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領養代替購買”:都市領養日的特征與傳承機制

2024-01-17 07:29:00梁和陽
民間文化論壇 2023年6期

梁和陽

一、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寵物已經成為都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據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截至2021 年,中國城鎮犬貓數量為11235 萬只,養寵人數達6844 萬人次,養寵物已經成為都市生活的新風尚①參見派讀寵物行業大數據平臺:《2021 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https://mp.weixin.qq.com/s/jmcEKM2DDvQg8xlhHQp0Cg,發布日期:2022 年2 月2 日,訪問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作為都市中寵物的重要來源渠道,“領養”正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領養代替購買”的口號已經成為養寵界的共識。在推動寵物領養等多種形式中,有著廣泛參與的“領養日”收效較好,已經成為各大城市流浪動物保護組織(以下簡稱“動保組織”)推動寵物領養的重點活動。

節日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時間節點,也是民俗學研究的主要話題。民俗學對節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傳統節日的考察,探究傳統節日傳承與發展的動力機制②參見張娜、季中揚:《結構性傳承:傳統節日變遷的內在理路及其更新方式》,《中國農史》,2021 年第5 期;黃永林、孫佳:《博弈與堅守: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關于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命運的多維思考》,《民俗研究》,2018 年第1 期;林慧:《生活在傳統中——論節日遺產在當前的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2017 年第2 期;劉魁立、蕭放、張勃等:《傳統節日與當代社會》,《民間文化論壇》,2005 年第3 期。,關注傳統節日的特征及節日內容③參見邢莉:《我國傳統節日是我們再創造的源泉》,《西北民族研究》,2018 年第2 期;蕭放:《歲時節日》,《民間文化論壇》,2016 年第4 期。,討論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與社會價值④參見林慧:《生活在傳統中——論節日遺產在當前的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2017 年第2 期。,對“泛節日化”⑤參見黃龍光:《當代“泛節日化”社會語境下傳統節日的保護》,《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9 年第11 期;黃治國:《傳統節日的現代性危機與日常生活批判》,《文化遺產》,2018 年第3 期。與“節日的資本化”⑥參見左路平:《節日資本化與資本節日化:以馬克思資本邏輯批判為線索》,《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6 期。等現象進行批判與反思。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與生活革命的進展,民俗學從日常生活出發,逐漸關注到以青年①參見鳳仙:《“節日的闡釋”:都市青年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實踐》,《當代青年研究》,2021 年第6 期。、互聯網②參見滕云:《“10.24”程序員節:互聯網時代的新民俗節日》,《民間文化論壇》,2022 年第1 期。、公益③參見胡婕婷:《眾籌儀式何以可能?——“99 公益日”個體捐贈行為的社會學分析》,《社會發展研究》,2018 年第1 期。、藝術④參見劉曉:《論城市藝術節節日觀的形成與發展》,《理論學刊》,2019 年第4 期。等為主題的都市新興民俗節日,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節日研究的內容。但囿于互聯網時代的快節奏生活與獨特的信息呈現方式,以及日常生活的廣度與深度,學界對都市新興節日的討論卻并不充分,主要集中于對節日進行描述性研究,缺乏對節日發生機制的討論,也較少將其與傳統節日進行比較。作為盛行于中國各大城市、關照流浪動物福祉的節日,領養日卻較少被關注到。

以推動寵物領養為核心任務的領養日,具備節日發展與傳承的良好條件。領養日既是被愛寵人士公認的社會時間單位,能夠在特定的時間完成以領養為核心的主要儀式活動;又是一個信息平臺,在具體節日活動后,通過日常化的運營維持與領養環節有關的各方關系。那么,作為都市節日,領養日具有何種框架與結構?具有哪些顯著特征?與傳統節日相比,有何特殊性?其傳承的動力與機制為何?

