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陽 葉玲
11月28日,國務院食安辦舉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授牌儀式,紹興市成為繼杭州、寧波之后,全省第三個獲得這一國家級殊榮的城市。該市自2016年啟動創建以來,聚焦工作構架、效果、手段、機制等核心元素,打好“四位一體”組合拳,高質量推進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建設,全市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從71分逐年上升至87.69分,近三年食品抽檢合格率均穩定在98%以上,并在全省率先實現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市、區)“滿堂紅”。
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全市上下一盤棋”的創建格局
一是融入“發展大局”。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紹興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每年列入重要民生項目,予以強力推進。
二是深化“市縣聯創”。加強對已獲命名的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市、區)的動態管理,深入推進基層食安辦規范化建設,開展推試點、曬亮點、看示范,以點帶面,全市域推動“三級聯創”。全市實現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市、區)全覆蓋,累計建成11個“五星級”、60個“四星級”食安辦,實現“三星級”食安辦全覆蓋。
三是推動“社會共治”。通過開展多樣化食品安全宣傳和社會監督活動、推進食品安全科普基地建設等多種渠道,動員食品安全治理主體多方面、多層次地參與治理過程,努力營造人人參與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氛圍。1-11月,累計開展各類互動式食安科普宣傳活動數百場,投放宣傳品35萬余份,發送公益短信900余萬條,全面提升了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
二、內外兼修、提升質效,扛起“攻堅克難勇破局”的食安擔當
一是檢驗檢測提能。聚焦食品抽樣公平性、權威性不強,存在多頻次、重復性抽檢等問題,深化抽檢分離改革,構建全程質控體系。全市年度市縣抽檢經費逐年上升,抽檢監測批次超過每千人7件次。市食藥檢院每年投入300余萬元提能擴項,2 878個項目獲得認證資格,覆蓋98.54%食品檢測項目。
二是專業監管提效。聚焦基層監管主體量大面廣,專業監管力量配備不足等問題,加大設施設備投入,104個基層監管所實現執法車、執法記錄儀、快速檢測箱和掌上執法平臺等100%覆蓋;建立“5+1+N”業務帶教機制,開展抽樣檢驗、食安保障、電子取證等系列技能比武,定向培養后備干部,紹興食品監管人員專業化比例超70%,多次榮獲國家、省級獎項。
三是民生保障提質。聚焦重點場景,累計投入1.8億余元,實現5家農批市場和65家城區農貿市場全覆蓋,并納入農產品快檢體系,守牢菜籃子安全。聚焦重點隱患,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98億元,建成標準化農村家宴服務中心1 492個,實現全市103個鎮街2 210個村社食責險全覆蓋,有效推動農村集體聚餐規范化發展。聚焦重點群體,積極推進“陽光工程”建設,學校食堂“互聯網+陽光食堂”全覆蓋,萬名家長在線“云監工”;養老機構食堂陽光廚房完成進度達年度任務的117%。
三、注重方法、用活載體,樹立“守正創新爭一流”的精品意識
一是探索動態監管。開展市場監管總局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主要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監管機制。按照“通用+專業”原則,對食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形成閉環運行機制,達到對守信企業“無事不饒”,對失信企業“利劍高懸”的監管效果。
二是堅持數智賦能。全省首創特色食品作坊集聚發展智慧共治模式,共打造5個特色作坊集聚區,推動銀商合作,累計為作坊主授信16.3億元,項目成功入選“2023健康中國創新實踐典型案例”,通過“浙里食安”首批示范項目驗收;全國首創“校園食安智治”系統,打造省、市、縣、校四級貫通、政府、學校、企業、家長四側打通的多跨協同集成體系,實現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全覆蓋率應用,榮獲“全國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十大優秀案例”。
三是實現全鏈追溯。在全省率先推動GM2D(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全鏈應用,實現食品原料、企業加工環境、產品倉儲物流、銷量、問題產品追溯、消費結算等信息“碼”上查詢。全市特色食品“一黃一白”共11個品種實現“一物一碼”,派碼總量達1 077萬余個,消費者掃碼次數達319萬余次。該項工作列入GM2D浙江示范區重大階段性成果,在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之江數字貿易主論壇上發布。
四、完善機制、融合要素,凝聚“監管執法一體化”的向心力
一是推動督考融合。建立健全督考獎懲機制,市委市政府將示范創建等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市政府與對區縣、部門的年度績效考核和各級黨委政府督查事項,作為人大監督、政協協商重點,列入紀委執紀立項內容;每年對食品安全先進集體和個人及時表彰獎勵,激勵干部干事作為。1—11月,市委市政府共開展食品安全督查21次,表彰先進集體2個、先進個人13名。
二是加大治理協同。全省首創“5+X”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會商機制,定期會商分析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研究制定專項整治方案,統籌相關部門快檢抽檢、監管執法和刑事打擊等優勢力量,開展聯合行動,有效肅清各類食安風險隱患。1—11月,各部門協調開展了“散裝熟食”“綠劍”“迎亞運 保安全”等一系列專項整治,累計查處食品行政處罰案件3 104件,案值259.16萬元。
三是深化機制聯動。建立公安+市監、檢察+市監、法院+司法+市監行刑銜接三大機制,成為全省唯一實現公檢法聯絡機構全覆蓋的行政執法機關,破獲了多起食品大要案。3月以來,偵破近三年全市涉案金額最高、違法犯罪嫌疑人最多的制售偽劣黃酒案,涉案總額達4 600余萬元,為本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凈化了市場環境;6月,破獲的跨省制造銷售有毒有害豆芽案,涉案金額超2 000萬元,獲省政府領導批示、公安部掛牌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