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茵,張欣穎,徐龍辰,周平達,朱文濤
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北京 100029
腦卒中是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1],以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復發率為特點。腦卒中發病基于循環系統血管壁病變之上,多因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而使血液無法進入腦部,引起腦組織損傷所致,根據病因可將其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2]。目前我國腦卒中患病率、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且病死率處于較高水平。腦卒中所致傷殘調整壽命年約為1.43億人/年,在全球疾病負擔中位居第三[3]。據《中國卒中報告2019》報道,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1/3,已成為卒中終身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4]。
腦卒中屬中醫學“中風”范疇,[5]。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皆含病理因素“瘀”,瘀血為主要致病因素與病理產物,與風、火、痰、氣、毒等病理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病,是腦卒中重要、客觀因素[6]?;钛龇ㄊ侵嗅t“八法”中的“消導法”,是指運用有消散作用、能攻逐體內瘀血作用的藥物以消散瘀滯、通暢血脈、通經止痛[7]。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對加速清除血腫有利,并可減輕其病理反應,改善神經功能[8]。《中西醫結合腦卒中循證實踐指南(2019)》[9]中指出,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活血化瘀藥物,以更好地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趙澤金[10]通過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可顯著改善腦卒中患者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受到研究者們的持續關注,但鮮有研究從文獻計量學角度對該領域研究熱點進行分析。本研究基于文獻計量學方法,采用CiteSpace6.1.R2和VOSviewer1.6.18可視化研究軟件,對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總結該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脈絡,為后續開展相關研究提供思路。
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分別進行檢索,檢索日期為建庫至2022年8月19日。檢索詞由疾病類型和治療方法2部分組成,為保證納入文獻的全面性,檢索策略采用兩兩相互結合的形式。疾病方面以“腦卒中”“中風”“腦血管意外”“腦梗死”“腦梗塞”“腦出血”為檢索詞,治療方法方面以“活血化瘀”為檢索詞。
納入標準:①治療方法為活血化瘀理論指導下使用的治療方法;②疾病類型為腦卒中或病理病機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疾??;③文獻類型為學術期刊,包括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及理論綜述。排除標準:①適應癥和或治療方法與腦卒中及活血化瘀無關的文獻;②新聞、廣告、會議論文和學位論文等文獻類型不屬于期刊的文獻;③重復發表的文獻。
檢索結果以Refworks格式導出題錄,并以“download_數據庫n.txt”(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VIP、CBM;n=1、2、3……)命名。合并不同數據庫中導出的文件,檢查并修改目標文獻標記方式確保能夠被CiteSpace識別,題錄信息包括文獻作者、發文機構、題目、期刊名稱、年份、關鍵詞、摘要、數據庫來源。
將導出的文獻題錄導入NoteExpress3.6文獻管理軟件中,剔除重復文獻。為了保證納入文獻與研究主題的關聯性,由2名研究人員對文獻進行人工篩選。以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為依據,通過閱讀文章題目、關鍵詞及摘要進行簡單篩選,若無摘要或摘要不全的文獻,則通過閱讀全文判斷是否納入。篩選過程中出現任何爭議,均由第3名研究人員介入探討得以解決。
利用Excel2021分析相關研究文獻發文時間分布和機構發文量。利用CiteSpace6.1.R2繪制作者及機構合作網絡、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突現圖和時間線圖。建立data、project、input和output文件目錄,并將Refworks格式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其中作者及對應機構合作網絡分析設置其節點為“author”及“institution”;關鍵詞聚類圖譜分析設置節點類型為關鍵詞,時間切片為1年;突現分析時設置“Burstness”按關鍵詞出現的起始年份排序。利用VOSviewer1.6.18進行作者共現和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作者共現分析設置類型為“Co-authorship”及“institution”,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設置其參數“閾值”為5。
獲得中文文獻9 856篇(CNKI 3 389篇、萬方數據2 386篇、VIP 1 948篇、CBM 2 133篇),剔除重復文獻后,剩余4 339篇,經人工篩選剔除與該領域無關的文獻及無法獲取原文的文獻,最終獲得文獻2 778篇。
文獻年度發文量見圖1。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最早發表于1976年。1977-1990年發文量少;1991-2010年發文量逐漸增加,2009年發文量首次突破100篇;2011-2021年發文量呈小幅波動,大體呈平穩狀態,平均發文量126篇,且從2011年開始年發文量均超過100篇。