本文所使用的田野資料包括線上收集與線下實地調研獲取的材料。幾乎所有舉辦領養日的動保組織都有以微信公眾號平臺為代表的信息發布渠道,平臺中存儲著豐富的活動信息、領養日現場視頻與文字記錄、參與者的訪談等材料,這些二手資料為分析領養日的共性結構特征提供思考的起點。線下資料收集主要圍繞著“愛它”動物保護組織展開,在“愛它”舉辦的領養日現場進行參與式觀察,訪談節日策劃者、領養人、送養人與參與活動的志愿者,以獲得對領養日的立體認識。

二、領養日的結構與內容

一般而言,具有歷史積淀、傳承較好的節日大多具有比較穩定的節日結構。以傳統節日為例,節日的組成要素通常分為三個部分:特定的日期、祭祀或紀念的對象以及相沿成習具有儀式性與社交性的活動⑤高丙中:《圣誕節與中國的節日框架》,《民俗研究》,1997 年第2 期。。與傳統節日類似,領養日也具有較為穩定的結構,如在時間上有歷史可循,具有較為穩定的節日開展頻率;在節日空間上具有較為充足的節慶空間,能夠體現節日特色;在儀式內容上具有穩定而獨特的內容,圍繞領養環節產生了領養寵物展覽、雙方交談與簽訂領養協議等具體儀式。

(一)領養日的時間脈絡

當前中國都市領養日的形成受到了西方動物保護思想與寵物節日的影響。早期寵物保護思想主要體現在對動物權利與動物福祉的關注,如邊沁和辛格等人指出動物應該與人類享有較為平等的地位,這與動物能夠感受痛苦相關⑥[英]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時殷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年,第348—349 頁;[澳]彼得·辛格、[美]湯姆·雷根主編:《動物權利與人類義務》(第2 版),曾建平、代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28 頁。;雷根指出動物與人類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人類不能超越動物的利益來支配動物⑦[美]湯姆·雷根:《動物權利研究》,李曦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序言第12 頁。。這些動物保護思想推動了民間動物保護運動,促進動物觀念的變革。2006年4 月11 日,美國動物行為與救援專家科林(Colleen Paige)創立了“國際寵物日(National Pet Day)”,呼吁人類關注動物的權益,啟發人類思考寵物對日常生活的意義。作為“國際寵物日”的重要精神內涵,“領養代替購買”逐漸流傳于世界各地,成為動物保護思想的重要體現,也影響著中國動物保護界。

中國最早的領養日起源于北京,由愛寵人士陳嘉等人于2011 年年底創立。在陳嘉的講述中,她對“領養代替購買”進行解釋: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寵物大多為無序繁殖的結果,為了保持品種純正在商家的干預下進行近親繁殖與被注射催情激素;養寵者購買時可能只看到了寵物可愛的一面而在無意間參與了動物虐待的過程。①參見陳嘉:《你能想象一個9 平米的房間養了將近100 只狗嗎》,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f4y1R7xB/?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377a75c981d2a46c2ffc3345318d7564,發布時間:2020 年7 月18 日,訪問時間:2023 年9 月12 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從“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出發,陳嘉等人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領養日,領養成功率高,反饋良好;到第二屆領養日,領養的成功率接近100%,其成功的經驗逐漸被國內動物保護組織學習,大部分城市都有舉辦領養日活動的經歷。2013 年12 月,位于華中地區的「愛它」舉辦了第一屆領養日,活動效果與反饋超過舉辦方預期。截至2023 年9 月,「愛它」共舉辦了95 屆領養日。當前,大部分城市領養日的開展頻率為一月一次,盡管具體日期并不固定,但大多選在周末以擴大活動參與。

(二)領養日的空間布局

節日不僅具有時間的維度,還具有多重空間的維度②宋穎:《論節日空間的生成機制》,《民俗研究》,2017 年第5 期。。領養日的空間主要集中在線下與線上兩個板塊。線下空間以領養日的節日氛圍營造為主要目的,線上空間則圍繞領養信息展開。盡管線下空間與線上空間在領養日的內容呈現上具有顯著差異,但在結構與功能上二者可以互相補充。

領養日線下空間的構造具體表現為不同功能分區的搭建與營造,這些空間具有的功能可以滿足領養者的需求。一般而言,線下空間主要由寵物醫療區、保險咨詢區、拍照留念區、領養區、咨詢區與義賣區構成(詳細的空間平面圖可參見圖1)。對于有意愿的領養者而言,領養區是領養活動的主要發生場所,他們可以在此區域挑選寵物,與送養人進行交談、達成口頭協議。當送養與領養方達成協商后,雙方會前往咨詢區簽訂由動保組織提供的領養協議,而后前往具有節日特色的背景墻合影留念。在領養過程中,涉及與寵物有關的喂養、醫療與保險等問題,可以前往相應區域咨詢。當領養人沒有攜帶寵物包或遛狗繩等用品時,可以前往義賣區③義賣區的盈利收入將用于動保組織寵物基地的日常開銷。進行購買。

