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暉
人大附中原校長劉彭芝說“人生為一大事來”。我一輩子只做了一件小事——為娃娃們的成長奠基,但我依然很自豪。轉眼,我在幼兒教育這個行業已經做了33年,其中26年從事管理工作。其間,我不斷地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好園長、怎樣辦一所高品質的幼兒園。
基于國家立場,培育教育情懷,繪教育格局。
教育,任何時候都需要正確的風向標。做教育,首先要深入領會并堅決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現國家教育意志。其次,要有熱愛教育的情懷和堅定的教育理想。當代教育研究者朱永通曾說過:“教育的人間情懷,勝過無數的教科書和僵硬的規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隨自身的生存狀態而來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彌足珍貴的精神資源。”情懷決定一個人或一個團隊能否站得高、走得遠,因此,管理者要喚醒、點燃教師的信念之光與熱愛之情,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從教的幸福,進而生長出內驅力——這是管理之始。
基于教育立場,種下教育理想,提教育質感。
教書育人是從教者的初心與使命,教育立場是我們的根本性立場。今日,我們如何當教師?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教師教育思想、教育情懷的活水源頭。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才能為孩子們提供科學、適宜的教育。幼兒教師既不是教書匠,也不是傳道授業的大先生,而是幼兒生活的溫情陪伴者、身心發展的支持者、一日生活的觀察者、成長需求的追隨者、個性特點的發現者……教育是一種行為哲學,管理是一種理念文化。管理者要心懷教育理想,堅定、執著、細膩地耕耘,讓身邊的每一位師生展現出最美好的成長姿態——這是管理之要。
基于兒童立場,尊重生命個體,向童年致敬。
兒童立場,即以兒童為中心,理念上為尊重兒童、理解兒童、善待兒童、相信兒童,行為上落地于與兒童做朋友,向兒童學習,給予兒童自由的空間、自主的選擇、權利的保護及思想的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是積極、主動、熱情的學習者,教師要尊重不同生命個體,通過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與材料,提供生活化、游戲化的學習經歷,豐盈兒童的精神內在。園長須具有以兒童成長為本的教育領導力和行為洞察力,適時提醒、監督、改進教師的行為,讓兒童立場扎根于幼兒園每一角落、每一個人心中——這是管理之本。
基于文化立場,厚植思想內涵,提精神氣象。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滋養劑,以文化人,以文養人,善用文化的力量實施滋養式管理,能實現良好且持續的管理成效。一所幼兒園辦園水平的高低,表面上受環境、保教質量等要素影響,實際上與文化有很大的關系。真正推動幼兒園發展的,不是剛性的制度,而是深入骨髓的文化,高品質的管理一定是與文化共融共進的。在幼兒園管理中,要尤其注重以下四種文化的建設:一是團隊文化——凝聚團隊力量。正確的價值觀、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堅定的事業歸屬感是一個團隊可持續成長的力量。團隊文化需系統構建,讓其無痕呈現、無處不在。二是書香文化——滋蘭樹蕙。精心創造閱讀環境,開展主題閱讀活動,積極營造閱讀氛圍,讓書香浸潤校園。三是中國文化——中國式教育之根。學前教育要扎根中國大地,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系統,激發幼兒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四是本土文化——建構自我與社會關系圈。充分挖掘本土資源,開展本土課程建設,彰顯本土氣質,讓孩子從小家走向大家、從小我走向大我。總而言之,管理者在辦學過程中,要推動四種文化落地生根——這是管理之方。
基于教師立場,聚焦專業能力,促拔節成長。
教師是幼兒園的核心力量,是優質教育的有力保障。因此,優秀的園所發展史背后一定是一群優秀教師的成長奮斗史。培養人、成就人永遠是管理的核心目標。每一位教師都帶著成長渴望而來,他們向光而行,在幼兒園有效的園本教研、激勵策略、賦能項目中,逐漸成為光,溫暖人、照耀人、點亮人。“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不是口號,而是鏗鏘有力的支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系列管理行動。管理者既要基于日常,看見每一位教師的閃光點,發現榜樣人物或標桿人物;又要靜待花開,給平臺、帶項目,賦權增能,讓教師在歷練中發展,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不斷積蓄成長內驅力,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這是管理之愿。
(作者單位:深圳市大鵬新區第三幼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