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樊海寧
中圖分類號:S665.2文獻標識碼:B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4.029
涇河流域栽植柿子歷史悠久,自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以來,山臺地建成的柿子基地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并為防止流域內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發揮支撐作用。近年來,柿子園管理存在品種結構單一、樹體放任生長、結果部位外移、肥水管理粗放等問題。表現在果實個頭較小,達不到柿餅加工標準,成熟期比較集中,儲存能力有限,鮮食市場競爭力弱,造成果品經濟效益低下。部分群眾對柿子生產失去信心,對果園投入不足,制約著柿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筆者從品種調整、土壤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與病蟲害防控、創新經營模式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品種結構單一,效益提高受到限制 柿子基地以尖頂鮮食柿子為主栽品種,引進富平尖柿品種數量較少。尖頂柿子的特點是皮薄無核,果實扁圓,個小色紅,是適宜鮮食的優良品種。但成熟期相對集中不利于銷售,現有柿子加工企業僅以柿餅為主,因其果個偏小,不適宜加工柿餅,小個鮮食品種出現滯銷現象。柿子干、柿子醋、柿子酒等深加工產品有待開發。
1.2 土壤肥力低下、含水量偏少 柿樹生長季節多半是干旱半干旱氣候,雨養生態型效益明顯,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田間年持水量偏低。山臺地土壤貧瘠,養分含量少;柿子園不按管理標準進行配方施肥,肥力不能滿足柿子樹生長結果需要,導致樹體生長緩慢,果個偏小,柿子產量及質量降低。
1.3 樹體管理粗放 從幼樹開始放任生長,沒有實施拉枝等管理技術,幼樹掛果時間延遲。盛果期樹體整形修剪重視不夠,放任主干、主枝自然生長,樹體主干生長過高,主枝基角小,結果枝組沒有及時更新復壯,樹膛內部空虛,結果部位外移,造成產量低,采收困難。
1.4 花果管理基本缺失 柿樹掛果后,疏花疏果技術得不到落實,大小年結果現象嚴重,大年產量大,果個小商品價值低,且樹體易衰老;小年樹掛果少,枝條營養生長旺盛徒長枝多,形成樹冠郁閉,通風透光不良。
1.5 果園發生病蟲危害 柿子的主要病蟲害是柿角斑病、柿炭疽病及柿蒂蟲。1)柿角斑病常為害葉片和果蒂,葉片、果實提前脫落,影響果樹當年產量與養分儲存。2)柿炭疽病感染果實后,前期幼果發生黑斑點脫落,降低座果率,采收期染病使果實失去商品價值。3)柿蒂蟲是果實的主要害蟲。第1代幼蟲在5月下旬開始蛀果,于果蒂和果實基部吐絲纏繞,使柿果不脫落,被害果變成灰白、最后發黑干枯。第2代幼蟲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開始危害,柿果變紅、變軟而脫落,造成柿樹減產減收。
2 對策
2.1 引進優良品種,使品種結構多樣化 選用優良品種接穗,春季進行嫁接改造,使柿子基地品種多樣化、區域化,實施鮮食品種+加工品種、圓形品種+方形品種+尖頂形品種、不同顏色具有觀賞性的品種組合。將柿子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最大化。
2.1.1 優質鮮食品種 1)磨盤柿。果實扁圓,腰部具有一圈明顯縊痕。果個大皮薄,平均單果質量230 g,最高達500 g。果頂平或微凸,臍部微凹,果皮橙黃至橙紅色,果肉為淡黃色,成熟后適宜鮮食。2)羅田甜柿自然脫澀的甜柿品種,秋天成熟后可直接食用。其個大色艷,身圓底方,皮薄肉厚,甜脆可口,是適宜鮮食的優良品種。3)雞心黃柿屬耐儲藏品種,色澤比較紅艷。雞心黃柿因其果實形狀狹長豐滿、似“雞心”狀而得名,皮薄無核,肉豐蜜甜。
2.1.2 具觀賞性品種無核方柿 因呈方形且無核而得名。柿果色澤美麗,甜美爽口,澀味極輕。
2.1.3 適宜加工品種富平尖柿 為優良加工制餅品種,果實汁液多、肉質致密、無核或少核、纖維少、果肉橙黃色。果個中等,大小較一致,平均單果質量155 g,長橢圓形。
2.2 加強肥水管理,平衡柿樹生長結果
2.2.1 深翻施基肥 在秋季至土壤封凍前需要擴翻原來的定植坑穴,寬50 cm、深30~50 cm,3~4年對全園深翻一遍,促進根系生長。同時施入充足有機肥,特別是小年掛果樹,為開春大年掛果柿樹提供充足養分。果實采收后,按長1.5 m、寬0.5 m、高0.5 m標準開挖環狀施肥溝,施入50 kg腐熟豬、牛等農家糞肥/株+1.5 kg鈣鎂磷肥/株,與表土充分混合,回填施肥溝內。柿樹進入豐產期,按純N 6.5 kg、純P2.5 kg、純K 0.6 kg/667 m2進行配方施肥,并澆足水。
2.2.2 柿園行間種草(覆草) 行間留足果樹營養帶進行種草,刈割后深翻,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種草、覆蓋秸稈作物改變園內小氣候,調節果園土壤溫度、濕度,覆蓋的枝葉腐爛后增加土壤有機質,從而提高土壤肥力。
2.2.3 生長季追肥 1)掛果樹大年早春進行適量追肥,避免坐果量大而影響果實質量。樹體進入花芽分化時,要施足氮肥促進花芽分化,確保來年的花芽質量。2)小年結果樹果實承載量低,柿樹萌芽或開花過程中,要追施足量氮肥,提高座果率,花芽分化之前不需要進行追肥,避免加重大小年結果現象。