線下節日氛圍的渲染與營造可以通過空間布局與外在裝點來實現,重點在于提升多重感官的吸引力。空間布局的策略在于將商圈主干道引入空間布局中心,借此將來往人流引入領養日現場,通過攤位前人群的集聚效應來吸引關注,通過醒目而抓人眼球的標語激發動物保護意識,從而推廣“領養代替購買”的節日理念。領養寵物的可視化與可觸摸式擺放也是空間布局的重要特點,寵物一般被擺放在桌椅上④貓類一般被送養方關在籠子里,狗類則由繩索牽引,寵物們都被擺放在桌面上。,恰好在來往行人的平行視線范圍內。領養者可以近距離觸摸寵物,通過撫摸與懷抱等直接接觸感受寵物的特色與魅力。一些送養人甚至會對寵物進行簡單美容以增加寵物的吸引力,如借助可愛的發卡和掛脖來區分寵物性別,給寵物穿上小馬甲來增添寵物的趣味,裝點寵物的毛發以增添視覺上的可愛與呆萌。

表1 領養日的線下活動空間平面示意圖① 本空間平面示意圖的繪制以“愛它”組織的第95 屆領養日現場活動空間為原型。需要進行說明的是,本次領養日功能分區的空間布局具有普遍性,較為特殊的地方在于領養日的活動空間位于商場外圍廣場,但因商圈場地差異,部分領養日的活動空間位于商場內部。(作者自制)

線上空間主要圍繞著領養日活動信息推送與線上領養兩個板塊展開。在領養日活動開始前發布時間地點,展示參與領養日動物的照片,部分動保組織還會開放對社會救助人所要送養的寵物開放報名通道。在領養日結束后,線上推送領養日當天的活動照片,對領養情況進行總結。線上領養在新冠疫情期間較為普遍,通常在線下活動空間受限的情況下將領養日的陣地轉移至線上,通過展示領養寵物的照片、視頻、性格特征、領養條件、聯系方式等來促進領養。部分動保組織將線上領養作為常態化的活動,生活中被救助的動物可以隨時被登記至線上平臺,領養人可根據信息靈活安排領養時間。

某種程度上,線上空間與線下空間可以彼此互補。互聯網的便捷性為領養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推動了線下領養活動的開展,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突發情況下線下活動空間的缺席;而線下空間內所發生的領養過程與節慶活動為線上空間的營造提供素材,共同推動“領養代替購買”理念的傳播。

(三)領養日的儀式內容

節日文化的本質是儀式,沒有儀式就沒有節日②陶立璠:《農耕儀禮、春節文化與傳承保護》,《藝術研究》,2013 年第3 期。。領養過程是領養日的核心,圍繞領養過程產生了信息的協商與交流、簽訂領養協議及留影告別等內容,這些儀式環節貫穿于領養日過程的始終。

送養方對領養方信息的熟悉程度關系著領養的成功率。面對面對領養人進行觀察與提問是獲取領養人信息較為有效的途徑,“其實跟他們(領養方)聊天挺能看出他們態度的,猶猶豫豫的、挑三揀四的我一般不會考慮”。③訪談對象:小葵;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訪談地點:“愛它”領養日現場。領養方關注寵物性格特征、喂養流程與健康狀況,以確定符合領養預期的寵物;送養方關注領養人的家居環境與收入水平等具體信息,以篩選出最為合適的領養人。一般而言,較為成功的領養需要經過雙方較為高效的協商,最終在雙方的關注點與需求之間實現平衡。

