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明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社會建設領域對于產業輸出方面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傳統模式,產業的發展也必須調整節奏和步伐,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畜牧業對于維持社會的物資供需穩定性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視和關注。尤其是對于山羊的飼養,必須加強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來預防和控制疾病。本文在分析當前飼養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的基礎上,主要深入探討山羊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控的策略,以期為山羊養殖業提供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山羊;飼養管理;疾病防控;策略
隨著畜牧業的迅猛發展,山羊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型動物。與牛肉和豬肉相比,山羊擁有獨特的市場價值,同時它們的營養價值也十分豐富,因此,可以對其營養成分加以深入研究,以期獲取更多的資源。隨著山羊飼養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已經成為當今畜牧業市場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山羊飼養規模的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需要有關人員加以重視,并及時解決,從而確保畜牧業中羊肉市場的健康穩步發展。
1 傳統飼養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分析
1.1 飼養管理
1.1.1 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傳統的山羊飼養方式是經過多代人的傳承才得以保留下來,主要采用自由放牧的方式。放養者把山羊放在山坡上,讓山羊以山坡上的自然植物為食獲得營養,而這種傳統的山羊飼養方式不僅體現出了小農經濟的特性,而且還能夠帶來快速的市場回報,滿足了農戶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收入需求。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山羊放羊行為嚴重損害了當地的生態系統,使得植物群落的數量急劇減少,同時還可能引發嚴重的水土流失,給生態系統的持續穩定性帶來了潛在的威脅,從而阻礙當地自然的發展。如果植物的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那么這個地方的農作物產量將大幅度減少,同時,土壤的肥力也將急劇減弱。傳統的山羊飼養方式會嚴重破壞當地的植被,并且對山羊的生存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無論是對于農業還是畜牧業,這些不利因素都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持續下去,山羊的規模飼養水平和農業種植業均將面臨嚴峻挑戰。
1.1.2 毀壞農田
在山羊養殖期間,如果應用傳統飼養管理方式,還可能會對附近區域的農田造成破壞性影響。其也和自由放牧有關,在采取自由放牧時,山羊可能會在途經農田時對其肆意踩踏、啃食,從而對農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擾亂了農業生產秩序。
1.2 山羊疾病控制
1.2.1 疫病類型多,防控工作力度不夠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最新協議分析,山羊主要會受到傳染性無乳癥、小反芻疫病毒感染、沙門氏菌病等30多種傳染病的威脅,這些傳染性疾病具有極強的傳播能力,并且死亡率極高;而普通疫病種類繁多,超過20種,其傳播速度快、潛伏期長,同樣具有較大的危害。隨著每年新型疫病的不斷涌現,固有的治療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經驗,使得防控措施無法得到有效的執行,逐漸加大了疫病大規模傳播的風險。
1.2.2 技術人員配置及綜合素質
由于農村防疫基礎設施不足,也阻礙了鄉村畜牧業發展。目前,由于許多地區沒有專業的診療設施和固定的防護站,再加上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相關部門也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當地的獸醫技術能力以及服務水平普遍較低,疫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不佳,缺乏抵御大規模的流行病和傳染病的機制。一旦疫情發生,且迅速蔓延,基層獸醫及防控部門往往錯過最佳的防控時期,導致大量的羊群死亡。
1.2.3 農戶防疫意識差
為了應對高發的傳染性疾病,政府每年都會組織當地的動物防疫機構為農戶養殖的山羊提供免費的預防接種服務,并定期給予有關預防接種的建議。然而,由于預防接種的覆蓋面較窄,密度較低,再加上商業疫苗的收費政策,許多缺乏預防意識的農戶不愿意自費進行預防接種。此外,在日常養殖期間,由于農戶沒有有效的進行消毒、檢疫和預防措施,導致許多動物無原因死亡,并且未進行無害化處理,從而使許多疾病無法在早期被有效地控制。
