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英,黨興旺
(1.鄂爾多斯職業學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2.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改革要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升教師“雙師”素質,加強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教”改革貫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事關我國高職教育誰來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在新時代高職教育改革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產業變革及新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高職教育應立足新發展階段的時代高度,以提升教師素質能力為切入點推進教師改革,解決好“誰來教”的問題,踐行立德樹人使命。以聚焦職業崗位需求為切入點推進教材改革,解決好“教什么”的問題,全面提升教材質量。以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為切入點推進教法改革,解決好“怎么教”的問題,探索適合高職院校新型人才培養方式的教法,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為響應和貫徹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改革部署,我院全面啟動了課程改革與建設項目,結合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特點,探索“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改革與實踐:在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改革中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踐行立德樹人;開發對接職業崗位需求的教材資源,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實施實驗導向的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故教師是“三教”改革的關鍵。因此,要提高高職教育水平,進行高質量的教學改革:首先提高教師團隊教學水平,踐行立德樹人使命,推進教師改革,解決好“誰來教”的問題;其次推動企業工程能工巧匠和高職院校教師雙向流動,建立師德高尚、勤于更新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善于靈活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師團隊,提升教師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1.1 與當地化工企業合作
構建由化工行業企業技術能手、職業院校教師共同組成的“混編教師團隊”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可以以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坊等方式合作發展,共同探討、溝通、交流、互學互助、分工協作,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師專業教學創新團隊,提高教師團隊聯合指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水平,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基礎化學教學隊伍。
1.1.2 鼓勵專職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踐,參與企業技術研發
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構建高職教育師資培養課程體系,開展個性化“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以考查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為主,完善“雙師型”教師評定、聘用、考核等評價標準。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教師發展規律的培養計劃和激勵制度,鼓勵中青年教師到化工企業實習,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如根據學校教學安排,教師利用學期或假期到校企合作的企業崗位實習或調研;定期組派教師到其他優質高校學習,學習相關的教學技能;參加學科建設學術會議,掌握學科最新教學前沿內容等。
1.1.3 聘請企業教師到校授課
學??善刚埰髽I的技術能手、專家擔任兼職教師,積極深入校企合作,形成學生實習與就業合作、企業教師參與教學合作、教師參與企業技術合作等多種合作方式的格局。
教材是“三教”改革的載體,高職若要進行高質量的教學改革,需要開發體現高職教育類型特征的好教(學)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首先調研化工企業崗位職業能力需求,提煉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引入探究型、設計型以及綜合型的實驗內容,形成若干“驅動+”的教學項目;其次設置課程的實驗項目和學習任務,開發設計驗證型實踐項目、開放性實踐項目和創新性實踐項目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方案,構建基于企業工作過程的高職基礎化學課程體系,開發對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的教材,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1.2.1 選取貼近企業工作實際的實驗內容作為基礎化學課程教材的典型實驗項目
基礎化學課程中實驗項目很多,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這些實驗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多數是形式單一的,因此需要選擇能夠整合基礎化學課程知識和技能的典型實驗。
為選取貼近企業工作實際的實驗內容,對本地區煤制油、煤制甲醇等多家化工企業進行了調研,并對我校5 屆畢業生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對企業現場技術人員、專家和畢業生的調查,結合化學檢驗工、食品檢驗工等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要求,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取了貼近企業工作實際的典型實驗項目作為基礎化學的教學內容,有側重點地確定了實驗項目和學習任務(表1)。同時,結合相關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構建典型實驗導向的基礎化學課程體系。具體來說,通過調查職業崗位需求→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方案(根據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 →設置課程的實驗項目和學習任務,將基本理論融入具體的工作任務中。

表1 典型實驗項目的選取