作為領養日中較為關鍵的儀式環節,領養協議的簽訂意味著領養關系得到了書面上的確定。具有約束效力的領養協議一式兩份,領養方與送養方各保留一份。領養協議的書面內容主要包括由甲方(送養人)填寫的寵物性別、昵稱、特征等具體信息以及由乙方(領養人)填寫的姓名、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等個人基本信息兩部分。協議規定乙方在領養后須照顧好寵物、不得遺棄等具體責任與義務,押金退還時間可在乙方完成甲方的附加條件①常見的條件有“三個月后絕育退還”“打完疫苗后退還”“三個月家訪放心后退還”等。后退還。一些動保組織在簽訂領養協議的環節中會加入辦理領養證,模仿結婚證的簽署、頒發流程為送養人與領養人辦理,在營造節日感的同時強化領養后的責任與義務。

節慶記憶可以被視作為節日結束后的余溫,一般由標志性的儀式來塑造。留影告別不僅是領養日接近尾聲的標志,還是節慶記憶的起點。領養并不只是寵物流轉的過程,其中也充滿了人與動物間的溫情與愛意。在領養日現場,無論是在簽訂領養協議后一邊摸著寵物的頭,一邊說著“去新家要好好的”;還是深深地擁抱寵物,給它最后開一個平時愛吃的罐頭,都體現了送養方與寵物間的深厚情誼與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但在合影留念環節中因不同主體的需求不同而產生了差異。動保組織更傾向于對整個領養日現場活動進行記錄,為活動總結收集素材;而對送養與領養方而言,留影記錄則圍繞著寵物與個人感受展開,大多會選擇與寵物拍照記錄。

三、領養日的主要特征

傳統節日具有娛樂功能、情感功能、記憶功能與認同功能②左路平:《節日資本化與資本節日化:以馬克思資本邏輯批判為線索》,《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 期。,圍繞這些功能產生的節慶活動是節日特征的重要體現。在傳統社會中,節日以農業生產方式為基礎,以家庭為單位,以親緣關系為紐帶,以具有周期性的時間單位作為載體進行傳承與發展。與傳統節日相比,領養日有著顯著的特征,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參與者具有濃厚的亞文化特征,節慶的時間與空間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動物形象的呈現具有擬人化的特征。

(一)具有都市亞文化的特征

以寵物領養為主要活動的領養日具有濃厚的都市亞文化特征。作為亞文化分析的重要角度,“風格”是一種有意圖的溝通③[美]迪克·赫伯迪格:《亞文化:風格的意義》,陸道夫、胡疆鋒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第125 頁。,能夠體現群體特征與傳達文化觀念。領養日的“風格”可以被濃縮為“領養代替購買”這6 個字。具體而言,領養日的風格主要體現在一些具有表意效果的標語中,常見的標語有:“帶我回家吧”“執子之爪,承諾一生”“認定你,就是一輩子”“科學養寵,關愛一生”“選擇領養,選擇買不到的愛”“做有鏟階級事業接班人”“我鏟屎,我自豪”“你給我一個家,我給你唯一的愛”等。這些標語生動形象地傳達了領養的優勢以及“有鏟階級”對領養事業的支持與熱情。

相較于傳統節日,參與領養日的人群具有較為明顯的趣緣關系。傳統節日的主要參與者幾乎都具有親屬關系與血緣關系,其背后所表達的文化觀念也大多與此相關,如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表達了親人團聚的思想,節慶儀式與內容大多可以從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中找到源頭。領養日的參與者彼此間大多為陌生人,“愛寵”的思想與“領養”的行動使他們相聚于領養日,并由此產生分工與協作。這種趣緣關系群體的形成不僅源自對生命平等思想的認同與對寵物的喜愛,更需要來自契約精神的約束與保障,領養日中最為重要的儀式環節——簽訂協議便是契約精神的體現。這也反映了在都市社會中,血緣與親緣關系不再是節日傳承與發展的先決條件,現代社會本身也具有節日產生的土壤,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領養日也就具有現代社會思想與觀念的影子。

