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榮|文
從綠汁江畔到大紅山下,70 年來,玉溪礦業在幾代人的接續前行中,紅色的奮斗基因歷久彌堅。歲月流金,七十又始,此刻,玉溪礦業正值最好的、最幸福的新時代。幸福從哪里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玉礦兒女給出了最堅定的回答。新時代的玉礦人繼續奮戰在戛灑江畔、哀牢山麓,以自加壓力的使命、迎接挑戰的實干、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晝夜兼程。
1953年2月15日,伴隨著國家“一五”計劃的建設大潮,易門銅礦(玉溪礦業的前身)應運而生,后更名為云南冶金第三礦、易門礦務局,2005年3月31日,易門礦務局“債轉股”整體改制組建登記注冊為玉溪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溪礦業”)。作為國家“一五”時期項目之一,一路走來,玉溪礦業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為國家及云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穿越七十年滄海跌宕起伏,玉溪礦業在傳承創新中,正以頑強的生命力,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易門銅礦地處偏僻,是中國銅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1953年2月,從祖國大江南北、四面八方來到礦山的開拓者們,不懼險惡環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易門銅礦人用自己的智慧,憑借自己的雙手,建成了礦山,立起了選廠,1960年開始投入生產,當年就生產精礦含銅5 055.59噸,實現利潤108.16萬元,在創造奇跡中默默挺起不屈的脊梁,擎起共和國金色的銅業大廈。
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到了20世紀末,礦山已探明的資源已近枯竭,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面對資源枯竭這一無法回避的事實,在綠汁江畔辛勤耕耘了幾代的礦山人矢志初心,做出“萬眾一心上紅山”的科學決策。礦山人艱苦奮斗,將礦山所積淀的厚重歷史文化延續到新平縣戛灑江畔哀牢山麓的大紅山,薪火相傳,后繼有人,讓礦山人的夢想得以延續和實現:
——1986年1月23日,首批243名建設者肩負整個礦山職工的重托,告別養育了兩代礦工的綠汁江,來到哀牢山麓紅河亞熱帶河谷新平縣戛灑鎮,懷著對礦山的熱愛,憑著對事業的信仰,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風餐露宿,披星戴月,一個月就實現了“三通一平”。
——1986年2月23日,大紅山礦“開坑第一炮”打響,這一聲雷鳴般的巨響,震醒了沉睡千萬年的大山,寂靜的深山峽谷從此沸騰,拉開了開發建設大紅山的序幕,吹響了催人奮進的號角。
——1992年8月24日,一期工程開工建設,1997年7月1日建成投產,設計生產能力為日采選原礦2 400噸。
——1999 年12 月26 日,二期工程開工建設,2003年6月26日建成投產,設計生產能力為日采選原礦2 400噸。

傳統巷道掘進
——2010年9月1日,西部礦段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9月26日投入試生產,設計生產能力為日采選原礦6 000噸。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延續著綠汁江幾代礦山工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2018年,大紅山銅礦承接了原玉溪礦業的職能,用智慧與汗水、拼搏與奮斗,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一路探索、高歌猛進:
——精益管理提質效。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以管理提升為抓手、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將強化內部管控作為提升發展質量的關鍵一招,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量、本、利、質量、安全、環保”六位一體的新型生產組織模式。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標體系”認證、安全標準化礦山建設、“六大系統”建設,提高了安全生產本質化水平。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要求,壓緊壓實疫情防控責任體系,杜絕失管漏管風險。樹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統籌安全與發展,在補齊短板強化體系中不斷提升本質化安全水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被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榮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技術適用推廣應用示范礦山”稱號。全面推進全要素對標工作,形成以凈資產收益率(ROE)和C3成本為主線的全要素對標指標體系,實施2020-2022年三年追標行動方案,ROE持續提升,C3 成本不斷下降,全面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公司市場核心競爭力得到增強。