2 對策措施
2.1 應用放牧與圈養相結合
由于傳統的山羊養殖方式依賴于放牧,這種方式不僅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而且還極易導致山羊患上各種疾病。雖然這種飼養方式看上去成本并不高,但同時它也無法帶來顯著的回報。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同時提高山羊養殖的經濟效益,建議采取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方式來飼養山羊。為了保護山羊市場的穩定性,當地政府須制定適當的應急預案,并采取措施避免封山育林導致市場整體利潤降低。政府應該定期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前往當地,為山羊養殖戶提供科學的科學知識指導,讓他們了解自然放養方式的危害和不利影響,促進他們對政策的認可和配合。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同時也為了保障山羊養殖農戶的經濟收益,政府應該鼓勵當地農民采用混合養殖的方式,從而平衡生態破壞與經濟損失二者的關系。然而,將圈養與放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非意味著它們之間完全對等,農戶需要以圈養為主,放養為輔。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護生態環境,并為未來的農業和畜牧業提供良好的基礎。采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當地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還能有效降低山羊患病的風險。
2.2 修建養殖圈舍
農戶們可以通過在當地建造羊棚來飼養山羊。為了讓山羊能夠茁壯成長,在選擇圈養場所時,應該盡可能選擇地勢較高、氣候干燥的地方,這樣有利于山羊更好地適應圈養環境。為了確保圈舍的舒適性,還需要采取有效的通風和保暖措施。在養殖場的建設過程中,必須確保山羊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其面積應該是圈舍面積的2~3倍,以便羊群可以得到充分的活動,從而增強其抵御疾病的能力。
2.3 做好備草工作
在飼養山羊的過程中,主要食物來源為草,所以必須攝入足夠的草料,并且還要注意添加合理的精料,其中應以優質牧草為主。為了滿足山羊的生長需求,飼養者應該在草料中添加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以增強它們的免疫力,從而提高它們的健康水平。為了緩解山羊的應激反應,還需要給充足適量的維生素C、電解質和食鹽。為了防止枯草期草料發霉變質,應該對草料進行妥善的貯藏處理。
2.4 應用高床飼養
羊床的設計應該考慮到它的隔熱、隔濕和透氣性能,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山羊與糞便的直接接觸,從而降低常見疾病的發生。
2.5 維持養殖環境
為了確保養殖環境的衛生,應定期對圈舍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以減少污染物帶來的疾病,還應避免由于堆積時間過久而導致有害氣體的釋放。在夏季,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消滅蚊蠅和老鼠,以防止疾病通過這些渠道傳播,從而提高養殖環境的安全性。
3 疫病防控措施
當前,我國的山區草原畜牧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有助于促進全國各地山羊養殖業的整體生產力的增強,并且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山羊養殖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山區惡劣的飼養條件和缺乏防疫意識等問題的存在,山羊養殖業中經常會出現普通疾病頻繁、傳染病零星發散的情況,嚴重阻礙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和開發新型的疫病預防機制和防控技術迫在眉睫,以期可以降低羊群的感染和死亡率,從而為提升山羊的產量和銷售量帶來積極的影響。
3.1 引入羊只管理
為有效防止山羊疫病的蔓延,畜牧業從業者必須重點關注早期的預防和控制工作。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本地的資源,當地政府應該組織一支專家小組進行調研,以便深入了解本地山羊的特點及需求,并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引進的數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的消耗。在考察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引入的山羊的健康狀況,并不斷追蹤它們的來源、檢疫標準和運輸路線。交叉感染是導致羊群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嚴格控制新入場的羊只,確保它們來自防疫區,并且擁有完整的免疫標識。在運輸山羊時,由于可能會受到病原體的侵害,因此,為了確保安全,應該對新進山羊進行有效的隔離,必須及時為它們提供必需的能量。此外,還必須認真對待消毒防疫工作,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來進行消毒,并選擇適當的消毒藥物,以避免單一性,在確認新進山羊達到健康標準后,方可進行羊群養殖。
3.2 建立科學合理的防疫制度
3.2.1 山羊的免疫流程
(1)口蹄疫滅活疫苗
