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健
地市級傳統媒體轉型的關鍵是務必做到務實。鐵嶺日報社和眾多地市級兄弟報社類似,存在著資金來源有限、互聯網新技術應用水平不高等現實情況,難以實現“大拆大建”。沒有具體項目作為抓手,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就缺乏依托。經過思考和論證,鐵嶺日報社與鐵嶺市人力資源事務服務中心合作,推出《小記試崗》公益欄目,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步伐。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服務是最好的營商。《小記試崗》欄目,以“沉浸式”服務幫助廣大求職者更直觀深入地對接鐵嶺本地各企業用工需求,助力企業招聘到更適合的員工,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對于編采人員、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求職者、企業、廣大受眾來說,《小記試崗》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欄目,大家都期盼這個欄目能做好,這就為欄目的成功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1.現實意義
2020年,因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鐵嶺市部分企業相繼出現用工短缺、招工難的困擾。為進一步開拓企業用工招聘渠道,鼓勵引導更多有條件、有意愿的勞動者就業創業,鐵嶺市人力資源事務服務中心主動與鐵嶺日報社對接,研究一種全新的“探企”方式,讓記者變身求職者,“沉浸式”體驗招聘崗位,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告訴求職者工作情況。
2021年5月,鐵嶺日報新媒體部打造的全媒體公益節目《小記試崗》正式播出,這種“非接觸式”招工方式不僅在鐵嶺市各級媒體中率先啟動,也贏得了招聘企業和求職者的點贊。《小記試崗》的全新模式,不僅改變了以往只能通過招聘會現場招工的傳統方式,也讓求職者通過新媒體平臺,了解了企業的用工環境、工作難度、食宿交通、薪級工資、上升空間等,同時也將企業的招工需要推介出去,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實現“雙贏”的目的。
2.開展方式
鐵嶺日報社編輯部選派6 名優秀的年輕編輯記者參與項目的策劃和制作工作,這幾名編輯記者都是85后、90后,面對新的采訪報道方式,他們積極轉變觀念,變身主播、體驗員、推介員,分幾個階段來推介企業用工崗位。
《小記試崗》欄目由鐵嶺日報社記者做主角,首先進入企業真實體驗,了解工作環境、勞動強度、食宿情況等;然后采訪一線生產員工,邀請其談薪金和工作感受;最后邀請企業人力資源工作人員談招聘的經驗和求職的注意事項等,視頻記者全程記錄,團隊集體制作成短視頻、長視頻和圖文報道。
整個《小記試崗》采取“沉浸式”報道方式,“小記”將自己看到和聽到的情況,以直觀化的視頻為主,結合文字講述給受眾,力求趣味性、接地氣地表達,全方位、視覺化地展示用人單位和工作崗位情況,打通用人單位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壁壘,提高了人崗匹配度。這一“沉浸式”招聘,充滿正能量,更加迎合新生代群體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立體化展現供需雙方的價值。
3.多平臺聯動
《小記試崗》實現全媒體發布。適應不同的平臺特點,選擇不同的形式,在《鐵嶺日報》上發布文章圖片結合的專版;在鐵嶺發布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圖片、視頻;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平臺推出企業簡介、記者求職體驗等短視頻;增強覆蓋面和影響力,確保“不斷檔、不掉線”。
萊尼線束、津達線纜、鑫豐礦業、三和管樁、瀚德汽車、三峰木業、華原重型裝備、大成農牧……每個月“小記”都會去一家鐵嶺本地的企業探企試崗。19個月的時間,“小記”的足跡已遍布銀州區、鐵嶺縣、開原市、調兵山市的35家企業,其中有天禹管材、鐵嶺特閥、風景筆業這樣的本土企業,也有布廷恩、萊尼線束這樣的外資企業;有幾十人的制衣廠,也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輻射行業眾多,涵蓋管樁、挖掘機制造、特種設備制造、電纜、包裝、食品、文具、化肥、木業、新材料等多個行業;崗位豐富多元,提供主機手、焊工、鉚工、鉗工、車間操作工、質檢員、倉庫管理員、包裝工、銷售員、汽車維修縫紉工、話務員、客服等上百個工作崗位、近千個就業機會。
4.效果成效
《小記試崗》按照新媒體特點拍攝制作視頻,強調媒體的服務功能,要求作品有用、有趣,所有主創人員都是按照這個思路在做。這個欄目作品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受到歡迎,僅《鐵嶺工廠工資有多少》一期在抖音平臺的瀏覽量就達27.8 萬。截至目前,35期《小記試崗》在新媒體平臺的閱讀量累計已突破240萬次,仍不斷有人在之前發布的視頻下面留言詢問企業是否還招人,可見其傳播頗有效果。
