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琦,張洪君,向 峰,張紹先
(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黑龍江大慶 163413)
隨著中國頁巖油氣研究程度加深,勘探不斷獲得突破,目前已在松遼盆地(青山口組)、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渤海灣盆地(沙河街組)、南襄盆地(核桃園組)、準噶爾盆地(蘆草溝組)等湖相盆地中,不同程度地獲得了頁巖油的工業油流。松遼盆地北部頁巖層厚度大、分布廣泛,有機質豐度高,具備優越的頁巖油發育地質條件,為弄清古龍頁巖儲層的巖性、物性及脆性等特征[1]。為了發現油氣藏、計算該層位的頁巖油真實地質儲量、了解準確可靠的巖芯地質物性資料,進一步認識頁巖油成藏機理,大慶油田在古龍頁巖油青山口組(K2qn)泥頁巖地層進行了多口井取芯。本文主要重點介紹雙節密閉取芯工具結構、工藝流程和現場應用情況,為應用雙節密閉取芯技術積累經驗,也為頁巖油常規取芯提速提效提供技術支持。
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古龍凹陷青山口組(K2qn)沉積時期為湖泛期,湖相沉積分布范圍廣、厚度大、泥質較純、有機質豐富的泥(頁)巖層是盆地的主力烴源巖之一,為頁巖油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厚層泥巖對油氣起到一定的遮擋作用,具備生、儲、蓋油氣成藏條件,有可能既是生油層又是儲層。青二三段(K2qn2+3)巖性主要為致密灰黑色泥巖,局部夾灰色泥質粉砂巖;青一段(K2qn1)為致密灰黑色、灰綠色泥巖,夾黑褐色油頁巖。
(1)地層軟硬交錯,軟地層粘土含量高、機械鉆速快,極易發生鉆頭泥包和堵芯,機械鉆速變化大,影響取芯判斷。如圖1所示。
(2)橫向和縱向天然裂縫發育,雙筒雙動的密閉取芯工具對巖芯造成二次破壞,破碎的巖芯易發生筒內卡芯,影響單筒進尺和取芯質量。如圖2、圖3所示。

圖2 橫向和縱向天然裂縫

圖3 破碎巖芯塊
(3)地層破裂壓力低,井壁易剝落、坍塌、掉塊,取芯段長,起下鉆次數多,裸眼浸泡時間長,超過井壁坍塌周期會導致井壁失穩,引起井下復雜情況發生。如圖4所示。

圖4 井壁剝落掉塊
(4)青山口組地層泥頁巖致密堅硬,局部含鈣,鉆頭切削齒吃入地層能力差,流道式常規取芯鉆頭普遍機械鉆速低,從6~12刀翼的冠部形狀、13mm齒和8mm齒PDC、巴拉斯等尖齒鉆頭效果都不理想,機械鉆速0.49~0.88m/h之間。
(5)密閉取芯工具巖芯直徑大,鉆頭水眼有水力破巖作用,機械鉆速高(機械鉆速2.04~6.48m/h 之間),最大可取巖芯長度9.5m,取芯效率低。
(1)采用鉀鹽共聚物鉆井液體系保護井壁穩定性,高密度、低失水的鉆井液平衡地層壓力,防止井壁剝落失穩。
(2)設計雙筒單動的雙節密閉取芯工具,提高單趟取芯進尺,減少起下鉆次數,縮短取芯周期。
(3)設計攻擊力強的8刀翼帶水眼PDC 取芯鉆頭,提高取芯機械鉆速,取芯鉆頭外徑設計為?215.9mm,避免取芯段牙輪鉆頭劃眼破壞井壁泥餅。
MQ178-115 型雙節密閉取芯工具主要由大接頭、泄壓絲堵、懸掛總成,內筒三點扶正機構、內筒、外筒、巖芯爪、密閉頭和取芯鉆頭幾部分組成。如圖5所示。

