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濤 畢健康
1978年達成的《戴維營協議》讓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一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此基礎上,1979年,埃以雙方又達成了《埃以和平條約》,該條約結束了埃以雙方的敵對行動,雙方將互相尊重主權。但薩達特這一舉動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不滿,多個阿拉伯國家一度選擇與埃及斷交,埃及甚至被開除出阿拉伯國家聯盟。
在埃及國內,《埃以和平條約》的簽署引起極端分子的憤怒,特別是激進的伊斯蘭圣戰組織,他們公開呼吁推翻薩達特。1981年9月初,超過1500名“危險分子”被逮捕入獄,但在這場大圍捕中,一個名叫哈立德·伊斯蘭博利的極端分子成漏網之魚。伊斯蘭博利潛伏在埃及軍中,是一名軍官。他還入選參加1981年10月6日的埃及慶祝中東“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閱兵式。
1981年10月6日上午,開羅近郊的閱兵廣場上,閱兵正式開始,各兵種方陣從檢閱臺前走過,最前面的是步兵。很多埃及人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實況轉播。閱兵進入后半程。埃及空軍一組幻影噴氣式戰機拖著彩色煙帶從人們頭頂飛過。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空軍的特技表演吸引,現場沒人注意到,這時檢閱臺前停下一輛炮車,還有受閱軍人從中跳出。更沒人想到,他們是來向薩達特索命的。據薩達特的侄子塔拉阿特后來回憶,當刺客靠近檢閱臺時,薩達特還以為是“他的孩子們”向他致敬或獻花,沒想到迎來的竟是手榴彈。
只見跳出炮車的伊斯蘭博利迅速奔向檢閱臺,朝薩達特投擲了3顆手榴彈。當時只有一顆手榴彈爆炸,且沒擊中目標。其他幾名刺客見狀,立即拿出沖鋒槍向檢閱臺掃射,直至彈藥用盡。薩達特不幸中彈倒下,人們努力向薩達特身邊扔椅子,以免總統遭到更多槍擊。
這場震驚世界的襲擊持續了兩分鐘,交火結束后,刺客被抓獲,薩達特也被抬到直升機上,緊急送往開羅的邁阿迪軍隊醫院急救,但無果。1981年10月10日,埃及政府為薩達特舉行葬禮,多國政要參加。在事后的審訊中,伊斯蘭博利交代了此次刺殺薩達特的原因,主要是對薩達特同以色列簽署和約不滿。1982年4月,伊斯蘭博利和其他同犯被處決。
(據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