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發布全國首張省域無人駕駛航空器適飛空域圖、深圳市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億航智能獲得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型號合格證……“低空經濟”越來越熱。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16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低空經濟”是指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通知,再次推廣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創新低空經濟發展新機制”是22條經驗之一。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空域政策、經濟政策、行業政策等多重政策支持下,我國低空經濟產業迅速發展,低空航空器及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國內現有實名登記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已超過111萬架,與2022年底相比增幅達15.9%;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已頒發18.2萬本,全國注冊無人機運營企業已超過1.7萬家。今年1月至8月,民用無人機累計飛行已超過1680萬飛行小時。
當前,多地正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黃金窗口期,加快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向天空尋發展。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所說,“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將要來臨”。(摘自《經濟日報》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