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日期:2024年1月12日
導演:不思凡
編劇:不思凡
出品:上海今涂影業有限公司
上海華人影業有限公司
彩條屋影業
故事
沉沒五年的戲鼓船,近期又離奇出現了,傳言上面有寶貝。饅頭隨父親前來尋寶,不料父親被船員抓走。饅頭為救父上船,卻發現里面別有洞天。在這里,饅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戲伶人”并與他們成為好友。一次意外中,饅頭被告知,戲鼓船上只有亡魂……
不思凡歸來
大部分觀眾認識導演不思凡,始于2017年暑期檔。彼時,他執導的動畫電影《大護法》以詭譎怪誕、充滿隱喻的故事內容,在動畫電影市場掀起一場討論熱潮。而對于許多業內人士和一直關注國漫的粉絲來說,不思凡這個名字早就被大家熟知了。
早在2004年Flash動畫創作熱潮到來的時候,不思凡就憑借一部黑白色簡易線條、詭異懸疑風格的短片《黑鳥》在網絡走紅。片中的主人公梁衍如同一個游俠般四處闖蕩,身邊總是跟著一只黑鳥。2008年,從體制內辭職的不思凡來到杭州專職做動畫,在彼時國產動畫內容呈現面向兒童的低幼傾向的時候,他獨辟蹊徑,帶領團隊創作了《小米的森林》和《妙先生》兩個系列動畫作品。這兩部充滿濃郁武俠風格、內容深邃且充滿隱喻的作品,雖然收獲了一大撥粉絲,卻沒有在市場上取得好的成績。
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上映,給國產動畫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多資本開始進入動畫領域。不思凡也為自己的第一部院線電影《大護法》迎來了投資者——好傳動畫的CEO尚游。尚游是不思凡的“腦殘粉”,他知道不思凡想要做什么風格的東西,并盡自己最大可能促成它。最后,在不思凡團隊、好傳動畫和彩條屋影業的三方努力下,《大護法》這部極具水墨畫風和個人特色的動畫,得以與觀眾見面。
新片《大雨》在某種程度上延續了《大護法》的風格特色,先鋒、抽象,充滿隱喻。不思凡在這部動畫中建構了一個“由上層結構引發的劇烈變動”的故事,“最下層的變怪物的變怪物,流離失所的流離失所”。不思凡如同“思維永動機”的靈感,在《大護法》上映后的幾年時間,都寄托于此處。
哲思童話
蘆葦遍布的河灣,神秘的船上世界,戲伶人美妙絕倫的表演,像要把全世界吞沒的大雨……《大雨》一分半鐘的定檔預告,將一個現實與幻想融合的故事展現在觀眾面前。這部動畫講的是一個孩子在一條船上尋找失蹤父親的冒險故事,“冒險的過程貫穿了雨前、雨中、雨后”。孩子名叫饅頭,性格看起來有點野,其實卻很乖,一定程度上帶有不思凡本人的性格色彩。
按照不思凡的說法,這個角色在設計之初,有參考大護法的形象,他們一個在故事結束時思考“將去何處”,一個在故事開頭思考自己“從何處而來”,帶著隱秘的關聯。而且,饅頭和大護法身邊都有一個相似的寵物——一只白鳥,這是不思凡慣用的“小心思”,從短片《黑鳥》開始,鳥這種寵物幾乎出現在他作品的每一個主角身邊。另外,饅頭在《大雨》中被怪物“傳染”這一細節,或許也和大護法的能力有關。當然,不思凡的巧思不止于此,《大雨》中另一個重要角色游俠大樂,外形靈感則來自于一個藝術感十足的酒瓶。把對細微事物的感受轉化成創作的東西,動畫創作者似乎有著更敏銳的天賦。
在此前的采訪中,不思凡曾經透露,《大雨》的故事靈感來源于自己少年時的經歷。“我小時候,總是自己一個人跑到山里去,這種探尋未知世界的感覺,特別能引發我的創作沖動”。在冒險過程中呈現一個完全原創的幻想世界,這是不思凡最擅長的東西。片名的“大雨”,是故事最為重要的場景,“它是一個矛盾的爆發點,也是一個終點,同時帶有‘洗滌的作用。”
定檔之后,《大雨》的故事更多地展現出來。這部動畫雖不如《大護法》那般怪誕詭譎,但相比觀眾既定印象中的動畫,《大雨》依然有著深邃的內核。“生存從來就不容易”“亂世把所有人都攪成了怪物”“重生變怪物,不如做夢騙自己”,這些臺詞,無疑是不思凡借由孩童視角探討“利與欲”“自我與規則”“平衡與新生”等成人向主題。《大雨》用深刻的表達構筑全新怪誕世界,引人思考:也許看戲之人,正在臺上;也許怪誕的不是這里,而是我們的世界。
水墨國風
蒼葭之綠、青冥之藍、緗葉之黃、青鸞之白,東方色的大美和江南山水的靈動,都被融進了“雨”的靈魂。一方面,動畫電影《大雨》用東方水墨刻畫了韻味十足的江南山水,將中國傳統色彩運用到極致。另一方面,這部動畫還生動勾勒了江南村莊的生活圖譜:雨后長滿青苔的石子路、微風拂過的弄堂,這些充盈在水墨鏡頭中的豐沛細節,勾起了觀眾根植于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
從《黑鳥》《小米的森林》再到《妙先生》系列、《大護法》,不思凡的動畫在視覺上都以極簡的人物造型、濃郁的中國風背景為特征,這些特征在《大雨》中得到延續。一邊是柔美的中國風水墨畫背景,一邊是殺機四起的江湖暴力,兩種看似沖突的元素在影片中達成統一。不思凡在采訪中說,《大雨》依然保有自己工作室“特有的趣味”,“冒險過程很夢幻,其中所有個體的經歷都波瀾壯闊”。有人說,《大雨》看起來更唯美,這是不思凡貼近觀眾的嘗試,事實上,這或許只是不思凡暴力美學的另一種展示。
而仔細看過預告片,細致的觀眾或許能發現《大雨》相較于前作的技術精進之處:同樣是二維手繪制作動畫,《大雨》較之于《大護法》,實現了制作上的全面升級。就連制作時間也有了極大延長,《大護法》由6名員工耗時2年制作,而《大雨》單鏡頭制作最長達到200天。《大雨》的精致視效,是靠時間和努力,一點點堆積出來的。
業內評價不思凡是“國內動畫導演中,極少數敢于在作品中加入深度思考的人”。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出人性、社會和世界的復雜多面。據說,《大雨》這部動畫還在結尾處埋下一記伏筆,能讓人沉浸和回味。《大護法》是不思凡對人性的理解,《大雨》是他對世界的理解,無論“鏡子”反射的哪一個棱面,都足以讓觀眾品咂許久了。(文 斑馬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