(二)靈活的節日時間與地點

傳統節日在時間上有跡可循,根據社會生產節奏與自然界規律進行循環,以家庭為最小單位進行傳承,但領養日的時間與空間卻并沒有被嚴格固定。一般而言,大部分地區的領養日保持著一月一次的舉辦頻率,但會根據救助寵物的數量、領養需求的多少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活動空間來決定是否增加領養日的次數。在兩屆領養日的間隔期間,動保組織會提前聯系商圈以獲得活動場地支持,統籌轄區內需要被領養的流浪動物。領養日一般選在商圈人流量較大的周末,活動持續時間大致為3—5個小時。當可供領養的動物較多以及領養需求旺盛時,領養日的舉辦頻率會被調整為一月兩次甚至更多;當線下活動場地受限,領養日的陣地則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相較于傳統節日,領養日的時間與地點的不確定性是否會對節日的參與度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盡管每次活動場地與活動時間都不固定,但隨著節日具體日期與地點的確定,動保組織會提前一周左右發布領養日信息,活動所在地的商圈、志愿者們積極轉發,擴大活動宣傳。以「愛它」組織為例,每屆領養日的活動信息瀏覽量保持在三千人左右;對于影響力更大的動保組織而言,活動信息瀏覽量可達上萬次。在都市社會中,互聯網逐漸嵌入日常生活,互聯網的使用不僅可以便利信息的流通,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空的限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與提高生活效率的工具。因而,節日時空的靈活性并不會對節日的參與帶來負面影響。

領養日的靈活性還體現在與其他節日間合作,從而產生節日效果的疊加效應。除一月一次的舉辦頻率外,“99 公益日”前后的周末,是領養日經常舉辦的時間。在時間間隔上,領養日與公益日的臨近發揮了節日間的疊加效應,領養日在公益日的宣傳與口號下收獲了較平時更多的資金;公益日因領養日的加入而顯得內容更加豐富。此外,領養日還與商場中的消費日與購物節合作,依靠消費所帶來的人流來擴大節日的影響;商場則借助于領養來豐富消費日的內涵與活動形式。

(三)寵物是節慶儀式的中心

節日的命名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體現節慶活動的主體與內容。在領養日中,寵物是串聯起人與物間關系的重要節點,是節慶儀式的中心。根據「愛它」負責人的講述,領養日活動的設置起點是給流浪小動物們尋找庇護,“寵物的生命往往只有十余年,之前的流浪生活已經足夠可憐了,希望通過領養能夠給它們找個家度過余生”①訪談對象:“愛它”負責人凡凡;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2 日;訪談方式:微信訪談。。不論是領養日現場標語橫幅上的文字,還是背景墻上的照片,動物的形象與保護動物的思想比比皆是。在領養區,動物位于空間視線的中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盡管動物并沒有直接參與,但人類的交談、協商都與其密切相關。在領養協議中,與寵物利益及福祉相關的協議條款是約束領養人的條件。

在領養日中,寵物的利益與福祉優先于領養需求。“寵物可以給人類帶來陪伴”是大部分青年領養人的需求②參見石娟、衛小將:《空巢青年養寵物行為的社會建構邏輯》,《中國青年研究》,2023 年第9 期。,而人類的需求往往與動物的利益、福祉間并非一致。小洋在領養日中遇到了心儀的寵物,但在簽署協議前,他猶豫了,“我還有一年畢業,之后會離開這個城市,以后的工作還沒確定,現在就領養是不是不太負責呢?”③訪談對象:小洋;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訪談地點:領養日現場。最終,小洋在為“毛孩子們”捐款后離開了領養日現場。類似的表述在志愿者阿強那里也有體現,盡管有強烈的領養意愿,但因暫時住在父母家而暫時放棄領養,“我家里人不太喜歡寵物,我平時不在的時候擔心他們照顧不好①訪談對象:阿強;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訪談地點:領養日現場。”。不論是小洋對寵物生活環境的擔憂,還是阿強對寵物能否得到良好照料的考慮,盡管基本符合領養條件,但他們并沒有忽視寵物的福祉與利益,而是暫時妥協養寵需求,以獻愛心的方式參與領養日。

領養日中的動物形象具有擬人化的特征,這不同于傳統節日中動物實用形象與象征功能。在傳統節日中,動物通常是節慶飲食的一部分,豐富的肉食種類成為節慶狂歡與熱情好客的體現。動物的象征功能使得節日的文化內涵更為飽滿,如魚、龍、獅等在特定的節日中可以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但在寵物領養日中,寵物是人類的同伴與家人,這不僅體現為“帶我回家吧”等領養標語,還體現為“寶寶”“乖乖”“兒子”等對動物的稱呼,以及“它們聰明得很”“它曉得我在說什么”等寵物具有可知可感能力的表述。

