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越來越普遍出現在體檢報告單上,除了吃藥、復查甚至手術以外,結節患者還要關注日常飲食。
在腎、肝臟、卵巢、子宮等器官都有可能會發現結節,但實際檢查中,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最為常見。中醫認為,飲食不當,脾失健運,水濕內蘊,聚而生痰,最終導致氣滯、痰凝、血瘀等病理產物壅結,生成結節。因此,結節患者需要忌口。
甲狀腺結節:控制碘攝入量
盡管臨床上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很高,但只有5%的甲狀腺結節會惡變成甲狀腺癌。研究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發生均與碘的攝入量有密切關系。以往碘缺乏是誘發甲狀腺疾病的主要因素,隨著食鹽加碘的推廣,碘攝入量逐漸增多,高碘也成為導致甲狀腺結節的危險因素。對于高危人群,要少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紫菜、海帶、發菜、海蜇、海參、苔菜,各種貝類、蝦皮等。
乳腺結節:注意低脂高纖飲食
很多乳腺病變都有可能出現結節,比如乳腺增生、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炎等。在體檢中發現的乳腺結節,如果是屬于BI-RADS分類的1~3類,那么大多屬于良性疾病,定期復查隨訪觀察即可。
脂肪攝入過多,可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強化雌激素對乳腺上皮細胞的刺激。因此,乳腺結節患者要控制動物蛋白質攝入,以免雌激素生成過多,造成乳腺病變。
肺結節:陽虛溫補、氣虛健脾
肺結節非常常見,檢出率有20%至25%,而肺癌的檢出率卻不足1%。因此,發現肺結節時不必過于恐慌。
如患者體質為陽虛質,建議多吃溫補食物,如羊肉、韭菜等,平時可服腎氣丸等;若為氣虛質,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和,多選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大棗、小米、山藥類,平時可用黃芪泡水喝。
(綜合《生命時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