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杰
(昌邑市消防救援大隊,山東 濰坊 261300)
預防化工火災事故的風險管理研究在化工行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化工行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在生產過程中常涉及大量的化學物質,如易燃、易爆以及有毒有害物質,一旦發生事故,不僅可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有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對周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污染和破壞,引發社會公眾的關注和不安。因此,為了遏制火災事件的發生,必須采取必要的風險管理措施來預防和應對火災事故的發生。
首先,化工行業涉及各種化學物質的生產、儲存和運輸,這些物質具有不同的燃燒性和爆炸性,一旦發生事故將帶來嚴重后果;其次,化工設施通常規模較大,設備復雜,管理難度較高;再次,化工過程中可能存在著高溫、高壓、腐蝕性介質等危險因素,增加了火災風險[1];最后,化工行業的火災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還可能引發環境污染和人員傷亡,對社會和經濟都造成重大影響。
火災引發的煙霧、高溫和火焰可以迅速破壞工廠、倉庫和辦公設施等企業財產,導致生產線中斷、設備損壞和原材料的損失等風險,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企業要付出巨額資金修復和更新設備,重新采購原材料,恢復其他基礎設施,重建生產能力,這會給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艱難的挑戰。
為了能夠有效解決火災事故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化工企業引入火災風險評估是尤為必要的。火災風險評估能夠幫助企業全面了解火災風險程度,發現潛在的火災隱患和薄弱環節。通過對火災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可以提前預知可能的火災風險,在事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減少火災發生的概率[2]。同時火災風險評估可以幫助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和制定合理的防火措施,通過對各環節的風險評估,企業可以了解到哪些區域、哪些設備或過程存在較高的火災風險,根據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加強相應的防火措施。例如在高風險區域增加火災報警設備和滅火設備,有效利用資源,提升火災防控能力。
化工行業涉及各種化學物質的生產、儲存和運輸,這些物質具有不同的燃燒性和爆炸性,一旦發生事故將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對化工企業的火災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全面了解潛在的火災隱患和危機,有助于確定化工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火災風險因素。其中內部因素包括工藝、設備、材料等,如高溫、高壓、易燃物質等;外部因素則涉及環境、氣候、人工干預等,如大風、雷電、操作失誤等。通過對這些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并結合歷史火災案例和事故報告進行綜合評估,化工企業可以準確了解火災風險的來源和程度。
例如針對火災風險識別和分析,可采用風險矩陣分析,將火災發生概率和火災后果進行定量評估,并將其綜合成一個風險等級,用于指導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優先級的確定。風險矩陣分析法如式(1):
式中:R為風險值,表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后果的結合;L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為事故后果的嚴重性。
R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越大,風險越大。假設有一個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根據歷史數據和企業內部風險評估,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為0.1(即10%),事故后果的嚴重性S為100(即非常嚴重)。使用矩陣分析法計算風險值如表1 所示。

表1 化工火災風險值
最終得出,化工企業風險值R為:R=L×S=0.1×100=10.0。
這意味著該石油化工企業存在10.0 的風險值,即存在非常高的危險性。因此,該企業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減輕事故后果的嚴重性,從而降低風險值R。比如采取加強設備維護、增強員工安全意識等措施。定期進行設備的檢查和維護,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并對關鍵設備著重檢查。建立設備維護檔案,記錄設備的維護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有足夠的資源可用。制定逃生和疏散路線,確保員工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安全地撤離。
化工火災事故的風險等級評定可以通過分析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來實現。這些風險因素包括物質的可燃性和爆炸性,操作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和反應條件,以及可能導致火災的外部因素如電器故障、靜電等。根據潛在風險的嚴重程度和發生頻率,可以將火災風險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以便區分和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化工火災事故的控制策略要從源頭、傳播途徑和危害角度進行綜合考慮。