與傳統節日相比,誕生于都市語境中的領養日有著較為不同的特征。在時間頻次與空間范圍上,領養日的節日設置更為靈活;在群體屬性與文化理念上,領養日更具有都市特性,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親緣關系,吸收了現代契約精神、動物保護等思想;在動物形象的呈現上,動物具有人格化的稱呼與人類相似的感知能力。

四、領養日的傳承動力與機制

節日傳承的基礎在于節日結構是否穩定,主要表現為節日是否具有較為穩固的內外結構,是否能夠合力促進節日的傳承與發展②張娜、季中揚:《結構性傳承:傳統節日變遷的內在理路及其更新方式》,《中國農史》,2021 年第5 期。。對領養日而言,內在結構主要體現為節日的功能與意義、節日的基本框架與內容,具體體現為領養日能夠受益于多方的參與主體以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節日框架。外在結構主要表現為節日與都市生活和公益品牌之間的關系。

(一)受益于多方的節日參與模式

節日傳承模式能否同時受益于多方,這關系到節日是否具備傳承主體以及能否傳承與延續③施愛東:《引領節日時尚,生產節日新民俗》,王加華主編:《節日研究》(第14 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9 年,第338 頁。。領養日主要參與者包括動保組織、送養人、領養人、志愿者、商圈、寵物醫院、寵物保險等,他們在領養日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領養代替購買”為口號的動保組織是領養日的發起方,負責策劃、聯系與協調各方參與者,同時安排機構所救助的動物參與領養;送養人則在領養日中為所救助的動物尋找合適的領養人;領養人可以根據自身養寵需求領養心儀的寵物;志愿者們在協調與幫助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為救助流浪動物貢獻自己的力量;商圈則憑借領養日的影響力及其帶來的人流量促進消費;寵物醫院與保險則為社會公眾普及動物醫療健康與保險知識,促進業務增長。在領養日中,圍繞著寵物領養,多方參與者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從結果上看,領養日是受益于多方的“寵物廟會”,這意味著領養日具有較為廣泛的參與傳承主體。

領養日的節日模式可以被概括為“動保組織、多方參與、協同合作、寵物至上”。多方參與的節日模式意味著不同主體間的利益與需求可能存在差異,而實現“協同合作”則需要動保組織發揮組織、引導與協調的作用。對領養日而言,參與者的節日體驗感很大程度上關系著領養日的評價與反饋,進而影響領養日的口碑與后續。通常,動保組織會對參與領養日的送養人進行篩選,控制一定寵物數量以維持領養日現場的秩序;與商場進行協商,確定場地、物資與展覽設計等方面,共同營造領養日的良好環境;對志愿者提出要求,進行簡單培訓以提高服務能力與水平。節日與市場經濟合作是受益于多方參與的一種模式①施愛東:《引領節日時尚,生產節日新民俗》,王加華主編:《節日研究》(第14 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9 年,第338 頁。,但在以“領養代替購買”為理念的領養日中,相較于經濟利益而言,動物的利益與福祉更為重要與明顯。這意味著在都市節日的發展模式中,與市場經濟結合并不是節日發展的唯一出路,準確把握節日背后多方參與者的需求更為重要。

(二)線上與線下結合的節日框架

傳統節日的框架大多以血緣和地緣等先賦性的社會關系為基礎②高丙中:《圣誕節與中國的節日框架》,《民俗研究》,1997 年第2 期。,但萌生于都市社會中的領養日突破了血緣與地緣的限制,形成了以趣緣關系為中心,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節日框架。