①成羊:對于年齡超過6個月的羊只來說,每年需要注射2次疫苗,分別選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疫苗選型為O型-亞洲型口蹄疫二價滅活疫苗,每次肌內注射1 mL。
②仔羊:種羊得到有效免疫的前提下,需要在
50日齡以及90日齡時進行初免以及二免,之后則根據成羊免疫流程進行處理。
(2)小反芻獸疫弱毒疫苗
對于新生羔羊需要在其達到1月齡時進行免疫,之后以3年為1個階段進行免疫處理。
(3)羊三聯四防疫苗
①大防: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需要對所有山羊進行預防性抗疫處理。
②母羊:在配種后30~40 d,進行1次強化免疫。
③新生羔羊:在日齡7~14 d內進行1次免疫注射,之后1個月再注射1次。
(4)山羊痘活疫苗
①大防:在每年的3-4月份以及9-10月份進行免疫接種,免疫作用期為1年,進行接種操作時,按照每只山羊0.5 mL的劑量皮注疫苗。
②羔羊:在其日齡達到45d時,可以在其尾根處進行皮下注射羊痘疫苗,之后和成羊接受相同的免疫處理。
(5)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氣氧化鋁菌苗
①大防:采用皮下注射或者肌內注射的方式,對月齡不超過6個月的山羊注射3 mL的疫苗,對于月齡超過6個月的山羊,則注射5 mL的疫苗,免疫有效期為1年。
②羔羊:采用肌內注射的方式對日齡30d的山羊注射3 mL疫苗。
(6)羊鏈球菌氫氧化鋁菌苗
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進行接種,接種部位為羊背部皮下,免疫有效期為6個月;對于月齡在6個月以下的山羊,接種劑量設定為3 mL,超過6個月齡,則將接種劑量調整為5 mL。
3.2.2 疫苗接種注意事項
(1)若是羊只體弱患病,則可暫時不接種,待其康復后再接種,防止應激情況的出現。
(2)妊娠母羊不宜接種疫苗,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孕期不滿3個月可以接種,但是依然會有流產風險。
(3)特殊情況除外,低于15日齡的仔羊不應接種疫苗,防止母源抗體能力下降。
(4)接種疫苗時,養殖戶務必謹慎選擇疫苗來源,并嚴格遵守使用說明書中的規定接種。
3.2.3 加強免疫
嚴格執行國家的防疫政策,并定期接種疫苗。遵循疫苗說明書的規定,并定期進行布魯氏桿菌病的檢測。還將與畜牧監督機構密切合作,以便更好地監管生產環境,并獲取專業的技術支持。為了保護羊群的健康,動物檢驗檢疫部門應該定期給牲畜接種疫苗。根據山羊的年齡段,合理選擇疫苗種類和注射方式,以確保它們能夠獲得最佳的防疫效果。在疫苗接種完成后,為了更好地評估疫苗的有效性,有必要對山羊的血液樣本進行細致的檢測,最終將結果匯總形成一份報告,以便為下一步的疫苗注射規劃提供依據。
3.2.4 定期驅蟲
在羊場,消毒防疫的關鍵在于驅蟲,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并且定期投藥,以達到最佳的驅蟲效果。此外,還要對飼養場地實施嚴格的消毒、清潔措施,以阻止病原體的再次傳播。使用驅蟲藥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遵守許多規定。在飼養山羊時,每年應進行3~4次驅蟲,在使用驅蟲藥之前,應禁止給山羊攝入任何食物或飲用水。次日清晨再使用,而妊娠母羊則不需要進行驅蟲。為了獲得更精確的驅蟲效果,建議首先對局部羊群進行試驗,然后再進行規模性驅蟲。通過使用左旋咪唑和吡喹酮,可以在每年的4月份將山羊體內的寄生蟲消滅;使用丙硫苯咪唑可以在每年6月份進行消化道中的寄生蟲;在8月份,多會應用貝尼爾和丙硫苯咪唑進行驅蟲處理;在12月份,一般會使用肝蛭凈和丙硫苯咪唑聯合驅除受阻型和感染性幼蟲。
3.3 改善防疫環境設施水平
要對山羊養殖場區的各個角落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為了防止病毒和細菌的傳播,必須嚴格控制入口防疫水平,做好人員、車輛和飼料的消毒管理工作,這樣才能有效阻止病菌的傳播。通過優化圈舍的地面結構,大大提高干濕分離的效率,并且完善清糞設施,以確保場內的糞便能夠及時處理;如果環境允許,可以建立一個疫病監測實驗室,以確保免疫的有效性,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養殖風險。
4 結語
加強對山羊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控的重視,不僅可以極大地提升山羊飼養的經濟價值,而且還能夠為維護畜牧業市場的穩定做出積極貢獻。在管理過程中,各方應該積極參與,既要遵守山羊飼養的基本規定,又要加強對疫病的防控,認真評估風險,以便根據當地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分析市場風險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以達到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畜牧業的發展對于國家經濟的增長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必須靈活調整策略,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孫曉華.繁殖期母羊飼養管理技術[J].農家致富顧問,2021(14):222.
[2] 張斌.雜交山羊的飼養與疫病防控[J].畜牧業環境,2021(17):63.
[3] 姚治,王獻偉,張子敬,等.太行黑山羊生長性狀測量結果分析與選育改良措施[J].河南畜牧獸醫,2022(13):3-5+24.
[4] 嚴向東.提升舍飼山羊養殖效益的技術措施[J].四川畜牧獸醫,202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