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飛 卜范玉
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道及周圍組織發生的炎癥反應,臨床包括慢性、急性兩種,慢性盆腔炎也被稱作是急性盆腔炎的后遺癥,常見癥狀是盆腔組織增厚、腹痛及包塊等,從中醫學角度分析,濕熱瘀滯型慢性盆腔炎是濕熱侵襲帶脈,造成帶脈失約,進而誘發疾病[1]。既往多采用西藥治療,但療效欠佳,并且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藥性,臨床療效并不理想[2]。慢性盆腔炎發病與患者免疫能力下降、陰道及子宮受損等因素有直接關系,致使盆腔受到病原體感染,故探尋有效治療濕熱瘀滯型慢性盆腔炎及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方法,以達到活血化瘀、抗菌消炎效果至關重要[3-4]。芙蓉散作為常用制劑之一,具有涼血、解毒、清熱等功能,多用于潰瘍、膿腫以及相關炎癥疾病的外用治療。本研究就頭孢西丁鈉聯合芙蓉散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液流變學與炎癥因子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阜新礦總醫院收治的8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45)與對照組(n=40)。觀察組年齡20~56歲,平均(36.41±14.32)歲;病程0.4~4.5年,平均(2.54±2.13)年。對照組年齡21~57歲,平均(36.43±14.40)歲;病程0.5~4.8年,平均(2.62±2.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盆腔炎西醫診斷標準[5];2)超聲檢查顯示盆腔部位存在炎性包塊;3)血常規檢查結果表明有炎癥感染;4)子宮部位捫及索條樣物且有壓痛感;5)符合中醫對于氣滯血瘀型盆腔炎的診斷標準[6](常見癥狀為行經腹痛加重、疲軟無力、白帶異常、腰骶酸痛、月經不調、下腹疼痛,舌黯紅,苔黃或白,脈弦或弦數);6)有性生活史;7)認知及溝通能力正常。
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藥物存在禁忌證;2)精神意識障礙;3)合并惡性腫瘤;4)哺乳、妊娠期;5)合并感染性疾病;6)未遵醫囑治療。
對照組應用1 g頭孢西丁鈉注射液(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504)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1次/d,1周后改為口服頭孢西丁鈉片(重慶天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83149),1~2 g/次,2次/d,持續口服兩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芙蓉散治療,具體方法為:將芙蓉葉80 g、大黃80 g、澤蘭80 g、黃柏80 g、黃連70 g、黃芩60 g、冰片2 g磨成粉末,取適量芙蓉散用黃酒調成糊狀,置入紗布袋中,外敷在疼痛部位,每天更換1次,持續治療14 d。
1)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結果明顯改善,各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有效:治療后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結果有所改善,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治療后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結果無改善,各項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6-7]。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中醫證候:包括行經腹痛加重、疲軟無力、白帶異常、腰骶酸痛、月經不調、下腹疼痛6項,各項總分均為5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6]。3)血液流變學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應用全自動血流分析儀(三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MEN-C100)測定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4)炎癥因子:分別在治療前后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one,TGF-β1)、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5)不良反應: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頭暈、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行經腹痛加重 疲軟無力 白帶異常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3.54±0.31 2.07±0.53 2.46±0.41 1.46±0.46 4.46±0.42 3.47±0.35觀察組 45 3.21±0.46 1.46±0.21 2.59±0.56 0.86±0.25 4.36±0.41 2.36±0.03 t值 0.083 7.566 0.123 8.104 0.370 22.343 P值 0.934 0.001 0.884 0.001 0.963 0.001腰骶酸痛 月經不調 下腹疼痛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3.46±0.56 2.35±0.65 3.59±0.57 2.87±0.52 3.44±0.61 2.36±0.27觀察組 45 3.33±0.45 1.61±0.46 3.56±0.32 1.25±0.58 3.42±0.53 1.47±0.53 t值 0.043 3.108 0.747 14.705 1.083 7.816 P值 0.966 0.002 0.459 0.001 0.281 0.001
治療后兩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纖維蛋白原(g/L) 血漿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5.11±1.52 4.25±1.32 2.31±0.362.01±0.374.66±1.224.16±0.35 14.25±4.8312.62±3.73觀察組 45 5.23±1.35 3.62±0.54 2.43±0.371.76±0.424.53±1.363.62±0.66 14.36±3.4710.26±2.37 t值 0.381 2.172 0.256 2.499 0.015 2.528 10.060 2.546 P值 0.705 0.034 0.799 0.015 0.988 0.014 0.952 0.014
