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晨露 郜梓茹 聞人菲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申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清除了非公有制經濟中制度規定方面的不合理部分,去除潛在壁壘,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加合理、開放、公正、寬松的環境。經過數十年不間斷的發展,民營經濟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雖然民營經濟不斷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國經濟在不斷追求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留下了不少弊端[2],同時在世界經濟長期處于結構調整、金融市場動蕩不穩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我國經濟的發展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環境,影響了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3]。因此,深入研究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現狀,探究河南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將有利于河南省民營企業針對自身提出解決對策,進而促進本地經濟的繁榮發展,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境[4]。只有營造一個能夠引導民營企業生產和創新的營商環境,才能真正促進民營企業的長期向好發展,從而使河南省的民營經濟邁向一個新的臺階,實現河南省經濟的崛起[5]。
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近年來不斷加大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民營經濟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長足進步。
截至2020 年末,河南省內民營企業數量達到1 247 318 家,增速為23.38%,占企業總數的比重約為94.18%。2012—2020 年河南省企業數量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河南省民營企業數比企業總數增加更多,在河南省企業總數中起到主導作用,民營經濟在河南省經濟總體中占有絕大部分比重,對河南省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可或缺。

圖1 2012—2020年河南省企業數量
2019 年河南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行業生產總值增加值的比重約為65.07%,占比超過50%(如圖2 所示)。河南省民營企業作為省內企業的主體,但對全省產值貢獻率相對較低,這表明河南省民營企業發展還未全面做大做強,目前應重視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圖2 2013—2019年河南省民營經濟增長趨勢
從出口貿易方面來看,河南省出口值近年始終呈增長趨勢,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出口所占比重不斷擴大[6]。2016—2020 年河南省民營企業出口情況見表1。由表1 可知,河南省民營企業出口值增長迅速,平均增長速度高達20%,民營企業的出口值占省內出口總值的比重連年保持增長態勢,說明河南省民營企業對河南省出口貿易的貢獻不斷增加。

表1 2016—2020年河南省民營企業出口情況
從產業分布上看,2019 年末,三大產業中對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貢獻度從大到小依次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三類產業分布占比如圖3 所示。由圖3可知,第二產業在2019 年末占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產值比重為52.84%,超過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產值的一半。與此同時,第三產業產值所占比重不斷提高,截至2019 年末,第三產業已經占到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產值的42.36%,雖然仍低于第二產業,但服務業的貢獻在不斷增加。

圖3 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三類產業分布占比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大環境出現了新的特點,民營經濟中隱藏的問題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過程中逐漸顯現,并影響著民營經濟的發展。
民營企業內部積累速度緩慢,只能為企業發展提供非常有限的資金,因此必須借助于外源融資,包括銀行信貸系統、資本市場、政府專項資金等。
首先,對于銀行來說,大多數民營企業資金實力較弱,經營風險較大,因此更愿意服務于國有企業。銀行貸款給民營企業時往往會增加限制性條款,以此來降低損失的可能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民營企業融資的難度。其次,對于資本市場,一方面,隨著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的設立,已逐步降低了上市融資門檻,但是能滿足現有板塊上市條件的民營企業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債券融資對企業信譽、凈資產有較高的要求,對民營企業發行信用債券增加了難度。最后,政府為拓展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為其提供專項資金,但這種融資渠道往往申請門檻高、審批要求多、審批時間長,短期內無法化解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
河南省內的民營企業多數為中小型企業,這類企業上市門檻高,大多會通過間接融資的方式籌措資金,但也面臨著重重困難[7]。首先,金融機構不僅要求企業提供抵押或擔保資產,信貸成本也較高。其次,不能滿足銀行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往往轉向民間借貸融通資金,但由于民間借貸利率較高,使得企業背負著較大的信貸成本,一旦經營不慎,將使企業陷入更加艱難的財務困境。
一是資信等級不高,目前河南省大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規模小、效益不佳、信用等級通常不高。二是信息披露不完善,許多民營企業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體系,信息透明度低。三是抵押擔保積極性不高,在有限的可抵押資產與高成本的第三方擔保壓力下,民營企業缺乏抵押擔保的積極性。四是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目前河南省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風險意識和完善的風險管控制度[8]。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創新成了打破經濟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然而2020 年河南省法人單位數為1 324 372 家,其中進行科研活動的單位數占比僅為0.45%。2020 年河南省100 強民營企業平均研發強度僅為1.31%,與之相比,京津冀地區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2.59%,長三角區域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2.19%。同時,以河南省100 家發展最優的民營企業為例,截至2020 年末,國際有效專利達到245 項,較上年增加49.39%,國際發明專利達到175 項,較上年增加38.89%。雖然河南省的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不斷進步,但總體來說大多數民營企業的創新是相對低層次的創新,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9]。
首先,需要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規則,明確股東、董事會、管理層等相關人員的責任[10]。另一方面,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執行上市公司內控制度要求,定期開展公司內部自查活動。其次,上市公司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第一,將社會責任的承擔納入公司未來的發展中;第二,通過制訂具體的規章制度與操作流程,落實社會責任承擔;第三,及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方便公司內外部監管。
一是建立健全信用制度體系,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二是建立產權主體和收益歸屬明確的現代產權保障制度,著力降低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成本;三是完善市場監管制度,優化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
建立完善開放包容的金融體系來支持民營企業的持續發展[11]。第一,繼續建立健全金融支持體系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應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拓展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提供更多更優的融資選擇,緩解資金壓力,優化融資結構;第二,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政府部門要提倡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的理念,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性信貸支持和財政支持力度。第三,引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創新產品和服務,創造出適合民營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并且大力優化信貸決策系統以降低信貸成本,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為民營企業構建全方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推進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快捷精準的在線服務。鼓勵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合力打造共享服務平臺,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政策信息傳遞共享等服務;推動建立互聯網信用信息擔保平臺。
首先,設立民營經濟科技創新專項基金,推動各級別實驗室及其他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開放,圍繞重點行業及其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民營企業自身也要重視創新對企業價值的提升,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其次,民營企業尤其是一些家族式企業和中小企業不能忽視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應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推進管理創新與管理體制改革,為民營企業的快速成長奠定基礎。一是推進企業管理與治理模式創新,引進現代科學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二是樹立戰略性人才觀,鼓勵人才跨區流動[12];三是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提升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加強對各類資源的融合貫通,將上、中、下游產業鏈聯合起來發展,形成產業鏈集群。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集群發展推進上下游產業深度融合;在原有產業鏈的基礎上促進新的產業鏈、資金鏈和價值鏈的形成與整合,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
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對中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實施減緩、減免政策。同時,各相關部門應繼續規范整治各類違規收費情況,減少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些非必要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