針對源頭控制,嚴格選用低燃點的原料,盡量避免使用高燃點的物質,從而降低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優化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減少設備故障和工藝異常情況的發生。
在火災傳播途徑方面,采取適當的隔離和分離措施,減少火災的蔓延和擴大。設置防火墻、采用耐火材料進行隔離、合理規劃設施布局和通道設計等,安裝有效的防火墻和防火門,阻止火勢的蔓延。同時,對廠房、倉庫等建筑物進行合理布局,避免因建筑之間的距離過近而加速火勢的擴散。配備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其他滅火器材,以便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及時撲滅火源。對廠區內的可燃氣體和粉塵進行監測和控制,避免因泄漏和擴散而加速火勢的蔓延。對可能發生的火災事故進行模擬計算,并評估其對周邊環境和人員的影響。
針對危害角度控制,對可能發生的火災事故進行模擬計算,并評估其對周邊環境和人員的影響。通過計算機模擬軟件對火災事故的后果進行預測和分析,以便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化工火災事故預警項目如表2 所示。

表2 化工火災事故預警項目
針對現有的化工火災事故預警項目,要在廠區內設置緊急集合點和逃生通道,保證工人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脫離危險并減少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緊急集合點是工人在緊急情況下集結和等待進一步指示的地點,通常位于安全區域。逃生通道則是提供工人從危險區域迅速安全地撤離的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
某化工企業發生火災,消防隊接到報警后立即趕往現場。事發時,企業儲罐區內一儲罐異丙醚發生泄漏,泄漏的異丙醚在接觸空氣時導致爆炸,引發火災。火勢迅猛,很快蔓延到附近的化工儲罐,附近的村莊也受到了波及。
根據現場情況,消防隊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以控制火勢并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應急預案制定步驟如下:到達現場后,消防隊要對火勢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火源位置、火勢大小、燃燒物質以及周邊環境等,判斷滅火設備是否足夠,并及時向企業應急管理部門報告[3]。同時,要設置警戒線防止未經許可的人員進入火場,確保滅火工作的安全進行。消防隊及時趕往火災事故現場后,根據火災種類和增派的人員、滅火設備設施狀況,由消防隊劃分行動范圍,展開火災營救行動。在撲救過程中,消防員必須密切觀察火勢狀況,及時調整消防預案,確保消防效益最優化。火勢撲滅后,消防隊需要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火災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
滅火的第一步是控制火源。在火災現場,應該迅速確定火源的位置和類型,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隔離或消除。對電器火災,應立即切斷電源,并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對油類火災,可以使用泡沫滅火器或沙子撲滅,但要避免使用水,因為水可能會使火勢擴大。火災發生時,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向消防部門報告火災情況和地點,并等待消防部門的到來。在疏散人員時,應該遵循“低姿勢、快速度”的原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快離開著火區域。人員撤離后,應安排專人負責接應和引導消防車和消防員進入現場[4]。
在火災現場,滅火器材的使用是尤為重要的,不同的滅火器材適用于不同的火源和場合。干粉滅火器適用于撲滅固體物質火災、液體火災和氣體火災;泡沫滅火器適用于撲滅固體物質火災和液體火災;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于撲滅固體物質火災和帶電設備火災。在使用滅火器時,應該注意安全,避免使用不當導致的意外傷害。火災撲滅后,需要對火災現場進行清理和檢查。最終,當前企業火勢得到了有效控制,企業也已深刻認識到化工火災事故的嚴重性,并采取了預警措施來預防類似事故的發生。預警措施包括預警級別劃分、預警信號發布和預警響應措施的實施。火災事故預測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火災事故預測結果
這些措施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潛在的火災風險,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或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合理地制定預防、檢測、報警、滅火措施,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化工火災事故的發生。當事故發生時,及時切斷事故源、組織撤離人員、啟動應急救援計劃、進行事故調查和分析,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的損失和影響,確保化工企業的正常生產和員工的人身安全。為提高化工企業的整體消防安全水平,化工企業應該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強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不斷加強設備和人員的消防培訓,增強全體員工的消防意識,以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