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

初冬時節,走進宜陽縣錦屏鎮八里堂村的歷史遺留礦山,原本千瘡百孔的裸露基巖上,密密麻麻的白羊草、高羊茅、狗牙根等逐漸發出嫩芽,山體上的綠意逐漸濃郁起來。
近年來,宜陽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礦山生態修復+”為抓手,多措并舉、多點發力,扎實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構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的發展格局。
礦山生態修復+綠色園林
“我們以持證礦山企業為重點,按照邊開采邊治理、誰開采誰治理原則,鼓勵企業創新生產和修復新模式,真正做到開采與復綠并行、復綠與利用并重。”在宜陽縣鹿角嶺礦山區,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鹿角嶺礦山開發企業,洛陽黃河同力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持續開展恢復治理,先后投入資金約7000萬元,根據礦山自身條件,采取“臺階式自上而下、露天開采”方式,積極探索掛網客土噴播、3D打印土種植、邊坡格構覆土等恢復治理手段,治理面積約510畝。同時,宜陽縣探索形成1-2-2修復治理模式,“1”即建立一個專業恢復治理團隊,“2”即形成企業+屬地政府融合推進模式,“2”即苗木+果園模式,建成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兩季有果、一路有景的綠色園林式礦山。
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實施
“我們以礦山生態修復為契機,通過項目實施,著力還清生態欠賬。”宜陽縣自然資源局生態保護修復科有關負責人介紹。
2020年,宜陽縣完成了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項目,項目投入資金1473.08萬元,通過邊坡復綠、樹木種植、客土噴播等方式對露天礦山高陡邊坡進行生態修復,治理廢棄礦山面積1152.15畝、復墾利用率達到95%。
2022年以來,宜陽縣啟動實施秦嶺東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子項目——宜陽縣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投入資金7224萬元,分布12個鄉(鎮)、33個治理區,主要工程包括廢棄建筑物拆除、危巖清理、田埂工程、道路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等。目前,項目已完成治理面積1329.03畝,新增耕地467.7畝、林地419.4畝、草地332.25畝。
礦山生態修復+產業發展
“我們把礦山修復治理與發展產業結合起來,積極打造規模化生態旅游線路,讓變好的‘風景成為群眾致富的‘錢景。”在錦屏山北坡礦山修復治理項目現場,航天峪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錦屏山北坡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是宜陽縣探索礦山環境治理新模式,與航天峪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實施的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之一。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擬實施“項目治理+特色旅游”,即打造中原地區網紅打卡地、中原地區最知名懸崖酒店和文旅集散地,規劃建設懸崖休閑度假酒店、蹦極、天梯、攀巖、玻璃棧道等。
此外,宜陽縣還與航天峪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實施了錦屏山八里堂段、錦屏山廟溝兩個項目。錦屏山八里唐段項目預計投資6億元,擬實施“項目治理+單體垂直農業”,外立面配置立體大型聲光電屏幕,成為國家區域性農業創新核心力量。錦屏山廟溝項目擬實施“項目治理+中藥種植”,即打造中原地區最大中藥谷,全面打造和布局中草藥種植、加工、采摘、文旅等,建設中原食藥產業高地。
昔日的“生態包袱”蝶變為今天的“綠色財富”,宜陽縣通過“礦山生態修復+”,奏響“生態+文旅”交響樂曲,讓好山水上長出好風景,好風景換來好“錢景”。(作者單位:宜陽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