——改革激發活力。認真貫徹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要求,有效壓縮管理層級,縱深推動資源要素重組整合,以深化改革的新步伐不斷塑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大紅山銅礦承接玉溪礦業職能,有效推進并完成“三供一業”移交工作,完成玉溪紅山球團減資退出工商變更登記,紅山球團“僵尸企業”項目處置取得圓滿成功,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職能移交工作。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從星火到燎原,從自覺到自強,玉溪礦業創新求強的腳步從未停歇。堅持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第一動能,歷史上創造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的“三強”(強掘、強采、強供)地下采礦方法和專業技術管理“150條”,1977年12月獲冶金工業部科技成果獎,1978年3月獲得全國科學大會表彰。至20世紀80年代,易門銅礦振動放礦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成為國內地下開采礦山技術管理的標桿。
進入21 世紀,玉溪礦業始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力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深化“產學研”合作交流,加快技術攻關。以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構建安全環保長效機制,推進“五化”礦山建設,深入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科技強安行動,實現“供電、供風、排水、通風、計量”五大遠程集控,建設“自動化控制、安全監測監控、技術管理、生產管控和經營管理”五個信息化平臺。
利用Mothur軟件對每個樣品的OTU數量(相似水平97%以上)進行計算,OTU數量可以代表樣品物種的豐度(Zhang M L,2009)。由表4可知,在所有樣品中,試驗4樣品OTU數量最多,對照組最少,這表明試驗組牛糞便中菌群的豐度很高,并且各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菌群豐度存在較大差異。
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創效貢獻,實現每年科技創效4 000萬元以上。推廣實施“低品位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實用新型技術,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中等穩固緩傾斜礦體大盤區空場嗣后充填連續開采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大紅山銅礦大規模集中強化開采技術系統、二步驟開采技術。在地下金屬礦高效、安全與智能化開采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支撐。建成高效采礦示范工程,研發的“多倉并聯高濃度連續穩定放砂關鍵技術”解決了傳統交替式放砂存在的諸多關鍵技術難題,“鐵精礦提鐵降硅技術”實現了鐵精礦品級從二級品到一級品的跨越。
玉溪礦業連續十年被評為“中國工業銅礦采選行業排頭兵企業”,先后榮獲“全國礦山效益十佳企業”,中鋁集團“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財務管理優秀企業”等榮譽,榮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 項,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 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1 項,云南省標準化創新貢獻獎1 項,“連續開采技術”入選自然資源部先進技術目錄。主持發布了國家技術標準《銅礦山低品位礦石可采選效益計算方法》《銅選礦廠廢水回收利用規范》兩項,有效專利45 項(發明11 項),計算機著作權兩項。
強黨建就是強發展,抓黨建就是抓效益。
玉溪礦業黨委堅持并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根魂”優勢,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團結奮斗、逐夢前行。