治療后兩組TNF-α、TGF-β1、WBC、CR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TNF-α(pg/ml) TGF-β1(ng/ml) WBC(×109/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4.21±3.41 12.76±2.46 4.71±1.624.13±0.41136.68±36.27121.62±31.83 18.36±4.47 8.26±2.37觀察組 45 13.87±3.56 10.73±3.12 4.85±1.153.12±0.31134.04±28.37104.50±21.52 18.25±3.83 6.62±2.73 t值 0.378 2.798 0.386 10.763 0.314 2.441 0.060 3.714 P值 0.707 0.007 0.701 0.001 0.755 0.018 0.952 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遷延所致,患者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主要臨床表現為腰骶部疼痛、下腹墜脹與疼痛,常伴有不孕癥、月經失調、白帶增多癥狀,由于該病遷延難愈,多在勞累之后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8]。近年來,因宮腔手術增多與性病感染因素的復雜化和多樣化,本病的發生率明顯升高。據數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新增性病患者中,10%~20%患者會發展為慢性盆腔炎[9]。我國相關調查也發現,在育齡期女性中,約41%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炎癥疾病,且有性生活女性的發病率高達70%[10]。目前,現代醫學對于慢性盆腔炎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一般以松解粘連、緩解疼痛為主[11]。其中頭孢西丁鈉作為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抗菌藥物,其屬于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一種,廣譜抗菌作用好,抗厭氧菌效果較強,同時具有較好的酶穩定性,可用于治療合并厭氧菌與混合菌感染的盆腔炎[12-13]。但臨床研究發現,單一抗菌藥物治療后患者復發率高,且隨著治療時間延長會出現抗菌藥物耐藥現象,甚至出現繼發性超級細菌感染現象。因此,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逐漸被臨床推廣應用。
長期以來對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機認識,祖國醫學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內經》“帶下”之名始見于《素問·骨空論》“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癥瘕”。現代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屬帶下病范疇,因經期、產后及術后等因素,致使邪毒入侵,發病機制是濕熱、瘀毒,所以叫做氣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炎[14]。芙蓉散出自《醫學入門》卷七,由芙蓉葉、大黃、澤蘭、黃柏、黃連、黃芩、冰片組成。其中芙蓉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大黃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澤蘭活血調經、祛瘀消癰;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黃連、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冰片止痛防腐、開竅醒神、清熱生肌。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清熱涼血、解毒之效[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行經腹痛加重、疲軟無力、白帶異常、腰骶酸痛、月經不調、下腹疼痛相關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頭孢西丁鈉聯合芙蓉散治療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慢性盆腔炎屬于本虛標實,實者乃“濕”“熱”“瘀”“毒”為患,虛者一般以奇經八脈虧損、腎虛為主[16]。在頭孢西丁鈉基礎上聯合芙蓉散,可通過頭孢西丁鈉的廣譜抗菌作用,改善機體炎癥因子水平,殺滅病菌;同時聯合芙蓉散后,以其中藥組成,共奏清熱涼血、解毒、溫經止痛、活血化瘀功效,且芙蓉散采用外敷方式治療,使用方便靈活,用于人體無不適感,不影響工作生活,通過皮膚直接吸收藥物,進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研究發現,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免疫能力和全身代謝能力降低,導致盆腔容易遭受厭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炎癥細胞屬于浸潤狀態,宮旁、宮體以及結締組織等受炎癥反應刺激影響,可加速病變區域血栓形成,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纖維蛋白原、血液黏度異常升高[17]。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頭孢西丁鈉聯合芙蓉散治療可降低血液黏度。這主要是因為芙蓉散的多味中藥成分具有清熱涼血之效,例如大黃、芙蓉葉,因此在增加芙蓉散治療后,可進一步改善血液黏度。
TNF-α、TGF-β1作為臨床上常見的炎癥評價指標,其水平越高,代表機體炎癥反應水平越高。一般來說WBC升高,提示體內可能存在感染,且以細菌感染為主。CRP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也是最常用的評估感染的指標之一,能夠加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激活補體,清除病原菌,修復損傷的細胞組織[18]。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TNF-α、TGF-β1、WBC、CR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頭孢西丁鈉聯合芙蓉散治療可改善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療效顯著。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芙蓉散的多種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其中芙蓉葉含有一些天然殺菌消炎成分,能增強人體的抗原菌能力,防止多種細菌性感染疾病的發生,另外澤蘭、大黃等的重要成分也具有消炎、抗菌等相關藥理作用[19]。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頭孢西丁鈉聯合芙蓉散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安全性較高,與張居元和周振理[20]的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頭孢西丁鈉聯合芙蓉散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與血液流變學,減輕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