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強 薛君忠 劉浪
摘要:南川區農業生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總體原則,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地方黨政領導責任,確保不發生農業生產安全事故,確保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業;安全生產;措施
1 增強意識,強化監管責任
1.1 樹牢紅線意識,全面動員部署
集中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牢記“發展絕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專題學習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提升領導干部在規劃編制、項目準入等初始環節的“紅線意識”,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實施源頭治理、依法治理、工程治理、科技強安等治本之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結合實際制定本部門專項行動方案,主要領導定期聽取專項行動情況匯報,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動員部署,各分管領導要推動分管行業領域排查整治重點任務。專項行動期間,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要每月開展一次調研檢查或專題調度,組織研判重大安全風險,研究解決突出問題。
1.2 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工作保障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宣傳教育“五進”等活動,通過標語海報、宣傳視頻、群眾活動、新聞發布等多種方式,營造濃厚安全氛圍,提升農民群眾安全意識。積極宣傳排查整治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做法,曝光發現的重大隱患和突出問題。健全安全生產舉報獎勵機制,擴大有獎舉報知曉率、參與率,廣泛發動企業員工內部舉報和社會匿名舉報,著力提升舉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筑牢思想,履行主體責任
2.1 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整治
認真組織研究本行業領域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或重點檢查事項,細化落實排查整治責任,建立健全“日周月”隱患排查機制,科學制定“日周月”隱患排查清單,嚴格開展“日周月”隱患排查,做到全員發現并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強化重大事故隱患臺賬清單化管理,能立即整改的必須做到即查即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須明確責任人、措施、資金、時限和應急預案;重大事故隱患要實行“雙報告”制度,對排查發現和落實整改情況,要按分級屬地原則向監管部門及時報告。要深刻汲取各類典型事故教訓,舉一反三組織排查整治本企業同類事故隱患。
2.2 檢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對本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和落實情況組織開展檢查核查,重點檢查是否制定細化領導班子成員和所有層級、各類崗位從業人員(包括勞務派遣人員、實習生等)的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本次專項行動工作清單,是否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公示,是否開展安全生產責任制專題教育培訓,是否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開展考核獎懲,確保安全生產責任可執行、可考核、可追溯。
2.3 加強安全生產技術管理
按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加強企業安全管理。要根據需要聘請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家,強化對安全工作的技術指導,精準查找重大事故隱患、科學治理重大事故隱患,提高隱患排查和整改的質量。要組織規范編制各類安全技術方案、措施,嚴格審核審批,并組織對技術方案、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檢查核查。
2.4 深化一線崗位安全生產責任
聚焦一線崗位“兩單兩卡”(崗位風險清單、崗位職責清單、崗位操作卡、崗位應急處置卡),組織完善“兩單兩卡”內容,將記背“兩單兩卡”作為日常交接班和安全交底的固定內容,將勞務派遣人員和靈活用工人員納入“兩單兩卡”培訓范疇,將“兩單兩卡”掌握執行情況納入員工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推動一線崗位員工“知風險、明職責、會操作、能應急”。
2.5 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根據本企業主要風險,針對性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至少組織開展1次專題培訓,讓全體從業人員學習掌握應急處置措施和安全逃生路線;至少組織開展1次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高危行業領域企業每半年至少1次),切實提高從業人員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切實行動,確保服務到位
3.1 制定安全風險明白卡
按照屬地屬事原則,指導從業人員不足30人的企業制定安全風險明白卡,分類制定個體經營者安全風險明白卡,指導并督促落實隱患排查整治,掌握應急處置措施。
3.2 創新監管服務模式
堅持“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或安全專家為種植養殖企業提供重點檢查、安全評估、技術咨詢和安全培訓,幫助企業解決安全難題。創建一批種植養殖企業安全生產示范標兵并適時推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3.3 強化突出問題集中整治
綜合采取“改、搬、關”措施,努力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對存在一般安全問題的小微企業,要加快實施標準化改造和達標升級,引導和規范其健康發展。對經停產停業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微企業,要依法依規予以關閉。
4 依法行政,嚴格執法行動
4.1 明確排查整治任務要求
已出臺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的行業領域,可從現有判定標準中進一步聚焦提煉出本次整治的重點隱患;尚未出臺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的行業領域,要結合事故教訓,在方案中明確本次整治的重點事項。要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排查整治宣傳解讀,確保本行業領域各企業、各單位應知盡知。
4.2 建立執法責任倒查機制
建立安全監管執法責任倒查機制,嚴格執行“誰檢查、誰簽名、誰負責”,對明顯有問題卻未查出或查出后跟蹤整改不到位導致發生事故的,依法嚴肅追責問責,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執法檢查不嚴格、排查整治不力的,將進行通報約談或問責追責。
4.3 開展精準嚴格閉環執法
嚴格落實執法“清零”和“三個強度”提升要求,開展檢查診斷、行政處罰、整改復查的執法“三部曲”閉環執法。緊盯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企業,落實整改,嚴禁以罰代管、罰而不管。并且定期通報、約談、懲戒、停產整頓不合格企業。對于已經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的企業,依法不予行政處罰;對于整治不合格依然存在安全隱患或者已經發生事故的企業,要堅持“有案必查、一案雙查、三責同追、四不放過”,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同志依法實行“一案雙罰”;對于長期存在重大事故隱患且多次受罰的企業,依法上報予以關閉且落實主要負責人在同行業的禁入規定;對于涉嫌犯罪的企業,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5 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行動
5.1 強化責任落實
按照“三管三必須”和“誰主管誰牽頭、誰為主誰牽頭、誰靠近誰牽頭”的原則,明確監管責任、嚴格監管執法、落實防范制度措施、開展專項治理;建立健全鄉鎮(街道)農機安全監理員、村(居)農機安全協管員和農機合作社安全管理員等基層隊伍。
5.2 全面組織自查
進一步增強農機生產經營組織安全生產責任意識,組織學習農機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督促指導轄區內農機戶、農機合作社等生產經營組織對標對表開展自查,做到不落一機、不落一人。建立重大事故隱患臺賬,實行閉環管理。突出提升農機生產經營主體發現農機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風險隱患的敏感度,以及拒絕參與重大事故風險行為的自覺性。
5.3 強化宣傳教育
通過橫幅標語、鄉村“大喇叭”等宣傳載體,普及農機安全知識。運用農機安全事故開展警示教育,增強農民群眾的風險意識。引導農機從業人員參與自排自查,全面、細致地查找糾治各種事故隱患。將專項行動與“安全生產月”專題活動、農機事故應急演練等結合開展,統籌安排、合理推進。引導社會對專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監督,對有關情況反映及時予以回應。
5.4 開展專項排查整治
重點排查農機安全生產任務重、事故多發的地區,緊盯春耕、“三夏”“三秋”等農機作業高峰時期,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納入“兩個清單”并實行動態管理,迅速組織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徹底全面整改,對于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要明確責任人、具體措施和整改期限。要采取“四不兩直”等方式對轄區“兩個清單”制定調整、風險隱患對賬銷號情況開展暗查暗訪、突擊檢查或不定期線上調度。按照《重慶市變型拖拉機清零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做好宣傳教育、臺賬管理、聯合執法、注銷報廢落實閉環管理等工作,加快變型拖拉機清零進度。
參考文獻
[1] 張社霞.加強農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思路與措施[J].農業裝備技術,2018,44(5):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產品安全生產基本知識[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