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總票房:103.1億
作品:《同桌的你》《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
期待:《流浪地球3》
2023年11月3日,《流浪地球3》正式定檔2027年大年初一。彼時,距離影片正式上映還有3年3個月零3天,郭帆創造了華語電影提前定檔的最長時間紀錄。這是郭帆作為公認的中國科幻電影領軍人,對《流浪地球3》乃至中國科幻電影的自信。站在《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所斬獲的87億票房的肩膀上,《流浪地球3》備受矚目。不管是影片定檔日期迅速登上熱搜,還是小破球(《流浪地球》粉絲昵稱)粉絲們對上映日期“數據巧合”的種種解讀,都側面證明郭帆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中國科幻電影粉絲的心。作為電影創作者,擺在郭帆面前的,遠不止是贊美與期待,還有諸多有關《流浪地球3》以及中國科幻電影未來的“題目”,等待著他去一一解答。
“流浪地球宇宙”進行時
1995年,山東省濟寧市,15歲的少年郭帆走進影院,觀看了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終結者2》,自此在心底埋下科幻夢的種子。24年后,種子開花結果,長出了一棵參天大樹——中國硬科幻大作《流浪地球》,郭帆被稱為以創造性精神拉開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帷幕。2019年,《流浪地球》讓1.04億人次中國觀眾走進影院“仰望星空”,斬獲46.87億票房;2023年,《流浪地球2》再次吸引近8000萬人次觀看,斬獲40.29億票房,憑借這兩部電影以及《同桌的你》,郭帆個人導演票房成績累計超過103億。
當年的逐夢少年,如何成為獨當一面的中國科幻電影領軍者。《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連續獲得成功,郭帆可謂不負期待,不辱使命。尤其是《流浪地球2》,從影片內容來看,數字生命、人類、MOSS三條敘事線有序交織,比系列前作的設定更宏大更縱深,也給第三部埋下許多伏筆,初步建立“流浪地球宇宙”。從科幻電影的類型要求來看,《流浪地球2》的視效畫面更完善、想象力更豐富,被普通認為讓中國科幻電影更上一層樓。
為了更好的中國科幻電影,郭帆步履不停。當粉絲們還在津津樂道《流浪地球2》時,他已經踏上了《流浪地球3》的科幻新征程。相較系列前作,這次郭帆的籌備畫風稍顯不同。被網友調侃為“化緣大師”的他,搖身一變成為了資源的追逐對象。拍攝《流浪地球》時,他從 《瘋狂的外星人》劇組蹭太空服,“忽悠”吳京從客串變主演、投資人;拍攝《流浪地球2》時,他說服徐工集團提供大量真實道具,并派出319名工作人員,為劇組免費服務等等。這些著名“化緣事件”已然成為歷史,《流浪地球3》還未正式開拍,郭帆已經收到包括徐工集團、華為、小米、蘋果、微軟、谷歌、中核集團等科技公司拋來的橄欖枝,希望與其合作。既不缺硬件支持,也不缺資金,無疑讓郭帆更能大施拳腳。《流浪地球3》將如何設計“流浪宇宙”的架構走向,并展現科幻片的“中國式”表達,勢必會勾起觀眾的強烈好奇心。
觀眾的高期待向來是一把雙刃劍。當中國觀眾把中國科幻電影的大旗托付給郭帆時,隨之而來的壓力與挑戰不言而喻。那些被網友巨細靡遺地填補上的“流浪地球”式BUG或者腦洞,可能會讓《流浪地球3》在劇作創意上更難出“新”。如何制作超越太空電梯、數字生命等科幻想象的新場面,亦是郭帆需要攻克的難題。與創紀錄超前定檔相伴隨的,還有觀眾觀影口味的變數,尤其對于大制作的科幻電影而言,更是如此。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看似烈火烹油,但并非毫無隱憂。2023年春節檔,硬科幻的《流浪地球2》票房低于“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滿江紅》,同時《流浪地球2》雖然相較《流浪地球》口碑更好,但票房與觀影人次卻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在中國電影各項數據突飛猛進的背后,如今買票進場的新觀眾大多看著短視頻長大,他們的觀影口味與需求已經發生改變,郭帆所追求的科幻電影的復雜與廣闊,不知還能不能繼續獲得認可,都是未知數。
是壓力也是動力
在《流浪地球3》定檔發布會上,郭帆釋出影片首支預告,宣布飾演李雪健的周喆直、飾演圖恒宇妻子的佟麗婭、飾演劉培強兒子劉啟的屈楚蕭,飾演韓朵朵的趙今麥、飾演馬兆的寧理、飾演張鵬的沙溢等都確定加盟。吳京、劉德華兩大男主角能否回歸,又或者以何種方式回歸,他尚未想好。郭帆還透露《流浪地球3》會延續一部分《流浪地球2》中的北京元素,例如“北京地下城”以及國貿周邊的樓群等等。影片何時開拍,郭帆透露目前故事大概想完了,接下來會在一年的時間內盡快完成劇本的創作。從演員陣容和預告片猜測,《流浪地球3》的故事可能會是1-2部之間的銜接,講述地球剛剛踏上流浪旅程時的故事。
拍攝《流浪地球》時,郭帆并沒有做第二部的計劃,當作品大獲好評后,他想了大約一年時間才下定決心開啟續作。但在《流浪地球2》中,觀眾能看到諸多為第三部埋下的伏筆。比如誰在默默幫助人類?最后彩蛋中敲門的人是誰?圖恒宇為何是MOSS口中的“變數”?馬兆看似表面上不贊成數字生命,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沒有人的文明是毫無意義的”,但寫遺言時,他卻畫了一個莫比烏斯環,寓意著無限。這些“BUG”,即伏筆也是挑戰,亟需郭帆在《流浪地球3》中回答。
科幻電影的創作并不簡單,郭帆也不例外。為此,他先后啟動“流浪地球短片集”計劃、“小苔蘚工程”兩項活動,圍繞著“流浪地球世界觀”展開想象,而參與其中的科幻新人才,極有可能“借用”在《流浪地球3》中。在大眾關注的硬科幻升級方面,郭帆也著手布局,比如升級G!Lab電影工業化實驗室,打造更符合中國電影工業流程的專業“劇組”團隊。當然,《流浪地球》系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既不是流水線生產,也不在于運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而是它能不能將一個原本復雜的、涉及生存困境與人性緯度的艱深命題,變成全人類都能看懂的“通俗故事”。《流浪地球2》在這方面似乎差一點意思。
如果說《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贏,催生了《流浪地球2》的誕生,那么《流浪地球3》作為系列電影最終篇,則是郭帆的主動選擇,“目前我只打算拍到第三部,至于故事最終的結局,現在還不確定……”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級選手,《流浪地球3》是否能夠繼續賣座,對郭帆乃至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至關重要。相較其他類型電影,觀眾對科幻電影的前瞻性要求更加苛刻。2022年,郭帆的“偶像”詹姆斯·卡梅隆,耗時13年打造《阿凡達:水之道》,然而該片票房并未超過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由此可見一斑。待到2027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3》上映時,郭帆與中國科幻電影的這場雙向奔赴將帶來怎么樣的驚喜,無數中國觀眾翹首以待。“希望能為科幻電影的制作蹚一蹚路,哪怕蹚不出來能留下一批錯誤讓別人借鑒也就可以了。”(文 伯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