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萌

唐朝中期,唐王朝與吐蕃的戰事升級,西南重鎮云山城屢遭吐蕃猛攻,大唐節度使高適不得不棄城,退守瀘水關。
夜里,高適正在帳中思考戰局,朝廷的監軍使者程公公突然到訪。高適心中一驚,心想他一定是朝廷派來問責的??墒牵坦珱]有詢問戰事,而是向高適打聽一位和戰事無關的人——李白。李白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也是高適幾十年的老朋友。提到李白,高適不由陷入了無盡的回憶之中……
高適是名將之后,可惜家道中落,自己又天賦平平,只有一身上陣殺敵的長槍功夫。二十多歲時,高適只身去長安闖蕩,途中與一位白衣青年相識,此人正是李白。唐朝尚武,兩個人互相比試切磋,結為好友,又同游黃鶴樓。別看高適憨憨笨笨的,李白卻評價他心中有一團錦繡,遲早一鳴驚人。
兩個年輕人企盼可以為國效力,取得成就,卻事與愿違。高適槍法出眾,可因性格太過耿直,難以得到達官貴人的垂青。李白因為商人之子的身份,不能參加科考,處處碰壁。
困境中,李白游山玩水,四處結交好友,找尋科舉以外的成功途徑,高適則相信勤能補拙,回到老家苦讀?,F實的磨礪讓二人在詩歌上的成就突飛猛進,高適成為小有名氣的邊塞詩人,李白更是名揚天下,成為全唐數一數二的大詩人。
高適和李白一直聚少離多,有時候剛剛見面,才說了幾句話便又匆匆告別。但是,每一次見面,李白都開心得像個孩子,高適則默默記住短暫而寶貴的相聚時光。年少輕狂時,他們同游黃鶴樓,在月下舉杯高歌,一醉方休;中年困頓時,他們坐在破敗的梁園,對著夕陽感慨時運不濟,相互慰藉。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的繁華像玻璃一樣被擊碎,而此時高適和李白已是兩鬢斑白。高適大器晚成,憑借軍事才華,成為鎮守一方的節度使,李白卻因盲目歌頌、投靠叛亂的永王,淪為階下囚。作為情誼深厚的老朋友,身居高位的高適并沒有對李白伸出援手,而是名將郭子儀出面替李白求情,才讓他免于一死,改為流放邊境。
軍帳中的高適回憶著與李白的種種,侃侃而談,越說越動情,卻不知大帳外的士兵偷偷放走了吐蕃俘虜。原來,士兵擔心瀘水關失守,于是故意放走吐蕃俘虜,希望他能帶來吐蕃主力,到時候里應外合,幫助吐蕃拿下瀘水關,自己便可從吐蕃那里得到諸多好處。成功逃回云山城的吐蕃俘虜,果然帶著七萬大軍來襲。收到吐蕃大軍來襲的報告,高適卻不慌不忙,繼續講著自己和李白的故事。
程公公千里迢迢趕到軍中,不問戰事,只問李白,就是因為朝廷懷疑高適與李白之間有矛盾,高適不滿郭子儀為李白求情,才故意貽誤戰機。對于程公公的詰問,高適并沒有辯解,而是清點兵馬,抄捷徑直奔云山城。其實,從棄守云山城開始,高適就在精心布局:首先,棄守云山城,讓吐蕃軍麻痹大意,驕傲自大;然后蠱惑吐蕃俘虜,引出吐蕃所有主力;最后率領唐軍,重奪城池云山城,把吐蕃大軍困在云山城和瀘水關之間。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高適沒有將心中的謀略告訴朝廷,這才引得程公公不遠萬里而來,而這個高明的戰術正是李白當年教給他的。除了痛擊敵人的謀略,高適心中還藏著一個秘密,那就是郭子儀替李白求情是他暗中促成的。
高適的作戰計劃完美達成。和程公公分別前,高適聽到一個好消息:朝廷大赦天下,原本要流放邊疆的李白,被免去了所有罪責。聽著“朝辭白帝彩云間”的歌聲,高適眼前又浮現出老朋友開心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