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楠 田鵬飛

當“一粒米”邂逅“一條魚”,會是怎樣的一幅圖景?
2023年11月12日,帶著疑惑,記者來到了位于睢縣五河灣鄉村振興產業示范中心小楊莊村,目之所及,金燦燦的水稻被水溝環繞,微風拂過稻谷飄香,一條條鯉魚在稻下穿梭,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長,魚繞稻邊游”的靈動和諧生態畫卷。
“今天,我在3畝稻田里抓了200多斤魚,取得稻魚雙豐收,多虧了縣自然資源局駐村工作隊的指導。”小楊莊村致富能手張強開心地說。
小楊莊村是睢縣自然資源局的定點幫扶村,為更好助推鄉村振興,2021年8月,睢縣組織部選派自然資源局用途管制股股長王振寶任駐村第一書記。上任后,王振寶帶領駐村工作隊積極與村“兩委”對接溝通,集思廣益,共謀發展,深入調查研究,探索致富渠道。在走訪中,駐村工作隊發現,全村水田基本撂荒,為更好地發揮這些水田的作用,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只有發展產業,增加“造血功能”,才是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駐村工作隊決定借助惠濟河、惠濟河支流環繞全村的地域優勢,發展“稻魚共養”。
說干就干,駐村工作隊帶領村“兩委”、致富能手多次到封丘縣、長垣市等地考察學習,并依托村子三面環水的地理優勢,流轉土地200畝,發展“稻魚共養”生態種養模式,打造“稻魚之鄉”景觀,在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群眾增收。
“養魚對水質要求高,水稻就不能打農藥、施化肥,所以產出的水稻和魚更加綠色健康。同時,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同時,通過養魚也增加了農民的收益。”王振寶表示,“稻魚共養”充分利用了稻田水域的生產能力,在不影響水稻生產的前提下,投放的魚能清除田中的雜草和害蟲,排泄物還可肥田,水稻又為魚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實現農業綠色化生產,不僅生態效益顯著,而且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多收”。
為保證銷路,駐村工作隊多次出面協調,引進商丘金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期投入資金2000萬元,落實
“雙綁機制”,不僅解決水稻的銷路問題,而且轉移了市場風險,化解了農戶的后顧之憂。截至目前,小楊莊村“稻魚共養”試驗田水稻已獲豐收,畝產突破1200斤,水稻總產量24萬余公斤,預計產值48萬元,稻花魚產值可達60余萬元。
為壯大產業,駐村工作隊利用部門政策優勢,邀請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專家團隊多次入村實地考察,精準編制產業發展、村莊建設等規劃,以“望田河畔享村居”為設計理念,以“設施農業+”“鄉村旅游業+”“稻魚共養+”模式,帶動周邊村委產業融合發展,并將村子納入了五河灣產業示范中心鄉村振興的重點培育對象。
如今,行走在小楊莊村,向西俯瞰是錯落有致的民宅,洋樓與老房相互映襯,訴說著村莊歲月的更替和時代的變遷;向東看是惠濟河畔,清澈的河水奔流而下,鑲嵌在翠綠之中,猶如蜿龍,三三兩兩的垂釣者,在訴說著幸福中的悠閑。
近年來,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助推小楊莊村成功創建了“生態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產業興旺星”。目前,正在沖擊“支部過硬星”,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稻魚共養”不僅有生態價值,更有觀賞價值,“下一步,我們將以‘夏捉魚秋賞稻為主線,努力把‘稻魚共養發展成一個集養殖、餐飲、旅游、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游項目,有效推動農旅深度融合發展。”說起小楊莊村今后的發展,王振寶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