郭晶晶、任鳳艷等市民在觀看《小記試崗》短視頻后與企業取得聯系并成功入職。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百余名求職者通過觀看《小記試崗》節目,聯系招聘企業求職并最終成功入職。天禹塑料管材有限公司人事經理栗智明說:“《小記試崗》不僅吸引求職者前來應聘,而且立體化展示了我們的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員工和社會上都很關注。從長期來看,這也有利于促進我們的產品銷售。”隨著節目影響力的擴大,現在經常有企業主動找到報社,邀請《小記試崗》欄目組進行報道。《小記試崗》也成為鐵嶺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之一。
1.降低企業招聘成本
以往企業招聘人員往往通過傳統招聘方式進行,主要有紙媒廣告、現場招聘會和中介等,但傳統招聘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弊端:一是招聘模式單一。受企業性質、經費不足、渠道有限等因素制約,傳統的招聘流程過于單一,受聘者和人力資源部門人員之間缺乏雙向互動和深入了解,由于缺乏專業的招聘團隊,企業的招聘成效大打折扣。二是信息篩選滯后。企業在利用傳統方式收集應聘者信息時,其信息整合速度慢,信息準確性較低,降低了企業人才招聘成功率。三是招聘成本過高。傳統招聘方式并不能保證企業招聘成功率,極易出現二次甚至多次招聘現象,增加企業人才招聘方面的支出,不利于提高招聘效率。而新媒體招聘信息通過微信號、抖音、快手等平臺的發布,成本幾乎為零,而且能夠長時間保留,網上隨時可查,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
2.對企業形象起到宣傳作用
在全媒體時代,各類企業都在創建宣傳工作新格局,企業形象的宣傳方式方法也在逐步與時代發展接軌,希望利用新媒體可視化、個性化的特點,推出“企業宣傳爆款”,從而促進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地方主流媒體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地市級黨報的新媒體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廣的優勢,企業和地市級黨報合作,通過新媒體方式進行招聘,在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有助于促進企業品牌形象宣傳、傳播企業理念、企業文化和企業人才觀念,也便于招聘人員更直觀清晰地了解企業,幫助企業打開知名度。
3.符合當下新生代求職者的習慣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22 年8 月31 日在北京發布第50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10.51億,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9.5 個小時,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6%。隨著網民的不斷增多,受眾的新聞獲取需求發生變化,他們由新聞的觀看者變為新聞的在場者。現在的求職務工者多為80 后、90 后、95 后甚至是00后,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大都習慣通過手機互聯網來獲取信息和進行娛樂活動。通過手機互聯網端獲取招聘信息,對他們來說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符合他們的習慣。
4.更加精準地定位招聘人群
目前企業招聘工作受限于招聘渠道的單一,而社交媒體憑借覆蓋面廣、用戶基數大、信息傳播快、互動功能強等特點,能幫助企業招聘到真正需要的優秀員工。通過新媒體方式進行的招聘,求職者對企業的用工環境、工作難度、食宿交通、薪級工資、上升空間等了解得比較透徹,減少非必要的試崗。一旦招聘人員進入企業,會有較強的“認同感”“歸屬感”,企業員工的離職率也會大大降低。
1.適應融合發展趨勢的需要
自2014年《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頒布以來,媒體融合工作已經過了9 年實踐,現今已經發展到媒體深度融合階段。2022年,中宣部、財政部、國家廣電總局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地市級媒體加快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全國各地的地市級媒體正在加快推進深度融合。地市級媒體首先要做到自己“有為”,才能在廣大用戶心目中“有位”。在服務地方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引導服務基層人民群眾方面發揮更多作用,打造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服務型媒體,是當前許多地市級黨報正在探索的轉型路徑之一。向服務型媒體轉型,推出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服務產品,提供優質的資訊服務,是地市級黨報提高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新招數。《小記試崗》公益欄目正是鐵嶺日報社提升服務能力的一個有力抓手。