圖5 雙節密閉取芯工具示意圖
工具分為雙層結構,大接頭內部連接懸掛總成、內筒,外部連接上接頭、外筒、下接頭和取芯鉆頭;內外筒分為上下兩節,提高了單趟取芯進尺;密閉頭固定在鉆頭上形成內筒下密封,上密封采用能夠泄壓的絲堵形成上密封;內筒中形成的密封區裝滿密閉液,進筒的巖芯迅速被密閉液包裹,避免了巖芯被鉆井液侵入,達到密閉效果;采用自鎖式巖芯爪實現上提鉆具割芯,操作簡單。取芯工具的主要參數:工具長度20.5m,巖芯直徑115mm,鉆頭尺寸?215.9mm,最長可取巖芯長度19.0m,適應巖芯成柱性好的中軟—極硬地層,性能特點如下:
(1)雙筒單動懸掛技術。通過采用懸掛總成結構實現了雙筒單動,內筒懸掛于懸掛總成下面,不受外筒旋轉的影響,防止了上下節內筒倒扣,減小了取芯工具對巖芯造成的機械性破壞,從而降低了堵芯風險,保護了巖芯的完整,有利于提高巖芯收獲率。
(2)三點內筒扶正結構。上部采用滾動軸承、中部設置內筒扶正環、下部采用內筒與鉆頭內密封面配合,形成三點扶正機構設計,有效保證了內外筒同軸居中,提高了內筒穩定性,防止內筒彎曲,有利于巖芯進筒,預防了堵芯幾率發生,提高了單趟取芯進尺。
(3)可泄壓式上密封裝置。泄壓絲堵作為內筒上密封,具有封堵內筒、釋放內筒壓力的作用,泄壓雙通道,效率快、安全性高,防止了內筒憋壓、絲堵飛出傷人事件,提高了安全性。
古龍頁巖油青山口組地層呈水平紋理層狀結構,巖性致密堅硬,流道式常規取芯鉆頭吃入地層能力差,重復破巖導致取芯機械鉆速慢,巖屑清理不及時易泥包鉆頭,影響單筒進尺;針對以上問題和地層特點,優化設計了水力破巖能力強的8刀翼取芯鉆頭,優化鉆頭冠部形狀、對切屑齒的大小、布齒密度、切削齒仰角進行了優化改進,水眼增加抗沖蝕保護套,提高鉆頭抗沖蝕能力,提高鉆頭壽命。
雙節工具18m巖芯質量達到900kg,且巖芯表面存有光滑的密閉液,增加了巖芯表面的潤滑性,為了完成不拆卸內筒,巖芯整體安全出筒和提高出芯效率要求,研制了專用的出芯器,巖芯卡內壁采用三角螺紋結構,提高了巖芯和卡箍內壁的摩擦力,加長了出芯器下壓桿,提供更高的巖芯卡緊力,操作方便省力,能夠有效控制出芯長度,降低了控制不住巖芯傷人的風險,提高了出芯安全性。
密閉頭上安裝密封圈,裝配到鉆頭上,用銷釘固定,巖芯爪放入到位,組裝好鉆頭。
首先把下節工具放入鼠洞,上節工具與下節工具連接緊扣后,再把組裝好的鉆頭與下節外筒上緊,工具放入井,打牢安全卡瓦。
從工具最上端灌入密閉液,灌滿內筒為止,靜止10min后上緊泄壓絲堵。
下放鉆具應平穩,不得用取芯鉆頭劃眼,下鉆遇阻不得超過40kN,嚴防井下落物。下鉆至離井底1m,大排量循環沖洗井底。
待井底清洗干凈,示蹤劑分散均勻,含量達到要求后即可取芯鉆進。首先將鉆具放至井底,加壓60~100kN,剪斷銷釘,上提鉆具啟動轉盤,調整鉆壓10~20kN,樹芯鉆進0.3m后,按設計鉆進參數開始正常鉆進。
取芯進尺達到預計長度時停鉆、停轉、停泵,上提鉆具割芯,割芯后立即起鉆,起鉆操作應平穩,嚴禁猛提、猛放、猛蹾。
工具起出井口,卸掉鉆頭,打撈專用出芯器,在鉆臺上出芯,按巖芯出筒順序標出方向、序號,依次擺放在巖芯盒內。出芯過程注意保護巖芯,防止巖芯被二次污染。
(1)密閉取芯。古頁8HC 井是雙節密閉取芯技術在古龍頁巖油區塊應用的1 口密閉取芯井,共取芯8筒,總進尺128.72m,總芯長127.68m,平均巖芯收獲率99.19%,平均單趟進尺16.09m,最長單趟進尺18.8m。見表1。

表1 雙節密閉取芯工具應用取芯數據表
(2)常規取芯。雙節密閉取芯工具在古龍頁巖油區塊應用3 口常規取芯井,共取芯30 筒,總進尺482.4m,總芯長478.92m,平均巖芯收獲率99.28%,平均單趟進尺16.08m,最長單趟進尺19.0m。見表1。
(3)采取的技術措施。
①采用低鉆壓、低轉數、高排量的“兩低一高”技術參數,鉆壓30~40kN、轉數50~60r/min、排量30~34L/s,減少鉆具振動對井壁的破壞,提升鉆井液的攜砂能力。
②取芯結束后,向井內打入5m3稠漿,大排量循環稠漿舉砂,清潔井眼環空。
③起下鉆無阻卡,不通井劃眼,減少牙輪鉆頭劃眼對井壁的破壞。
④控制鉆井液密度和失水,平衡地層壓力又不壓漏地層。
現場應用表明,該技術應用效果好、取芯時效快、密閉能力強,工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取的取芯參數合理、技術措施得當;優選的高粘度、流動性好DSM型油基密閉液,包裹能力強、密閉效果好,在密閉液的保護下,巖芯完整率95%以上,有效解決了巖芯水化、破碎引起的堵芯難題。
(1)機械鉆速對比。雙節密閉取芯工具在古龍頁巖油區塊共應用4 口井,機械鉆速3.65~4.51m/h,相比常規取芯工具機械鉆速提高4倍以上。如圖6所示(見松頁油2井取芯數據[2])。

圖6 機械鉆速對比圖
(2)單趟進尺對比。雙節密閉取芯工具應用4 口井,平均單趟進尺15.08~16.72m,相比單節密閉取芯工具,平均單趟進尺提高一倍左右。如圖7所示。

圖7 平均單趟進尺對比圖
(1)雙節密閉取芯工具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巖芯直徑大、機械鉆速快、密閉效果好、收獲率高等優點,為頁巖油密閉取芯提速提效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填補了油田內雙節密閉取芯技術空白。
(2)雙節密閉取芯技術適應松遼盆地青山口組頁巖油取芯,選用的鉆頭型號與地層匹配,采取的取芯參數合理,出芯工藝安全可靠,有效解決了常規取芯工具機械鉆速慢的技術難題,提高了單筒進尺和取芯效率。
(3)該技術兼顧密閉取芯和常規取芯兩種功能,為其它地區頁巖油取芯提供一種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和經驗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