀,順利考入湖北大學。畢業后,她到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班深造。之后,她相繼在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做記者和編導,擔任和勤軟件集團總裁助理,是地道的職場精英。
事業愛情雙豐收的周袁紅,于2004 年喜得寶寶,日子過得幸福而忙碌。為重返職場,她找了一位家政阿姨照顧孩子。周袁紅回憶說:“那天,阿姨竟然誤把家里的小洗衣機當成了馬桶,給寶寶解大便,事后一臉茫然,求助該怎么沖水,這讓我十分震驚!”這個意外事件直接觸發了周袁紅下決心創辦家政公司,改變家政服務現狀。
16 年前常見的“家政公司”,很多就只有一張辦公桌和一部電話,家政市場充斥著諸多不規范的現象。經過再三斟酌,2007 年,周袁紅開始投身家政,成立了公司,著手改變魚龍混雜的家政市場。
剛踏入家政行業的周袁紅信心滿滿,但創業初期遇到的困難比想象的多,她給每個親朋好友發關于家政創業的信息,收到的回復甚少。跨行創業陷入了漫長的“沉寂期”——她通常一整天沒有接到一個雇主找阿姨的電話,也沒有人來電找東家,周袁紅只能干著急。第二周,她先后只接到2 個雇主和1 位阿姨的登記電話,磨磨嘰嘰中,雇主最后沒有錄用這位阿姨;到了月底,一位北京的雇主和一位陜西的阿姨總算在見面后都表示樂意接受彼此的要求,沒想到第二天簽訂協議時,阿姨遲遲不來,而后才得知,原來,阿姨臨時接到老家電話,說老母親突發疾病住院了,讓她速回老家。
當時,周袁紅心里嘀咕:難道老天不讓我干家政?為什么這一行這么難?等找到第一個雇主和阿姨,周袁紅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坎坷。
那時,互聯網悄然滲入到各行各業,身邊很多人都不看好周袁紅創業做家政。但一向尊重內心選擇的她沒有輕易放棄,而是積極探索,一心想利用“互聯網+家政”開辟家政新模式,并創立“阿姨來了”這個品牌。
高溫季,周袁紅頭頂烈日找機構談合作,挑阿姨,抱著咿呀學語的兒子選地址,選門店。天天行走在街巷,“家政”和“出租”兩個詞已深深地刻進寶寶的腦海,竟成了寶寶最早認識的詞語。
創業初期的那幾年,周袁紅一直處在困境中。周袁紅苦心栽培的店長,竟在她的門店隔壁另起爐灶,攔截業務;千挑萬選出來的阿姨,繞過周袁紅和公司,私下和雇主簽訂合同……尤其是2012 年,遇到的背叛和欺騙,令周袁紅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其中,最讓周袁紅感到傷心的是,當年一位姓蕭的阿姨經歷了一次大手術,卻無家可回。那時,周袁紅也被查出患了類風濕病,手指僵硬做事不便。盡管如此,周袁紅不僅主動安排蕭阿姨在公司休養,還多次為阿姨買來魚蝦親自下廚做給她吃。然而,康復后的蕭阿姨瞞著公司和客戶“私簽”協議。“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周袁紅坦率地說,當時,她在困境中獨當一面,沒有人能和她感同身受。
“頭幾年,每次參加聚會,當我介紹說自己正在創業做家政,很多人的反應都很冷漠。”深陷“谷底”的周袁紅,盡管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依舊在困境中堅持探索“互聯網+家政”的模式。
隨著4 億多手機用戶首次超越電腦成為中國第一大上網終端,2013 年,周袁紅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用戶接觸習慣的改變,進行了基于移動端的升級改造。“阿姨來了”漸漸步入正軌,但她依舊心弦緊繃,給自己列出“創業計劃書”。
家政行業雇主與阿姨之間,因生活環境和認知方面的差別,很難共識出服務標準化和滿意度。面對現實,周袁紅本著“扶貧必扶智”的工作方針,注重“扶智”,把服務阿姨、賦能阿姨作為核心工作,賦予其服務技能+服務心態。
2015 年,周袁紅創辦嘉樂會學校,開展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公司對阿姨開展技能培訓,努力激發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還編制了《阿姨日歷》,提前為阿姨規劃各種活動,元旦的服務者大會、中秋節的感恩大會、五一游園會、十一徒步拉力賽等,交流成長心得。為了拓寬阿姨們的眼界,公司發起“江浙滬美食之旅”“海外游學團”“粵港澳阿姨大聯歡”等活動,還錄制了“阿姨訪談錄”,舉辦一年一度的高端阿姨海選……
全方位的“扶智”工作,讓阿姨們逐漸成為有技能、有良好心態的家政服務員。
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周袁紅進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開創性地把“經紀人”的服務模式引入到家政行業。其中,經紀人是經過系統化培訓、專業化訓練的家政行業的職業介紹人。家政經紀人的服務內容,包括前期進行雇主與阿姨的篩選與匹配,負責主導面試撮合、背景調查等;在中期雙方磨合和交互過程中,幫助雙方進行溝通與協調,排解雇主和阿姨在合作過程中的疑慮、困惑、矛盾、糾紛。“這是一種全方位、全工作壽命周期的管理服務,貫穿雇主和阿姨合作的始終。”
