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鳴山

近些年,各個書店轉型爭做網紅,以高顏值設計、創新性活動、多元化業態等持續賦能,融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引導大眾參與的同時,用強體驗的營銷模式培養大眾在書店的消費習慣,拍照打卡、文藝活動、明星見面……各種營銷策劃層出不窮。究竟是什么樣的魔力令這些書店浴火重生,重新吸引消費者呢?
有著“最美書店”之稱的鐘書閣,在重慶的一家店,設計風格與魔幻重慶的元素相似,整個書店盜夢空間般的獨特存在令人稱贊。在成都,鐘書閣將山河壯麗的氣魄搬入室內空間。壯觀、優雅、大氣的藝術景觀是鐘書閣對讀者最好的贈與。
無獨有偶,西西弗書店高顏值的室內設計同樣令人稱贊:以文字的演變為故事脈絡,書店處處細節皆美皆學問。消費者可以在這有限的空間里感受到無限的魅力。
這些書店美輪美奐,人們紛紛慕名而來,拍照打卡,產品的實用性早已不是所有消費者看重的唯一標準。
顏值已成為消費者對產品的重要評價標準,甚至成為品牌產品的新生產力。因此,當下的網紅書店將美學與創意結合,將藝術融入空間,打起有格調有個性的顏值牌,是它們求生的必要手段。
當然,除了靠顏值去吸引流量,網紅書店還能通過超強的視覺營銷將初次到來的普通顧客轉化成消費者甚至忠實粉絲。書店將風格色調、空間布局、貨品展示和元素設計,與消費者對所售商品的認知相結合,用視覺暗示來提高顧客消費概率,同時還能傳遞書店的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形象。
書店利用整個場景營造的視覺盛宴,與顧客產生深層次的交流,傳遞書店的精神文化,讓顧客不自覺地愛上書店,購買書籍或其他產品就是水到渠成了。
以顏值引流,以空間沉浸,以視覺營銷,便是網紅書店的營銷秘訣之一。
西西弗書店的董事長金偉竹表示,西西弗做生意面向的不僅僅是文藝青年或城市閱讀精英,而是所有人。
據統計,中國人均紙質閱讀量為4.7 本,其中包括所有學生一年學習的幾十本教科書,才達到美國人均閱讀量一半的水平。由此看來,書的存量市場在國內已然是紅海一片,更何況線上購物的優勢更是把書店原來的消費者直接搶走了。
因此,如今網紅書店的定位轉型,都是將書店的功能性進行延伸,接納更多類型的顧客。比如書店的設計雖然有格調,但是擺放的書籍已放下架子,少兒類、生活勵志類賣得最多,有的還設有親子活動和親子體驗區。以趣味的體驗活動將親子體系融入店中,不僅可以抓住高消費力的兒童市場,還能將家長一并留住,將其轉化成書店的客戶。書店不再只是為了買書學習知識的地方,更像是一個針對大眾開放的綜合性的文化體驗場所。
雅俗共賞,討好大眾,寓教于樂,可謂網紅書店重新定位后營銷的高明之處。
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說:“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里面的內容和所表達的生活方式。”如今的網紅書店已通過重新定位,將自身打造成綜合性的文化體驗場所,而場所中各類創新、新奇、稀缺的文化體驗更是書店們創新營銷的智慧。
西西弗、言幾又、鐘書閣這樣的書店一年會舉辦上千場次的線下活動。活動不局限于讀書會、講座,還包括各種各樣的音樂、藝術、電影沙龍,以及各種各樣的分享,還有各種展覽、市集。甚至還有跨界聯動,而邀請作家及明星出席也是家常便飯。明星效應為書店既帶來了流量與知名度的提升,還有品牌的升級,更能培育消費者對書店的忠誠度,為書店之后的消費轉化提供更多可能。
鐘書閣推出的親子體驗活動“書店奇妙夜”,可以在書店里搭帳篷、講故事、尋“寶藏”;相親交友活動“書香婚禮”“書香鵲橋”,更是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消費者與書店的情感聯系與用戶黏性。
在活動策劃創新之外,網紅書店在業態模式上的創新同樣值得借鑒。比如言幾又書店早已從“書店+咖啡+文創產品”模式,慢慢發展到包括設計產品、主題餐廳等功能的2.0 模式。如今,言幾又進入3.0 模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創街區、設計師工作空間、文創項目孵化、閱讀主題酒店、旅游民宿、照相館、兒童服裝店、健身俱樂部等,不斷刷新著“書店+”模式的天花板。
通過豐富的業態模式創新,書店正在構建各類消費場景,全面融入消費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