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道輝 甘國榮 劉軍 李帥 蔡小康
摘 要:《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是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根據該課程特點、我校“1+X”證書制度的試點工作以及我校的地方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解決傳統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生學習枯燥、抽象難記等問題。因此,本文以“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為例,研究如何將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改進課程體系以及創新教學方法,結合汽車產業學院進行產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企業培養符合職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1+X證書 汽車檢測與診斷 產業學院 教學改革
1 前言
2015 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引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為地方高校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指出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和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1]。2019年1月,《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中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 (即1+X 證書制度) 試點工作,1+X證書制度的實施作為應用型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行業和教學無縫對接,深化復合型技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2,3]。為了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2020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了《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明確提出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同建立現代產業學院,推進新工科與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融合發展,為中國新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4]。
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和智能新能源汽車等作為首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大量的研究學者進行了研究,將1+X 證書制度融入專業人才培養,重構了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等,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但是,大量的研究是關于高職汽車職業教育的內容,而將1+X證書制度工作與應用型本科院校,汽車產業學院相融合的汽車職業教育相關內容較少。目前,汽車產業正向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方向發生深刻變革,產業相關崗位的不斷更新對人才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5]。汽車行業技工人才的大部分主要是由職業院校畢業生填補,而一些汽車相關崗位的技能人才對崗位要求更高,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進行從事,從而滿足企業先進技術的需求。因此,本文結合《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特點、我校“1+X”證書制度的試點工作以及我校的地方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研究如何將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解決傳統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生學習枯燥、抽象難記等問題,并且改進課程評價體系以及創新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企業培養符合職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 《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教學存在的問題
《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作為高等院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其內容涉及到專業課有《汽車構造(上)、(下)》、《汽車理論》、《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等,主要講述汽車檢測與診斷的基礎知識、發動機技術狀況檢測與診斷、汽車底盤技術狀況檢測與診斷以及車載網絡技術檢測與診斷等。總之,該課程涉及故障檢測診斷的方法、原理、內容較多,導致該課程知識點多、繁雜、抽象難記,且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該課程在教學中存在以下主要的問題。
2.1 學生基礎差距大,學習內容枯燥
目前我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存在基礎差距較大,有來自廣西區內的中等職業學校汽車專業對口的學生(汽車服務工程(對口))、普通高中參加高考的學生(汽車服務工程(職教)以及高職專升本學生(汽車服務工程(專升本))。這導致以前有汽車專業基礎的學生更喜歡動手實踐操作,在理論知識學習時覺得枯燥;而沒有汽車專業基礎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點多,抽象難記。《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涉及到專業知識內容較多,且較零碎、分散,而院校現有的《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教學模式大多是采用先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后再進行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易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難以掌握知識點。
2.2 教學設備限制學習效果
當前汽車技術發展迅速,其檢測診斷技術更是在不斷發展。但是現階段教材內容所涉及的汽車檢測方法、設備并不是企業的最新技術,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如果在授課以及實踐環節中所采用的汽車檢測診斷設備儀器落后,造成學生進入企業中發現所學的技術無使用之地,造成學生對自己所學課程的質疑,認為學了也無用,極大地影響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院校汽車教學設備資源有限,經常采用分組練習,導致不是所有的學生能同時進行練習,造成一部分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而失去學習興趣。而且,大部分院校不可能隨時采購最新的汽車設備來進行教學,學習到的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不是最先進的,不能跟企業現有的技術相結合。
2.3 復合型教學缺乏
《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同時需要理論知識作為實踐的基礎。現階段,教師仍舊采取理論教學作為主要的授課方式,或者部分教師在進行授課時直接采用文字、圖片或者視頻來直接教授各種檢測診斷工具的使用、檢測診斷的過程以及故障現象的情況。原本這些知識就抽象難以理解,若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講解、課本或者課件來進行學習,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失去信心、興趣和積極性,這也容易造成實踐與理論相分離。
3 基于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課程設計的建議
根據《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五菱汽車產業學院工作以及我校的地方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要做好1+X證書與《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教學標準相融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對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教學內容除了能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外,還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根據我院汽車產業學院產教融合、1+X證書試點工作,在《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方面,對教學的模式體系和知識點進行重新構建。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的前期,需充分了解相關汽車企業的需求,將1+X證書的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相關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
(2)《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其檢測與故障診斷的相關技術內容,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并不是僅通過書本學習便能夠完成。在1+X證書基礎上進行《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的學習,教師應考慮不同學生的基礎情況,注意做好課程內容與培養學生的能力目標相一致。首先,從事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的應用型人才需要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需圍繞企業的實際的崗位工作需求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通過把1+X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融入課本知識點,在結合實物檢測與故障診斷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學習,來提升學生的能力,以適應企業需求。其次,將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中故障的案例采用現實生活中企業汽車維修案例,將學習的過程變成解決故障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 《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的教學實施
(1)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習通平臺構建線上教學資源,其內容包括1+X證書的《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內容和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的視頻;提前將上課內容相關的汽車檢測操作過程以及故障診斷案例放在平臺中,讓學生預先學習。根據預先學習的內容,針對某個性能具體的汽車檢測方法或故障案例進行分組討論,考核學生學習以及掌握情況。這使學生主動學習,還可以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并且有利于對難點和重點知識反復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2)《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1+X證書制度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融入具體的檢測方法和故障診斷中并制成視頻、動畫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另外,該課程實踐性強,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將班級里的學生按4-5人分為一小組,讓小組成員共同來完成項目,有助于學生在故障檢測與診斷過程中進行互相討論方案、操作流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實踐能力。
(3)充分利用汽車產業學院校企合作資源,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專任教師共同授課,充分利用企業實踐基地。一方面,聘請與專業發展緊密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高級技術人才為外聘教師,有利于將企業崗位工作要求與課堂相對接。另一方面,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派遣教師到國內企事業單位及高校掛職、交流學習,這有利于很好的提升教師隊伍的實踐工作經驗,打造了一支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4)基于汽車專業學生基礎差距較大,目前我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有來自廣西區內的中等職業學校汽車專業對口的學生(汽車服務工程(對口))、普通高中參加高考的學生(汽車服務工程(職教)以及高職專升本學生(汽車服務工程(專升本)),學生特點不一,學習興趣不同,汽車“1+X”證書制度有汽車運用與維修和智能新能源汽車,考核等級也有初級、中級和高級的區分,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習興趣,可以采取分層次教學,選擇適合學生的崗位和任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5 結論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根據《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特點、我校的地方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以及1+X證書的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相為標準,對該課程教學的模式體系和知識點進行重新構建,充分了解相關汽車企業的需求,將1+X證書的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相關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習通平臺構建包括1+X證書課程內容、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的視頻、汽車檢測方法或故障案例等線上教學資源,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另外,充分利用汽車產業學院校企合作資源,聘請與專業發展緊密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高級技術人才為外聘教師,同時派遣教師到國內企事業單位及高校掛職、交流學習,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水平。
基金項目: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青年科研項目 (自科)(GXKS2023QNO03)。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教發[2015]7號.
[2]劉海彬,王猛,張斌等.應用型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1+X”證書制度實施的實踐——以遼寧科技學院為例[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24(02):42-44.
[3]林寧,韓苗苗,胡霞等.基于1+X證書制度的“汽車構造”課程改革的研究[J].時代汽車,2023(08):95-97.
[4]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22):167-170.
[5]張靖雯,馮帆,甘代偉.1+X證書制度下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崗課賽證”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汽車實用技術,2023,48(04):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