2.全媒體聯動提升傳播效果
《小記試崗》欄目凝聚了報社的各方面力量,主要領導靠前指揮“指路子”,班子成員主動參與“出點子”,中層干部積極行動“做策劃”,一線編采人員認真“抓落實”,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時,編輯部對一線編采人員進行優化配置,把分散在傳統業務部門和新媒體業務部門的年輕的、優秀的采編力量整合起來,大家共同研究一個項目,加強了傳統部門和新媒體部門的融合,實現了一支隊伍服務多個平臺。《小記試崗》公益欄目堅持“報、網、端、微”同時發力,一體策劃、一體呈現,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全媒體傳播,在報紙進行整版宣傳,制作新媒體產品,進行報網互動式宣傳,紙媒和新媒體互相呼應,努力針對不同渠道的目標受眾推進精準傳播,提升了《小記試崗》欄目在各渠道的傳播效果,形成了宣傳報道的合力,有效擴大了欄目的傳播力、影響力。這個欄目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遼寧新聞獎二等獎。
3.樹立服務導向
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必須樹牢用戶意識、市場意識,推進新聞信息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發展“新聞+服務”,面向地方黨委和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決策咨詢、調查研究、輿情監測、教育培訓等服務,面向當地群眾提供生產生活資訊服務。《小記試崗》公益欄目就是這樣,深耕本地信息資源,精準把握企業和群眾需求,努力制作富有特色的全媒體產品,全面展示企業發展成就和用工需求,以及時性、權威性、準確性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滿足了企業和求職者的意愿。把黨媒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強化黨媒與群眾的聯系,用心用力用情解決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媒體力量。
4.深入踐行“四力”
“四力”是記者修煉內功的法寶。通過《小記試崗》公益欄目,廣泛動員編采骨干力量走出去、走下去、走進去,深入鐵嶺市下轄的7個縣(市)區、各工業園區、各企業,與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雙創”主體、企業員工、求職群眾等面對面深入交談,真正做到下實功、摸實情、看實效,“打撈”出一批“帶露珠”“冒熱氣”的好新聞素材,奮力打造踐行“四力”采訪的升級版。他們將來自一線的鮮活素材進行深度加工,供不同平臺“取用”,讓優質原創融媒體產品各美其美,持續“泉涌”。這樣的作品少了結論和概念、多了實事和分析,少了空泛說教、多了真情實感,少了抽象道理、多了鮮活事例。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觸摸經濟脈搏、傾聽群眾心聲,一批沁潤心血的佳作應運而生,反映鐵嶺市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情況、群眾心聲。
5.為增強自我造血能力做好準備
推進地市級媒體加快深度融合發展有一條工作原則,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如果地市級黨報只想著做新聞不搞經營活動,既是對地市級黨報自身人力、物力和資源的極大浪費,也難以實現事業發展的行穩致遠。所以,地市級黨報推進媒體融合要在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上下功夫,為輿論引導能力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小記試崗》公益欄目直接服務企業招聘工作,觸碰經濟生活,為推進媒體融合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參考,為學習借鑒企業靈活的用人制度提供機會。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眼下,《小記試崗》公益欄目正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優化報道思路、充實報道內容、強化技術賦能,以精品生產意識全力推進內容生產供給側改革。媒體融合,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小記試崗》也會不斷成長改變。但是無論怎樣改變,我們都將保持初心,在持續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進程中,為鐵嶺發展凝才聚智,為服務鐵嶺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