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燕,王引利,楊萌萌,郭良敏,袁龍會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四川 成都 610014)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不同病因導致的、以肺動脈壓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為特點的一組病理生理綜合征[1]。既往研究表明PH 隨著病程進展可導致右心衰竭并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但目前主要采用超聲等影像學技術評估心功能,但臨床應用存在誤差偏大、干擾因素多以及可重復性差等局限性[2]。血小板參數與心功能存在密切聯系,文獻報道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升高現象[3-5]。此外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為感染標志物,有研究顯示其表達水平升高可能是導致PH 患者心功能損傷的重要因素[6-7]。由于目前還缺少評估PH 患者心功能的敏感實驗室指標,本研究對MPV、PDW 和PCT 水平與心功能的關系進行研究,旨在為動態監測PH 患者心功能變化和評估心力衰竭提供參考信息,具體結果詳述如下。
選取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103 例PH 患者為樣本開展橫斷面研究(PH 組),納入標準:(1)滿足《中國肺動脈高壓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 版)》診斷標準[8],患者具有胸悶、呼吸困難和暈厥等右心功能障礙相關癥狀,常于勞累后誘發,并可能伴有下肢乃至全身水腫等體征,結合心電圖、CT 和B 超等輔助檢查確診;(2)年齡18~80 歲;(3)患者知曉本研究詳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此前1 個月內應用抗凝藥物;(2)正接受溶栓治療;(3)合并感染或炎性病變;(4)合并肝腎功能損傷;(5)合并惡性腫瘤。另選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同期健康體檢者103 例作為對照組。本研究內容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獲得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3-S-239)。
1.2.1 實驗室指標檢測采集2 組研究對象入組第1 天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 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液(ethylenedamine tetraacetic acid dipotassium salt,EDTA-K2)真空采血管中進行抗凝處理,采用LH780 血細胞自動分析儀(美國Beckman Coulter 公司)檢測MPV 和PDW 水平;另取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采用Cobas e411 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瑞士Roche 公司)檢測血漿PCT 和B 型利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HP)水平;試劑盒均為原裝試劑,所有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完成。
1.2.2 心功能測定PH 患者入組第1 天采用美國GE 公司ViVid 7 型彩超儀及頻率3.5 MHz 二維經胸探頭S5-1 探頭測量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紐約心臟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評估心功能,綜合患者癥狀體征、BHP 和LVEF 判斷有無心力衰竭發生[9],根據結果將患者分為衰竭組和未衰竭組。
計數資料采用[n(%)]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 組比較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有統計學差異者采用LSD-t檢驗兩兩比較,采用Pearson系數或Spearman系數分別進行連續變量和分級變量相關性分析,作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MPV、PDW 和PCT 對PH患者心力衰竭診斷效果,數據分析使用SPSS22.0軟件,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性別、年齡和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PH 組和對照組基線資料比較[n(%)/ ]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P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 ]

表1 PH 組和對照組基線資料比較[n(%)/ ]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P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 ]
PH 組MPV、PDW 和PCT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LVEF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PH 組和對照組MPV、PDW 和PCT 水平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MPV,PDW and PCT between P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2 PH 組和對照組MPV、PDW 和PCT 水平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MPV,PDW and PCT between P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5。
隨著NYHA 分級增加,MPV、PDW 和PCT水平呈顯著升高趨勢,LVEF 呈降低趨勢,各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不同NYHA 分級患者MPV、PDW 和PCT 水平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MPV,PDW and PC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NYHA grades()

表3 不同NYHA 分級患者MPV、PDW 和PCT 水平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MPV,PDW and PC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NYHA grades()
與NYHA分級Ⅰ級比較,aP < 0.05;與NYHA分級Ⅱ級比較,bP < 0.05;與NYHA分級Ⅲ級比較,cP < 0.05;*P < 0.05。
103 例PH 患者中確診心力衰竭者65 例,占比63.11%,衰竭組MPV、PDW 和PCT 水平均高于未衰竭組,LVEF 低于未衰竭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衰竭組和未衰竭組MPV、PDW、PCT 和LVEF 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MPV,PDW,PCT and LVEF between failure group and non-failure group()

表4 衰竭組和未衰竭組MPV、PDW、PCT 和LVEF 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MPV,PDW,PCT and LVEF between failure group and non-failure group()
*P < 0.05。
相關性分析顯示,MPV、PDW 和PCT 水平與NYHA 心功能分級和LVEF 均具有顯著正相關性(P< 0.05),見表5。

表5 PH 患者MPV、PDW 和PCT 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分析Tab.5 Correlation of MPV,PDW and PCT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H
MPV、PDW 和PCT 水平對PH 患者心力衰竭診斷均具有良好參考價值,AUC 分別為0.816、0.897 和0.825,三者聯合診斷AUC 為0.952(P<0.05),見表6、圖1。

