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炳利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3.04.036
在冬棗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冬棗花期和坐果期管理十分重要,管理不當易出現坐果問題造成減產,影響冬棗園經濟效益。
1 造成冬棗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
1.1 營養不均衡 在冬棗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要始終保持動態平衡,樹勢過旺,樹體所貯藏的養分就會多數分配給樹體的營養生長,反之生殖生長則出現虧損,導致坐果不多或不坐果,即使坐果也會后期脫落。樹勢太弱也影響花芽分化,由于上年冬棗掛果量大,營養消耗多,冬季追肥管護不到位,樹體營養儲備不足也可造成花芽分化少,冬棗萌芽前期通過深耕施肥澆水,調節樹勢營養平衡尤為重要。
1.2 生長調節劑應用過多 在冬棗果實膨大期,果農多次噴赤霉素促進果實生長,冬棗新梢赤霉素含量高,第2年開春棗頭旺長,對坐果不利。
1.3 溫度影響 坐果期持續高溫天氣嚴重影響冬棗的坐果率,另外中午溫度高有可能出現焦花現象。冬棗花期氣溫過低,也影響花芽分化,出現落蕾現象。
1.4 營養水分失衡 冬棗樹土壤持水量在30%左右最佳,坐果期土壤持水量低于15%,會造成棗果大量脫落,而土壤含水量太高,營養充足,枝葉旺長也會造成大量落果。冬棗的坐果期和花芽分化、開花、早花果膨大、展葉、芽頭生長都在同一時期,營養競爭激烈,營養不足也會造成棗落果。
1.5 病蟲危害 坐果期會有許多病蟲害發生,其中綠盲蝽危害尤其嚴重,綠盲蝽1年發生4~5代,以若蟲、成蟲吸食冬棗幼芽、嫩葉、花、果實的汁液。
2 提高坐果率的措施
2.1 夏季修剪 為了保證冬棗樹正常坐果,做好冬季修剪的前提下,還得進行夏季修剪。夏剪從發芽開始,進行抹芽掐棗頭,根據結果枝組萌芽數量,合理抹芽。5月中旬前后還得對保留枝條摘心,摘心一直持續到7月中旬,控制養分流失,調節營養平衡,促進坐果。
2.2 開甲 冬棗盛花期,在離地面20~30 cm的位置,刮除樹干老皮,對樹干環割一圈,寬度8~12 mm(樹干直徑10%左右),環割到木質部但是不能傷到木質部,甲口晾曬2~3 min,然后涂抹防蟲藥泥并用薄膜包嚴甲口。
2.3 噴生長調節劑 由于每年氣溫不同,冬棗花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噴1次赤霉素來提高坐果率,噴施濃度20 mg/L,噴施時間以傍晚最佳,通過噴施生長調節劑,促進冬棗花芽分化,可以提高坐果率,減少落果。
2.4 花期噴水 在北方平原地帶,冬棗花期少雨天氣干燥,晝夜溫差大,經常有干熱風或揚塵發生,造成花粉粒不萌發,花蜜盤有揚塵污染,導致授粉不良。可在傍晚時分給樹冠進行噴水,保證空氣濕度。在噴水時可以加入2%~3%尿素,可有效補充樹體營養。
2.5 病蟲害防治 在棗樹發芽期、坐果期、膨大期會發生很多病蟲害,其中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的病蟲害主要有棗瘋病、棗銹病、炭疽病和綠盲蝽象、棗粘蟲、葉螨、棗尺蠖、介殼蟲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噴灑藥物,一般殺蟲劑加殺菌劑混合使用,特別注意噴藥時要盡量避開盛花期。連續多雨天氣晴天后,必須噴殺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