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真松 丁 恒 李 俊 丁小娟 雷秋容
(四川省三臺蠶種場,四川 三臺 621100)
隨著蠶桑產業的不斷發展,桑樹集中規模化種植,病蟲害為害加重,加上桑園周邊種植其他農作物,大量使用各種農藥,過去菊酯類和有機磷農藥只殺蟲而不殺卵,防治效果不佳,現在農藥市場上殺蟲又殺卵的脲類殺蟲劑不斷增多,直接或間接地對蠶桑安全生產造成影響。最近幾年,全省蠶區均出現有蠶在五齡期經過延長、食桑良好但不吐絲的情況,給蠶農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疑是桑園或桑園周邊農作物施用過含保幼激素成分的脲類農藥所致。但此類農藥對蠶的毒性表現及殘毒性如何?是不是所有脲類農藥都會導致蠶在老熟時只食桑而不上蔟吐絲結繭呢?目前少有報道。虱螨脲,屬于新一代脲類殺蟲劑,其作用機理是抑制幼蟲幾丁質合成、阻止昆蟲骨骼的進一步生長和蛻皮過程,進而殺死害蟲。虱螨脲不僅能殺蟲,而且對卵也有很好的殺滅作用,其毒性表現慢而長。為此我們選擇脲類殺蟲劑,在桑園使用進行養蠶試驗,了解此類農藥對家蠶的中毒癥狀、殘毒期長短及作封園藥對養蠶制種的影響,供大家參考。
供試家蠶品種由四川省三臺蠶種場蘇稽冷庫提供,2021 年秋季生產的“781”原種毒性及殘毒期試驗及作封園藥對蠶種生產影響試驗在省三臺蠶種場蘇稽場區。
供試地塊為四川省三臺蠶種場蘇稽場區自有桑園地塊。
供試農藥為河南比塞爾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虱螨脲(懸浮劑),總有效成分含量:虱螨脲10%(微毒)
施藥機械為背負式手搖噴霧器。
2022 年4 月25 日噴藥,采葉養蠶時間2022年4 月26 日~7 月26 日。作封園藥對蠶種生產影響試驗桑園噴藥2021 年11 月25 日,采葉養蠶時間2022 年4 月18 日~2022 年5 月14 日,制種時間是2022 年5 月29 日~2022 年5 月31 日。
1.2.1 中毒癥狀及殘毒期試驗。試驗施藥濃度為1 500 倍稀釋液,采用背負式手搖噴霧器進行噴霧,整株噴藥做到從上到下,葉背、葉面及枝條、樹干均勻著藥,從噴藥第2 d 采葉養蠶,從2、3、4、5齡起蠶開始分別飼喂,觀察蠶中毒癥狀表現。后期一直飼喂,以確定殘毒期長短。
1.2.2 作封園藥對蠶種生產影響試驗。2021 年11月,冬季桑園封園時,按正常封園操作處理將供試地塊用1 500 倍虱螨脲稀釋液噴施桑樹,未施封園藥為對照。第2 年春季按正常時間收蟻飼養,同時在同一蠶室用相同常規飼養技術處理,日給桑3 次,從2022 年4 月18 日收蟻開始飼養至4 齡,4 齡餉食24 h 后數蠶,各處理設置3 個重復,每個重復300 頭,飼養至上蔟。每次給桑前逐區觀察,統計各區發育情況,種繭期調查蔟中死蠶、結繭率,并每區剖繭100 粒調查死籠率、全繭量、繭層量及繭層率,發蛾后通過自交制種,調查母蛾產卵情況。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2~4 齡食桑期均無急性中毒癥狀,但在入眠或眠中陸續表現中毒癥狀。5 齡起,蠶陸續表現中毒癥狀。
2 齡蠶食桑、發育均正常,能夠正常就眠,且就眠整齊,第2 d 觀察蠶體變黑,頭部向前突出,身體僵直變硬,均無法正常蛻皮眠起,如圖1a、圖1b。3 齡蠶同樣食桑、發育均正常,能正常就眠,但均全部無法正常蛻皮眠起,眠蠶通體發黑死亡,如圖1c、圖1d。4 齡蠶在就眠時,先出現胸部變黃透明呈水腫狀,然后出現全身逐漸變黃變黑,不能正常蛻皮眠起而死亡,如圖1e、圖1f。5 齡蠶從餉食起開始喂施藥葉,第1 d、2 d 均正常食桑發育無異常,但在第3 d 發現個別蠶節間膜易破流血,第5 d 時整體出現大小開差,部分蠶體節間膜及體壁破損流血,嚴重者中腸或絲腺組織出現外漏現象,如圖1g、圖1h。

圖1 各齡期中毒癥狀
從表1 中可以看出,虱螨脲作為封園藥使用,并在次年第1 季養蠶制種。從各項調查數據顯示,噴施過虱螨脲的桑樹養蠶制種后調查的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良卵及不良卵數與對照成績并無明顯差異,而且對4 齡結繭率及健蛹率均比對照要高。

表1 虱螨脲作封園藥對家蠶結繭、化蛹、全繭量、繭層量及產卵量的影響
在前期中毒試驗結束后,繼續不間斷采葉養蠶,施藥后90 d 正常飼喂在就眠時仍然出現蛻皮困難而死亡,后因一些特殊原因未持續試驗并準確其殘毒期。但可以肯定的是,殘效期至少超過90 d。
虱螨脲作為抑制害蟲幼蟲其幾丁質合成,阻止昆蟲骨骼的進一步生長和蛻皮過程而殺死害蟲的殺蟲劑,一定濃度的稀釋液,對家蠶一樣產生中毒。通過試驗,1500 倍液噴樹,采葉養蠶,蠶低齡食桑生長期基本無急性中毒癥狀表現,5 齡期出現明顯的中毒癥狀,各齡入眠或眠中陸續表現中毒癥狀。
虱螨脲的殘毒期在90 d 以上。本試驗施藥后90 d 正常采葉飼喂,在就眠時仍然出現蛻皮困難而死亡,表明其殘毒期不低于3 個月。總體講,為保證蠶桑生產安全,建議在整個蠶期桑園或桑園周邊田塊不使用該農藥。確需使用的,在用藥后的桑園采葉,應進行試喂,保證蠶作安全。
虱螨脲可作為桑園封園用,超過殘毒期后采葉養蠶、生產蠶種是基本安全的,但仍須謹慎使用。本試驗頭年11 月底噴藥,第2 年4 月養蠶,時間跨度長,達到150 d,采葉養蠶,蠶的生長發育、發蛾制種等正常,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和制種成績與對照相當,無明顯不良影響而且對4齡結繭率及健蛹率均比對照要高。初步分析這可能與飼養時的常規操作是否粗放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施用過虱螨脲的桑樹病蟲害相對較少,桑葉質量好病菌少,增強了蠶兒的健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