圖1 MPV、PDW 和PCT 診斷PH 患者心力衰竭的ROC曲線Fig.1 ROC curves of MPV,PDW,and PCT for diagnosing heart failure in PH patients

表6 MPV、PDW 和PCT 水平對PH 患者心力衰竭診斷價值分析Tab.6 Diagnostic value of MPV,PDW and PCT on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PH
現階段評估心功能的方法主要包括經胸超聲心動圖、實驗室標志物以及核素顯像等,其中超聲檢查雖然簡單易行,經濟實用,但空間分辨率較差,且單一參數難以準確評估心功能[10];B 型利鈉肽等指標常用于心力衰竭篩查,但其表達水平受患者年齡、腎功能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11];核素顯像操作難度較大,費用昂貴且存在輻射風險[12],因此積極尋找敏感和可靠心功能評估指標具有重要意義。
PH 患者由于炎癥、血栓形成或藥物等因素影響,肺動脈內皮細胞增生,平滑肌細胞遷移,導致血管收縮,肺動脈阻力和右心后負荷顯著增加,進而引起心室重構和右心衰竭,由此可見凝血功能及炎癥相關標志物對評估PH 患者病程進展和心功能可能具有良好參考價值[13-15]。MPV 和PDW均為反映血小板活性的重要指標,幾年來有報道顯示可用于心功能評估,陸云燕等[16]以194 例NYHA 分級Ⅱ~Ⅳ級患者為樣本進行研究表明MPV 與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隨著MPV 升高,心力衰竭并發癥明顯增多。王婷等[17]對873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隨著PDW 升高,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性死亡風險顯著增加,PDW 與患者預后的關系表現為呈J 型曲線,因此可作為預測患者預后不良的重要參考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PH 組MPV 和PDW 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且隨著患者NYHA 心功能分級增加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與NYHA 分級和LVEF 均呈顯著正相關性,表明兩者均與PH 患者心功能衰竭存在密切聯系。血小板生理功能主要為參與凝血和血管修復,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體積越大越容易激活并導致血栓形成,PH 患者由于血管內皮受損并暴露膠原纖維,導致血小板粘附聚集,同時釋放5-羥色胺等活性物質,進一步誘導血小板聚集并促進肺動脈收縮和血管重構,可見血小板活化在PH 病程進展和心功能損傷中發揮重要作用[18-20]。本研究結果顯示PH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MPV 和PDW 均顯著升高,提示兩者可為心力衰竭診斷提供參考信息。
炎癥是PH 和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變化重要環節,既往研究表明血管炎癥可引起平滑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殖,導致血管重構和功能異常,促進PH 病程進展和心功能損傷,因此檢測炎癥標志物可為PH 患者心功能評估提供參考信息[21-22]。目前關于PCT 與PH 患者心功能的關系還還存有爭議,余志艷等[23]研究認為PCT 表達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分級并導致預后不良,并可作為評估患者預后的參考依據。陳保花等[24]報道顯示白介素6 為心力衰竭患者獨立危險因素,PCT 與心力衰竭無明顯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PH 組血清PCT 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且進一步分析顯示PCT 與心功能關系密切,其原因主要為PH 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和炎癥,PCT 為感染非特異性標志物,其表達水平增加提示感染和炎癥反應加重,從而引起肺血管損傷和重構,促進PH 病情進展和心功能損傷[25]。梁彥群等[26]以兒童喘息性疾病患者為樣本進行研究顯示肺動脈高壓與PCT 具有密切聯系。本研究結果顯示,PH 患者血清PCT 與心力衰竭密切相關,表明感染可能是導致病情進展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檢測PCT 表達水平對評估PH 患者心功能可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研究作ROC 曲線進行分析顯示MPV、PDW 和PCT 診斷PH 患者心力衰竭的AUC 分別為0.816、0.897 和0.825,均具有較高臨床意義,其中MPV 敏感度達94.74%,有利于篩查心力衰竭高風險人群,同時PDW 和PCT 特異度分別為90.91%和86.36%,可為排除非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參考,因此將3 項指標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升診斷準確率,其AUC 高達0.952,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達89.47%和87.88%。但由于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選取較為單一,可能導致結果存在偏倚,因此該結果還有待證實,后續將繼續擴大樣本納入范圍和數量,以驗證MPV、PDW 和PCT 對PH 患者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PH 患者常存在心功能損傷,隨病情進展可能發生心力衰竭,且與MPV、PDW 和PCT 存在密切聯系,檢測MPV、PDW 和PCT 對PH 患者心力衰竭診斷具有良好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