——突出政治引領,強化理論武裝。玉溪礦業黨委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筑牢國有企業“根”和“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建設與公司治理相統一,在參與重大事項決策中,確保黨委研究討論前置程序落到實處,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領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捍衛“兩個確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勇于自我革命、變革圖強,凝聚發展共識,匯聚奮進力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強化思想建黨,提高行動自覺。玉溪礦業黨委從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到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從推進市場化開放型改革到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從打贏提質增效攻堅戰到“三個一批”本質脫困,從接受上級的巡視、巡查到全方位問題梳理整改,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思想上轉觀念,賡續和傳承紅色基因,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轉觀念、強作風、敢擔當、重實效”解放思想大討論、“趕超標桿我能干成什么”和“汲取偉力創價值 對標爭先創一流”和“爭做深學細悟二十大標兵 爭當追趕超越建一流先鋒”大討論等活動,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匯聚奮進力量,引導全體黨員以更大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進企業改革發展。
——聚焦價值創造,實現深度融合。深入貫徹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樹立用改革發展的成果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鮮明導向,推進生產經營與黨建“雙百分”互為系數考核機制,推動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雙提升,引導各級黨組織圍繞企業中心工作抓黨建,對標超標創價值,實現黨建工作與安全生產經營同頻共振。各級黨組織圍繞生產經營重點、難點,與“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突擊隊”等互動,把提升基礎管理、增強競爭力、提質增效作為“兩帶兩創”工作的落腳點和試金石,突出短平快、小實新、急難險,以黨建品牌激發“紅色引擎”,激活“動力源”,生產經營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兩帶兩創”活動已然成為玉溪礦業黨建推動中心工作新引擎,2022年“兩帶兩創”立項58項,創造經濟效益1 700余萬元。
——黨建引領發展,聚焦對標改革。玉溪礦業黨委強化黨建對標、追標,“邁開步子走出去”,先后組織到紅塔集團、馳宏鋅鍺、云南白藥、仙福鋼鐵、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冬瓜山銅礦等企業進行黨建對標交流學習,借“他山之石”來攻自身之玉,推動公司實現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質量變革。開展“抓對標、促業績、謀發展”黨建技能比武、“黨建引領保安全、對標提質促發展”主題知識競賽、黨員“雙提升”等活動,做實“黨建+”品牌,以硬核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
時光荏苒歲月不居,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曾經,一代又一代的玉礦人,用青春采選憧憬,用汗水澆鑄理想,用辛勤耕耘企盼,用真情譜寫樂章。一路風塵,見證了中國礦產業的衰落與復興;一路高歌,創造了一個個聞名全國的礦業奇跡。
溯源玉礦人輝煌奇跡,來自信仰的光芒,理論的指引,來自組織力的強勁,團隊擔當力的壯碩,來自幾代礦山人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不息文化。“讓獅鳳山低頭,叫綠汁江讓路”是易門銅礦建設者在綠汁江畔“石壁陡峭的江河”的自然條件下攻堅克難、艱苦奮進的真實寫照。號稱“云南最美的公路”有108道拐,坡陡彎急。曾經,易門銅礦的建設者吃糙米飯拌咸菜,住干打壘臨時房,雨天“妻子炒菜、丈夫打傘”,晚上露宿夜幕下。他們用鑿巖機打眼,人推小礦車出碴,即使在這種簡陋的環境里,大家依然群情振奮、斗志昂揚,讓技術革新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用汗水與血水的融合創造出月掘進143米的當時全國紀錄。1965年,礦山生產和建設如火如荼,形成銅、鈷兩個體系的采、選、冶聯合企業。