圖1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發文時間分布
發文量前10位的期刊信息見表1。主要有《中國中醫急癥》(90篇)、《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64篇)、《陜西中醫》(53篇)、《中醫臨床研究》(50篇)、《光明中醫》(48篇)、《內蒙古中醫藥》(48篇)、《實用中醫內科雜志》(46篇)、《吉林中醫藥》(45篇)、《河南中醫》(41篇)、《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37篇)。其中4種期刊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或聯合主辦,可知中華中醫藥學會在推動中醫藥在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表1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研究機構(前10位)
作者合作共現網絡見圖2。該領域相關文獻的作者中,發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為謝雁鳴(17篇),其余依次為莊嚴和張根明(9篇)、萬海同(7篇)、榮根滿和金竹青(6篇),趙建軍、劉泰、金遠林、符為民和周德生(5篇)。結合作者發文量結果分析,基本形成以某一研究單位為中心的合作團隊,即同一高校、研究機構的發文作者以自身研究單位為中心,形成合作團隊。

圖2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作者共現網絡
作者-研究機構合作網絡見圖3。發文量最高的研究機構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理論研究所,總發文量為24篇,其次為山東中醫藥大學(23篇)、湖南中醫藥大學(18篇)、天津中醫藥大學(16篇)、北京中醫藥大學(15篇)、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12篇)、南京中醫藥大學(11篇),河南中醫藥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10篇)。但由于作者和機構相對分散,個體之間沒有明顯聚集,未形成明顯聚點且以個體單位的形式呈現,不同研究機構之間相對獨立,合作和聯系較少。

圖3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作者-研究機構共現網絡
2.6.1 共現分析
2 778篇文獻共包含關鍵詞5 137個,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活血化瘀”“腦出血”“中風”“腦梗死”“腦梗塞”等,頻次≥20的高頻關鍵詞見表2。使用VOSviewer1.6.18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選擇閾值為5,得到關鍵詞407個,生成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4。圖譜顯示,關鍵詞可分為疾病類型、中成藥注射劑、中藥湯劑、中藥及中藥提取物、研究方法、研究類型6類。

圖4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頻次≥5)
①疾病類型:中風先兆、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腦卒中急性期、氣虛血瘀證、高血壓腦梗塞、高血壓腦出血、冠心病腦卒中、腦水腫、肩手綜合征、腦梗死恢復期、腦卒中后抑郁等;②中成藥注射劑:紅花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腦醒通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燈盞花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黃芪注射液、銀杏達莫注射液、依達拉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等;③中藥湯劑:活血化瘀湯、養陰益氣活血方、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益氣活血化瘀湯、通竅活血湯、補陽還五湯、活血化瘀醒腦湯等;④中藥及中藥提取物:丹參、水蛭素、丹參多酚酸鹽、黃芪、大黃、三七總皂苷、葛根素、川芎嗪素等;⑤研究方法:聚類分析、因子分析、數據挖掘、頻數分析、關聯原則分析;⑥研究類型:名醫經驗、臨床經驗、隨機平行對照研究、實驗研究、研究進展等。
2.6.2 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以關鍵詞共現分析為基礎,將關鍵詞共現網絡關系通過聚類分析簡化成數目相對較少聚類的過程[11]。納入文獻關鍵詞聚類標信息見表3,聚類可視化圖譜見圖5,共得到12個聚類,包括774個節點、2 056條連線,聚類的模塊化Q值為0.507 6,聚類效果平均值為0.827 7,表明聚類結果顯著且可信度較高。12個聚類的主題分別為“中風”“活血化瘀”“腦卒中”“腦出血”“治療組”“活血祛瘀”“臨床研究”“腦梗塞”“微循環”“腦梗死”“臨床分析”“后遺癥”。