1.2.2 開發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教材,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校企合作雙方共同編寫教材,確保教材內容貼近企業工作實際,將新工藝、新技術、新規范融入具體教學中,并將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工藝規范、工程案例等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為切入點推進教材改革,提高教材質量,解決好“教什么”的問題。現階段基礎化學教材忽視了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導致教材在內容安排上理論內容多、實踐性和應用性內容相對較少,產業新工藝、新技術、新規范融入不充分。
我校打破學科體系,以化工企業生產需求為導向,推進產教融合,將行業企業技術標準、流程規范、典型案例等融入課程教材中,以實際的生產工作過程、真實案例等為載體組織教學單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適應項目學習、模塊化學習、案例學習等不同學習方式的要求,增強教材的模塊化、情景化、動態化。在教材中,選取貼近企業工作實際的典型實驗項目,以常規實踐教學項目為基礎,引入探究型、設計型以及綜合型的實驗內容,形成若干“驅動+”的教學項目,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和創新的能力,開發對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的教材,體現職業特色和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1.2.3 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資源
活頁式教材其實是模塊化教材,是教材的組織模式,以活頁形式自由靈活地組織教材內容,職業教育教材內容要根據產業變化而及時變化,體現出目前新技術的應用、工藝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的變化和新工藝帶來的全新工作內容。
教材如何適應這些產業變化,是高職教育教材建設中的難點。為解決這個難題,高職教育教材在內容結構上必須具有靈活自由組合的特性,而活頁式教材正好符合這一特性,可以實現教材內容的靈活撤換。
列職業能力清單是教材實現模塊化、活頁式的重要前提,對職業能力進行模塊化教學處理?;铐撌浇滩脑O計的最終目標就是針對每一個模塊進行設計,分解為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掌握了該學習任務對應的一項或幾項職業能力。
另外,開發立體化教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選取一大批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教學項目和案例,建立數字化、動態化、立體化教材和教學資源庫。如此,開發對接職業崗位需求的教材資源,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可以有力推動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改革,培養適合企業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以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為切入點推進教法改革,探索適合高職院校新型人才培養方式的教法,解決好“怎么教”的問題。嘗試在基礎化學教學中實施實驗導向的教學模式,采用探究、開放式的理實一體教學法,改革以往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真正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理念。采用探究、開放式的理實一體教學法,教師創設各種學習情境,在工作情境中展開學習過程,以職業標準為參照,強化技能訓練,科學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特色,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實驗前,指導教師提前兩周布置實驗任務,進行任務描述,學生按照項目內容和要求,查閱資料分小組擬出任務方案,其中包括相關知識點,所需設備儀器以及化學試劑的數量、規格、使用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實驗條件、注意事項、實驗結果的預計等等。實驗前,教師與學生一塊進行任務分析,解讀國家標準,一起研討小組擬出任務方案的可行性,確保在實驗前由學生主導設計的任務方案具有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性。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按化工企業工作實際過程設計學習過程,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展開學習過程,按企業實際工作的邏輯順序,完成圍繞企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設置的實驗任務。在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學生按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教師進行現場指導。教師根據完成工作的需要,穿插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核心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關鍵的操作技能、操作規范和關鍵知識,及時糾正學生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或不規范操作,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重點放在學生實驗安全、實驗操作規范上。對實驗失敗的同學及時引導其調整實驗方案,對實驗思路做出改動,鼓勵其重新開始實驗,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在完成的工作任務過程中,構建屬于自身特有的工作經驗和工作知識體系。
實驗結束后,指導教師檢查小組學生的實驗結果和實驗質量,對小組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客觀的評價,同時提出要求:查找出每個實驗的相關文獻值和企業實際數據,與自己實驗測定的結果進行比較,培養學生動腦與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和創新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每小組對自己的實驗過程、結果數據等以小組座談的形式進行總結,并對實驗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進行總結;每人寫一份實驗報告,主要包括實驗方案、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及記錄、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等等。
綜上所述,在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改革中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構建由化工行業企業技術能手、高職院校教師共同組成的“混編教師團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開發對接職業崗位需求的教材資源,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實施實驗導向的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培養出適合化工企業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