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濤
我們從意大利錫耶納出來,一路向南駛往皮恩扎。汽車奔馳在蜿蜒起伏的丘陵公路上,一會兒在谷底,一會兒又爬上了山坡,掠過開著向日葵的花田,飛馳而過的是成排的柏樹、長成蘑菇狀的羅馬松和一片片橄欖林。
一個轉彎之后,我們爬上了一座小山的山巔,托斯卡納的壯麗景色一下子鋪展眼前:曲線柔美的山丘,秋收后大片土黃色的田野,土地上有齊整的農業用車的車轍,一窩窩綠色的樹林,草地上的一卷卷牧草,山頂上樸實的農家房舍,旁邊豎直挺立的柏樹……
我們馬上停車,向著這片絕美風景奔去。雖說出行前看過有關托斯卡納的書、紀錄片和無數的圖片,但仍然會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腳下荒草萋萋,路邊的樹葉脫盡,被太陽烤得焦黃的葉片,還有大片裸露的山坡,讓人感到既壯闊又蒼涼。如果是春天來這里的人,看到的是滿目蒼翠,深深淺淺的綠,路邊的花朵,他們肯定不同意我的說法。
一百年前,這里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土地貧瘠,農作物產量極低。后來,經過土壤改良等一系列農業措施,現在的托斯卡納大區是意大利重要的農業區,出產的葡萄酒、橄欖油聞名于世。
托斯卡納的壯美景色,也并不完全是天然的,英國著名設計師塞西爾·平森特以設計純綠色的意大利花園而聞名,就參與了托斯卡納的規劃設計。山巔農舍加上意大利柏樹像柵欄那樣排列在山脊,蜿蜒起伏,成為托斯卡納的地標。
錫耶納距離皮恩扎有50公里,很快就到了。車子泊在鎮外的城墻下,我們拾級而上,通過狹窄的街道,幾分鐘就到了中心廣場。中心廣場后的城墻邊上有一條路,可以俯瞰綿延無盡的壯麗山谷。我們在城墻邊俯瞰山谷,剛才還是艷陽高照,一會工夫就烏云漫卷,邊際透出一道道白亮的天光,似乎在醞釀著一場暴雨。
皮恩扎的意思是“庇護之城”,是當年的教皇庇護二世在自己的家鄉委托設計師羅塞里諾設計建造的。皮恩扎之美似乎并不是植物之美,而是小鎮的建筑之美——它有文藝復興第一城的美譽,是托斯卡納丘陵懷抱中的一顆寶珠,鑲嵌在山巔。可植物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想想,如果沒有柏樹,托斯卡納還是托斯卡納嗎?當然還是,不過要平凡得多。
我在一本書中讀到,意大利人不僅在自己的花園里種植柏樹,也在墓園中種柏樹。托斯卡納的一個鄉村中,村民們為每個在一戰中陣亡的年輕人種植了柏樹,并用年輕人的名字命名它們。
每到一地,植物往往是最吸引我的景色。8月的艷陽下,小鎮上并沒有太多的植物,灌木栽種在紅色的陶罐中。我們進入一家小店,葡萄酒和橄欖油都是可以品嘗的。同行的周老師懂葡萄酒,推薦我買了兩瓶本地產的適合女士飲用的葡萄酒。我還買了一小瓶橄欖油,店家說這是拌沙拉絕好的橄欖油,一大包燉肉用的調味料。
小店門口墻上的紅色陶盆里,紛披著漂亮的垂吊天竺葵。小巷里彌漫著濃郁的奶酪氣味,那是一家漂亮的干酪店,架子上擺放著這個地區出產的干酪,圓餅形的干酪用樹葉包著,或者干脆赤裸著。褪了色的紅磚墻上,一道隆起的地錦,葉子忽閃忽閃的,隨風蕩漾。一些小店和住家的門楣邊圍繞著藤蔓,鐵藝的陽臺上種著紅色的天竺葵,還有很多種在紅陶罐里萎蔫的繡球。由此可見,8月的托斯卡納的艷陽有多么厲害。在一棵繡球邊上,有一大盆黑色的牽牛花,湊近看,那黑色其實是濃烈的紫色。
回到中心廣場,突然下雨了,我跑進教堂側面的一座建筑,這里正進行著一場歌劇演出。女演員真美,唱得真好,在這個只能容納百人的大廳中,那聲音有種遼闊的空靈感,直達穹頂,讓你的心都跟著它飛升。
我站在人群后面,沉浸在歌聲中,直到先生在背后拍拍我說:“該走了。”這期間,我先生他們幾個人坐在廣場的石凳上,欣賞著這場雷陣雨,朋友和她女兒則沖進一家瓷器店,買了兩套咖啡杯碟,一粉一藍,邊緣繪有可愛的玫瑰花。當她們用它喝咖啡的時候,就會想起皮恩扎吧。
皮恩扎是去羅馬朝圣路上的必經之路,自建成之后就商賈云集,瓷器店也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等我們從皮恩扎出來,太陽已經出來了,夕陽西下,古舊的墻面被染成金色,光彩奪目。我們在這里吃的晚餐,有芝麻菜羊奶酪沙拉、各種烤肉、面包、意面,最有意思的是湯品,像南京人冬天喝的腌菜湯,味道簡直一模一樣,先生說,這是他鄉遇故知啊。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