表3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關鍵詞聚類信息

圖5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關鍵詞聚類網絡
2.6.3 突現分析
納入文獻時間線圖見圖6。結合關鍵詞突現時間分析,除去檢索詞外,“流變學”“總有效率”等持續時間最長,“臨床療效”“中醫”“生活質量”“針灸”“數據挖掘”“用藥規律”“臨床療效”“真實世界”“神經功能”和“不良反應”自2014-2019年成為熱點并延續至今。近年來該領域的研究熱度不斷上升,1977-2015年,研究熱點集中在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不同階段的有效性和以活血化瘀法作為治療組的臨床療效研究2個方面;2016年至今,研究熱點除聚焦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外,還集中在活血化瘀針灸療法干預腦卒中、活血化瘀法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基于數據挖掘探討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用藥規律、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真實世界數據及探討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不良反應等。

圖6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關鍵詞聚類時間線
從突現強度來看,“神經功能”最大,其次為“腦梗塞”“臨床療效”“臨床觀察”“數據挖掘”“治療組”“用藥規律”等。活血化瘀法對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臨床研究和基于數據挖掘探究活血化瘀法用藥規律是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核心研究熱點。前29位突現關鍵詞見圖7。

圖7 2 778篇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研究文獻突現關鍵詞
關鍵詞共現分析表明,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研究熱點不僅包括治療疾病本身,同時關注預后階段,對腦卒中并發癥功能恢復、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情緒起到重要作用。龐艷楣等[12]和劉鳴曦等[13]基于數據挖掘探討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用藥規律;楊華[14]觀察發現血府逐瘀湯治療后的NIHSS評分、HAMD-17評分、PSQ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其有助于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及睡眠質量。表明已有研究針對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各個階段開展針對性研究。目前,針對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各個階段的研究數量和質量還較為薄弱,腦卒中病程前期可以針對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開展活血化瘀法預防腦卒中的研究,探究活血化瘀法降低腦卒中發病率和預防年輕化的可能性,降低腦卒中的危害;腦卒中病程后期可以關注活血化瘀法干預其并發癥和關聯疾病臨床有效性的研究。
關鍵詞共現分析表明,中藥注射液和中藥湯劑是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較為常見的手段,對于其他中醫特色療法預防和治療腦卒中的研究較為薄弱。根據關鍵詞突現分析可知,中醫針灸等研究內容成為近期研究熱點。徐薇薇等[15]在“活血化瘀、通絡解喑”的治療理念中結合現代醫學的神經解剖理論,通過“針灸治標”和“藥物固本”兩方面論證腦卒中后構音障礙的新理念;楊政坤等[16]發現,與常規西藥治療相比,祛瘀生新針法治療可更大程度改善舌微循環充盈及舌表面血流量,進而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狀態,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更顯著。中藥湯劑和中成藥作為活血化瘀干預腦卒中的主要治療手段,已經有較多的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等?;钛龇ㄗ鳛楦深A腦卒中的治療思路不能僅局限于藥物治療,今后可從中醫針灸、中藥熏蒸等方面持續深入研究。
多學科視角為認識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提供新思路,將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徑進行必要的整合是科學理解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內涵的關鍵。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顯示,使用數據挖掘、頻數分析、關聯規則分析、聚類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探究活血化瘀法治療腦卒中用藥規律,經典復方解讀,藥物經濟性等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點。戴璐璐等[17]采用頻數分析和聚類分析分析活血化瘀類中成藥治療心腦血管病的組方規律,發現功效占比位居前2位的處方類別是益氣活血類及化瘀通脈類,經關聯規則分析,得出支持度較高的組合為活血化瘀藥和清熱藥;廖遠生等[18]采用關聯規則分析與聚類分析分析治療急性腦出血相關中藥組方規律,得出腦出血的治療藥物主要為活血化瘀藥。從不同學科視角論證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為活血化瘀法干預腦卒中的臨床應用提供證據支持。
本研究的局限性來源于納入文獻的全面性,本研究檢索以“主題”或“篇關摘”為“活血化瘀”和“腦卒中”等近義詞的相關文獻,且人工篩檢時剔除因無法獲取原文導致不能判斷其與該領域是否相關的文獻,可能導致存在遺漏部分,對研究結果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