“扎根礦山,為國效力”是玉礦人的無私情懷和道德境界。在綠汁江畔辛勤耕耘了幾代的礦山人,當老區資源枯竭,不忘初心,矢志奮斗,將礦山積淀的厚重歷史文化基因傳續到新平縣戛灑江畔哀牢山麓的大紅山,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從發展歷程來看,玉溪礦業形成了各時期具有時代特色的企業文化。在計劃經濟時期,培育和形成了“為四化建設多作貢獻的主人翁精神、敢于吃苦的硬骨頭精神、勤儉節約的艱苦奮斗精神”三種精神和“團結、自力、求實、奉獻”的奮進精神;21世紀初形成了“誠信團結、務實求真、以人為本、開拓創新”的創新精神,到紅山的“五棵樹”精神,“湯里面找味精”(意指原礦品位低,采選量大)的艱苦奮斗精神;2008年發布了包括《五色文化管理手冊》《員工行為規范手冊》《視覺識別系統規范手冊》在內的企業文化體系,提出“人本誠信,求真創新”的精神,在中鋁集團企業文化“四統一”要求下,玉溪礦業認真踐行中鋁集團“勵精圖治、創新求強”企業精神,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的“硬支撐”:
——歷史文物活起來。2020年建成開放的企業文化展廳內,一張張經典老照片勾起綠汁江畔的無限回憶,一件件原始老物件訴說著老一輩礦山人的奮斗故事。
——光影里追尋流金歲月。200余張照片定格時光、沉淀歷史的《大山追夢人》畫冊,濃縮了玉礦人七秩光陰不忘初心、奮力追夢的故事。
——紀錄奮進強音。即將發布的紀錄片《矢志初心,艱苦奮斗》,40 余名玉礦建設者講述了礦山人從綠汁江畔出發,到三家廠礦、鳳山礦、里士礦、起步郎礦、老廠鈷礦、獅子山礦、梭佐礦和易門冶煉廠、思茅山水、紅山球團的點點滴滴,真實記載了玉溪礦業70年的發展歷程。記錄玉礦人一路風雨跋涉,將個人命運、企業命運與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祖國建設緊緊密相連的歷史。
——國家工業遺產榜上有名。2020年,“易門銅礦”被列為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核心物項有蘇聯專家樓3棟、吊橋兩座、易門礦務局機修廠、礦務局客車庫、木奔選廠、木奔大橋、木奔變電站、綠汁電影院、鑄件木模等9大項,涵蓋了具有歷史、社會、技術、審美及經濟方面價值的易門銅礦工業遺產。

花園式礦山

玉溪礦業充填制備站
——思想鑄“銅魂”。編輯出版了理念故事集《五色魂》和《五色文化論文集》,制作了企業形象宣傳片《五色玉礦》《傳承鑄銅魂》,編發了《新時代 新思想 新理念》口袋書,公開出版發行了玉溪礦業黨員干部職工撰寫的66篇、25萬字思想政治論文集《答好新時代考卷》。2019年拍攝制作的短視頻《爸爸,等你回家》榮獲中鋁集團短視頻一等獎,2022年,兩個短視頻鏡頭被央視《新聞聯播》欄目采用。
“大山魂,你是心中燃燒的火炬,照亮腳下一路征程。”玉溪礦業將繼續從企業文化中汲取力量,用“心中燃燒的火炬,照亮腳下一路征程”,以文化引領和賦能高質量發展。
有一種責任叫作央企擔當。
一路走來,玉溪礦業積極履行國資央企使命,主動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從脫貧攻堅到精準扶貧,再到鄉村振興,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履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大戰大考中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既保社會經濟發展,又保人民美好生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彰顯責任擔當,在努力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提升中展現良好形象。
多年以來,玉溪礦業積極響應玉溪市扶貧開發攻堅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開展定點扶貧幫扶。包聯新平縣老廠鄉多個貧困村,積極參與支持社區和地方公益事業,先后參與戛灑江蔗區道路、戛灑過境大道,戛灑鎮教學設備設施改造、老廠鄉學校校舍建設等的建設,支援周邊村鎮“三通”和抗災救援。2008 年汶川地震,玉溪礦業1 006名共產黨員交納255 759元“特殊黨費”,5 270名干部職工捐款525 317.40 元,支援災區人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2009 年出資650萬元,與易門縣人民政府共同實施綠汁鎮木廠村委會水箐、小菜園兩個村民小組搬遷工程;2010年6月18日,向易門縣綠汁、銅廠、小街捐贈100噸大米;2011 年出資450 萬元,與玉溪公路總段共建易門縣木奔橋改造工程;2012 年3 月出資5 397 萬元,與思茅區政府合建那瀾至大平掌礦區的農村公路;2014年出資3 482萬元,與新平縣人民政府共同實施戛灑鎮大水井、丫么燈、魯胎莫、橫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選派干部到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羊拉鄉開展駐村扶貧;2016 年至2022 年,玉溪礦業先后向易門縣銅廠鄉、新平縣老廠鄉、大紅山社區捐資156萬元,用于建設蔬菜基地、修繕校舍、飲水工程修復和抗旱管網等建設。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全面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玉溪礦業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已走過70年風雨征程的玉溪礦業,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守家國情懷,必須時刻居安思危,必須長期艱苦奮斗,銘記如歌歲月,賡續紅色血脈,建功新的時代,續寫玉溪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