2.2.4 抗旱保墑 柿樹萌芽前、開花期、幼果膨大期是三個需水高峰期,如果降雨不足,影響當年和來年的果品產量、質量。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灌水抗旱系統。按面積修建足夠的集水雨窖或簡易水塔,保證干旱時有充足的水源澆灌。2)推廣使用“水肥一體化”保墑集成技術。在柿樹行間實施微起壟覆蓋地膜(覆草)進行保墑,同時在壟邊緣沿地膜兩側開挖溝槽集留雨水,將秋季降雨匯集在溝槽儲存于土壤中,次年開春及夏季缺雨時吸收利用。
2.3 適時進行整形修剪,增加果品收入
2.3.1 夏季修剪 1)摘心:摘除柿樹新梢幼嫩部分,促進發枝使幼樹成形結果。2)回縮:短截多年生枝,更新柿樹骨干枝與枝組,注意合理控制回縮量。3)疏枝:對樹冠內的競爭枝、徒長枝進行剪除。4)短截:對新生枝條進行短截,刺激萌發新枝,增加分枝數量,促進衰老樹更新復壯。5)拉枝:主枝長度70 cm時進行拉枝處理,使主枝基角≥70海Χ雜謨資髟縉誚峁哂兄匾俳饔茫嘌榷ǖ氖魈騫羌艽蠔沒 ?2.3..2 冬季修剪 柿樹樹形一般選擇自然開心形(自然圓頭形)、主干疏層形(稀植園)和自由紡錘形(密植園)三種。涇河流域整形修剪采用自然開心形,樹形無明顯層次,樹冠開張,樹體較矮,干高1.0~1.5 m,選留5~8個主枝或12個小主枝,在側枝上培養結果枝組。1)幼樹期保留中心干,每一年中心干重剪,并剪掉當年主枝生長量的1/2~1/3,確保樹體成開心狀,樹形培養成形后徹底疏除主干,以利通風透光,促使各級骨干枝分生小枝。對內膛形成的直立枝和細弱枝,適當短截,改造成有用的結果枝。2)盛果期修剪,要合理調整骨干枝的角度,平衡樹體長勢,疏除過多的大枝。對過長的枝組進行回縮,防止結果位置向外轉移形成“光腿”。回縮修剪衰老的枝干,延長結果年限。
2.3.3 放任柿樹修剪 一是對單頭主干,落頭開心,內膛枝組較少時適當增加短截,光禿部位進行刻芽,增加主枝或者小型枝組。開張主枝角度,增加樹體負載能力。二是多頭主干選一個長勢健壯的保留,其余疏除,主枝培養成熟時再進行壓干開心。三是對于栽植密度較大的柿子園按照紡錘形進行樹體改造,疏除多余的主枝、枝組,對主枝上直立的、過密的結果枝組也進行疏除,有利于提高結果期產量。
2.4 防治病蟲害,保穩產增收 加強柿樹肥水、修剪等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力,結合治早治了的藥劑防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2.4.1 柿炭疽病 在6-7月未成熟果實上發生,發病時間較長。起初發病時,有針尖大小的深褐色斑點出現在果實上,逐漸擴大成多個病斑,造成柿子果實提早脫落。防治方法以徹底清除果園內的病原菌為主,及時將病枝、病果全部剪掉、摘除,控制病菌的進一步侵染傳播。在柿子樹發芽前噴灑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
2.4.2 柿角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果蒂。1)落葉后摘除樹上殘存的果蒂,進行清園。2)8月初病斑逐漸定型,危害葉片引起脫落。若遇7-8月長時間連陰雨,會進一步加重病害。受害果實逐漸變為紅色,變軟脫落。選用600倍液的65%代森鋅錳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間隔14 d再噴施1次。
2.4.3 柿蒂蟲(柿食心蟲) 幼蟲從果蒂進入果實內部進行危害。1)消滅越冬蟲源。冬季或早春刮除大枝干、枝杈老翹皮,并集中燒毀,消滅部分越冬幼蟲。在6-8月幼蟲危害期及時撿拾僵果,俗稱“紅臉柿”。注意將柿蒂連同被害果一起摘除深埋處理,降低蟲口密度。8月中下旬,幼蟲脫果,在柿子樹主干綁草把或誘蟲帶,誘集越冬幼蟲,冬季將其解下燒毀。2)物理防控。利用成蟲的趨光性,果園安裝殺蟲燈,誘殺成蟲。3)藥劑防治。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兩代成蟲羽化盛期和產卵期,每隔10~15 d噴25%滅幼脲懸浮劑1 500倍液+2.5%功夫乳油2 500倍液或其它有機磷藥劑800~1 000倍液,重點噴灑果蒂。
2.5 創新經營模式,開發加工新產品 農村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柿子園無人管理的風險逐步加大。建議增加柿子園生產環節的投入,落實標準化管理技術,促成柿子管理的各項實用技術措施落到實處,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一是創新經營模式。推行柿子園集中流轉機制,建立“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農戶、龍頭企業+農戶”等形式的由法人組織土地集中流轉經營,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大施肥、噴藥機械化推廣使用比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鼓勵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公司研究開發柿子深加工產品種類。探索柿子醋、柿子酒、柿子干等產品的生產開發,豐富加工產品,延伸柿子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