“阿姨來了”廣泛開展月嫂、育兒嫂、家政員、養老護理員等中介服務,也成立了專門的團隊,開展收納、職業培訓、養老等業務。同時還推出了一對一、一條龍的家政經紀人模式,把阿姨的服務質量與家政經紀人的信用等級、收入分配進行掛鉤,使得經紀人發自內心地關注雇主需求和滿意度,關心阿姨的成長,憑此打造了一支有愛心、有責任心、富于挑戰與開拓精神的經紀人隊伍。
家政服務解決的是老百姓的階段愁盼。周袁紅說:“家政既是生意更是公益,它解決的不僅是社區老百姓的生活問題,還解決了農村女性及下崗人員的生計問題。”
周袁紅認為家政面向的是家庭,家政公司一定要做崗前培訓,培訓的系統包括住宿、關懷、實操等。在“阿姨來了”旗下的每個標準的家政門店,首先需要解決阿姨的住宿問題;其次,實操地要有廚房、衛生間等,讓家政員在這里學會電器使用,熟練掌握,并且在培訓教室進行面試和洽談。因此,家政培訓和網點同時進社區,是家政服務的需求。
如今,周袁紅創辦的家政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共有120 余家門店,其中一半是合伙人模式,開辦家政小店的有下崗女工、普通市民等。他們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去其他行業就業已經沒有年齡優勢,但是在家政行業,他們的生活閱歷成了做好家政服務的優勢。一位48 歲下崗女工李阿姨,在網上注冊后,經過家政培訓再就業,既能照顧到家里生病的婆婆,同時還能給同社區的居民做家政服務,增加經濟收入補貼家用,日子過得越來越和美。
除了吸納下崗工人和普通市民就近開辦社區家政小店,周袁紅還吸納高校畢業生在家政領域創業。創業初始,周袁紅就把扶貧和公益融入到家政工作中。她積極聯系地方政府,與北京對口扶貧的河北康保縣、赤城縣、安徽壽縣等多地簽訂合作協議。
目前,家政公司已與近90 個相對經濟落后地區的婦聯、培訓機構建立輸送關系,設立培訓基地。實現了農村貧困婦女“出得了村,進得了城,上得了崗”的目標,打造貧困婦女就業直通車。每年有3 萬多農村貧困婦女實現了穩定就業,人均年收入達6.7 萬元,基本實現了脫貧。先后涌現出了湖北保康阿姨、陜西澄城阿姨、黑龍江湯旺河阿姨、赤城阿姨等品牌阿姨群體。
通過定期組織技能大賽、最美阿姨評選、家政員子弟夏令營等活動,周袁紅設立“愛心基金”,努力把家政做成公益,為巾幗家政服務員們送去溫暖與關懷。
2020 年,新冠疫情暴發初期,周袁紅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我是公司的阿姨,現在感染了,醫生診斷是輕癥,叫我回家休養。可是,我現在站在街上,哪里也不敢去,怕傳染給家人、同事……”正是寒冬,室外氣溫零下5 攝氏度。周袁紅當機立斷,北京分公司的同事們馬上行動,在1 個小時內為患病阿姨開辟了隔離場所。那時,周袁紅還通過法律手段,幫助家政員討薪,為全體在崗阿姨購買意外保險。她相信,只要全心全意為阿姨服務,她們就能全心全意地為社會做好家政工作。
2023 年9 月的一天,周袁紅出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她說:“家政事關民生,是人力資源領域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一個行業,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接著,她匯報了公司的發展情況,并針對家政行業存在的問題,提出社區家政服務全覆蓋等建議。
2023 年10 月23~26 日,周袁紅作為中國婦女第十三大代表,在北京和與會代表一起,共商婦女事業發展大計。她飽含熱情地說:“我要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以奮斗為美、實干為榮,圍繞一老一小服務,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推進農村婦女和城市女性兩個命運共同體的互惠與合作,為家政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書寫巾幗榮光。”
16 年來,“阿姨來了”CEO 周袁紅,通過悉心經營,已建立了擁有近45 萬家政服務員、30 余萬雇主、超3000 經紀人的數據庫。“阿姨來了”互聯網平臺可完成在線預訂、支付、點評、雇傭查詢與匹配等一系列服務。
在做好家政服務的同時,周袁紅還相繼出版《阿姨訪談錄》《小美育兒300 問》《百名月嫂的月子經》《百名育兒嫂的育兒經》等書籍,貢獻巾幗力量。因成績突出,她先后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首都最美巾幗奮斗者、北京市優秀女企業家等榮譽。
提及未來,周袁紅期盼社區家政服務能實現全覆蓋。“希望未來,當人們談論家政時,說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養老,也是家庭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