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費宇軒 郭嘉駿 曾黎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采油廠
某油田開發建設60 余年,現進入開發中后期,由于其開發對于地面系統依懶性高,同時面臨著運行能耗高的壓力,因此地面工程系統從節能降耗的現狀出發,提出了提質增效的改進措施。
S 采油廠2017—2021 年集輸系統耗電平均為1.539 4×108kWh,注水系統耗電平均為4.850 5×108kWh,注聚系統耗電平均為6 674×104kWh,其中注水系統占地面系統總耗電的68.7%,如圖1所示。

圖1 S采油廠2017—2021年地面系統耗電及占比Fig.1 Surface 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and proportion of S Oil Production Plant from 2017 to 2021
2017—2021年S采油廠年產油量不斷遞減,遞減率為3.3%,耗氣量為1.02×108~1.07×108m3/a;噸液耗氣量在1.45~1.51 m3/t 之間,平均噸液耗氣量為1.47 m3/t,低于大慶油田平均值2.52 m3/t;噸油耗氣量在29.09~30.6 m3/t 之間,平均噸油耗氣量為29.75 m3/t,如圖2所示。

圖2 2017—2021年噸液、噸油耗氣量統計Fig.2 Statistics of gas consumption per ton of liquid and oil from 2017 to 2021
截至2022 年12 月,S 采油廠站場員工總數為1 386 人,預計未來5 年,站場員工總數精簡為808 人,根據“十四五”產能安排,未來3 年將新增油水井259口,可見人員供需矛盾日益嚴重,單井綜合用工比例不斷增加。
(1)注水泵涂膜現場應用(圖3)。對S采油廠內7 座注水站的8 臺注水泵實施涂膜改造,涂膜后的注水泵平均單耗下降0.14 kWh/m3,泵效提高2.85%,年實現節電規模107.4×104kWh[1]。

圖3 涂膜技術Fig.3 Coating technology
(2)有源濾波裝置應用。對S 采油廠內5 座站所安裝有源濾波裝置共5套,該裝置可減少配電系統的諧波含量,降低系統總電流,同時提高配電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效率優化和電能節約,實施后年節電45.6×104kWh。
(3)注水泵高壓變頻應用。S采油廠共計安裝注水泵高壓變頻設備7臺,通過節能監測,變頻運行的注水泵單臺平均節電能力約為1.3×104kWh/d,注水單耗下降0.15 kWh/m3,單座注水站按運行D400 注水泵實際水量計算,單座注水站年節約電量153×104kWh[2]。
(4)斬波內饋調速應用。目前在北八、北三二注水站共建有2臺斬波內饋調速裝置,適用于管網完善、水量平穩的中心位置注水站,通過中心注水站的壓力和注水量調整,調控區塊內的整體注水管網壓力以此來達到節能目的,每年可節電146×104kWh。
(1)系統優化簡化,源頭控制用氣消耗。通過區塊優化將S采油廠負荷率低、能耗高的站場進行優化整合[3],取消25#轉油放水站,優化整合至北三某轉油放水站;取消51#水驅轉油站,優化整合至51#轉油放水站[4]。實施簡化后優化了機泵、加熱爐裝機數量,降低了運行能耗,核減裝機數量38 臺,年節約用電672.05×104kWh,年節約用氣162.09×104m3,優化崗位員工11 名,共降低運行及人工成本640.46萬元[5]。
(2)優化產能設計參數,降低供熱負荷。2021年對S采油廠某區域進行二類油層二次上返聚驅產能開發建設,規劃設計過程中在滿足集油系統進站溫度及井口回壓的要求下[6],根據集輸半徑的不同,優化單井摻水量,同時取消計量間采暖摻水量,降低轉油站摻水加熱爐負荷[7](圖4、圖5),控制用氣消耗,每年節省天然氣141×104m3。

圖4 摻水加熱爐功率調整Fig.4 Power adjustment of water blending heating furnace

圖5 單井摻水量調整Fig.5 Adjustment of single well water blending amount
(3)工程設計優化,減少生產用氣環節。針對部分小隊供熱系統腐蝕老化問題,逐步利用聚能加熱裝置(耗電)替代常規采暖爐供熱,降低天然氣的用氣量,每年節省天然氣131×104m3;隨著數字化建設的推進,小型站場實施無人值守[8],逐步取消采暖系統,減少加熱爐耗氣量,每年預計可節省天然氣350×104m3。
(4)開展節氣技術應用,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在油氣集輸系統中通過應用加熱爐節能涂料、更換高效燃燒器、實施爐況優化等節能技術,節約加熱爐天然氣使用量。截至2021 年年底,共計實施節能措施202臺次,每年可節省耗氣635×104m3,油氣集輸系統節能技改項目應用情況見表1。

表1 油氣集輸系統節能技改項目應用情況統計Tab.1 Statistic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saving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in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5)持續加強常溫集輸管理[9],降低天然氣消耗。S采油廠于每年4~10月執行常溫集輸運行,通過提前組織摻水檢查,掌握基層站隊摻水用量的實際性和合理性,要求常溫集輸期間水驅、聚驅井全部停止摻水,降低二合一加熱爐天然氣使用量,同時在該期間禁止對集油管道進行沖洗,減少天然氣的浪費,通過執行常溫集輸措施年節省耗氣95×104m3。常溫集輸技術見表2。

表2 常溫集輸技術Tab.2 Normal temperature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采取多崗合一、集中監控、崗位無人值守的建設模式。截至2021 年年底完成全區23 座大型站場集中監控改造。站場集中監控在提升了站場自動控制水平的同時,有效地緩解了一線人員用工緊張的問題,員工數量由1 036 人減少至777 人,優化比例為25%。
對轉油站進行“無人值守”建設探索、研究。對2022年投產集控建設較為完善的52#、53#轉油站無人值守進行探索,通過駐站寫實,充分掌握頻繁操作點、風險控制點、自控儀表及網絡情況,將轉油站劃分為集輸、天然氣、摻水、熱洗、輔助系統,通過實際生產操作、異常工況處理寫實分析,梳理各流程節點,確定站場無人值守最優控制工藝,并總結制約轉油站無人值守數字化建設關鍵節點[10-11](表3)。

表3 轉油站工藝單元劃分及制約無人值守主要關鍵節點Tab.3 Division of process units in oil transfer stations and the main key nodes restricting unattended operation
地面工程是油田開發的重要環節,也是控投降本的重要源頭,面對低碳發展新形勢、安全環保新要求、數智共享新機遇,要認真踐行油田戰略部署。地面系統所消耗的電能和熱能(天然氣)是油田節能的重點對象,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通過節能技術、區塊優化、工程設計優化等應用措施,降低系統能耗,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同時面對人員供需矛盾日益嚴重,推進油田數字化建設至關重要,積極研究數字化背景下油田建設與發展的新機制,將數字化技術充分地與崗位工作進行有機地結合,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達到控制用工總量的目的。節能降耗工作和數字化油田建設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多措并舉,結合不同方式明確地面技術對策,努力提升地面工程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