線下活動是領養日的主陣地,也是領養日最為核心的部分。以“愛它”組織為例,線下舉辦的領養日占比超九成。線下活動包括了節慶布展、協商洽談與簽訂協議等為代表的具體儀式內容,塑造了“領養代替購買”獨特而真實的節日氛圍感,這在參與者的反饋中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我是第一次參加領養日,之前沒有聽說過,這個(領養日)蠻好,我發現好多人和我們一樣都在救助……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③訪談對象:小趙;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訪談地點:領養日現場。”,在領養日中,小趙在救助流浪動物的道路上找到了同路人,更加堅信了流浪動物救助的意義與價值。對領養人而言,線下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對流浪動物的偏見。“我一直以為領養日的動物都是些不太好的,要么受傷了要么生病了,看網上照片看不出來什么,我剛才看到了好多很健康和活潑的貓貓……領養的動物不一定比買的要差”,與被救助動物的接觸改變了小洋對流浪動物的刻板印象,也讓他對“領養代替購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金錢永遠無法衡量生命的價值”。④訪談對象:小洋;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訪談地點:領養日現場。

線上空間主要表現為互聯網空間的便利性與創造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節日對線下時空的依賴程度。線上空間的便利性首先體現在對線下領養日的宣傳與預熱,這相比于線下宣傳影響范圍更廣。盡管線下領養日的體驗感與活動氛圍的反饋更為重要,但當突發情況來臨⑤突發情況有因新冠疫情導致商場關閉、天氣原因導致室外活動取消等,一般而言,突發情況多來自商場方,與線下活動的場地空間有關。,線上空間便能夠“救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節日框架使領養日能夠更為廣泛地調動資源,提高節日的適應性與風險抵御能力。但線上與線下無法取代彼此的優勢,二者相結合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優勢,共同推動領養日的傳承與延續。

(三)從節日活動衍生為公益品牌

對節日而言,能否下沉并融入日常生活,關系著節日能否取得良好的發展與傳承①參見蕭放:《關于南京節日文化建設的討論》,王加華主編:《節日研究》(第14 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9 年,第333—334 頁。。傳承與發展較好的傳統節日,其背后大多具有濃厚的文化觀念作為支撐,能夠抵御時代變遷與生活革命所帶來的沖擊與影響。

“領養代替購買”是領養日的核心理念,其背后反映了動物保護思想以及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我們之所以辦這么多屆,其實不僅僅是在給流浪動物找個家,也是在宣傳動物保護的理念,尤其是‘領養代替購買’,還有就是改變人們的觀念,領養的不一定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別人不要的②訪談對象:“愛它”負責人凡凡;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訪談地點:領養日現場。”,在凡凡看來,領養日的教育宣傳作用是其重要功能的體現。在動物保護之外,領養日還涉及人與動物關系的反思。“生命都是平等的,貓啊狗啊也是,其實它們聰明著呢,你說什么它們能懂得,也有反應的③訪談對象:阿瑤;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0 日;訪談地點:領養日現場。”,與阿瑤有著相同觀點的愛寵人士堅信寵物具有與人類相似的感知與表達能力,不是人的附庸;人與寵物應該是互相陪伴,而不是權力與支配的關系。從這個角度看,節日只是外衣與載體,其背后的理念與文化價值才是內核,更有影響力與傳播力,也更為人們認可與接受。

當領養日的理念落實為公益實踐,獲得社會的認可,這意味著節日可以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對公益行為而言,能否獲得較為穩定的資金來源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領養日取得成功后,隨著社會認可的逐漸增加,來自慈善基金會、個人的援助逐漸增加。“每屆領養日都能籌集一些資金,平時公眾號也有人打賞,天冷的時候也有愛心人士捐贈物資④訪談對象:“愛它”負責人凡凡;訪談人:梁和陽;訪談時間:2023 年9 月12 日;訪談方式:微信訪談。”,除物資援助外,動保組織與轄區高校的動物保護社團保持著密切聯系,這不僅利于領養日的宣傳推廣,還為其帶來大量高素質的志愿者。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資源推動著領養日的延續,也使領養日成為大部分動保組織的品牌節日。

成為品牌之后,領養日不再只是一個時間點,而逐漸融入愛寵人士的日常生活。如果把領養日作為領養人獲得寵物的起點,那么如何引導寵物適應被領養后的家庭生活則是每一位領養人必須面對的問題。盡管領養日活動結束了,但關于寵物喂養的科普知識并沒有消失。在領養日平臺上,“如何優雅地抱貓”“如何正確解鎖狗刨”“狗狗愛撲人怎么辦”等與愛寵人士養寵日常相關的問題得到科普與解答。某種程度上,對愛寵人士而言,領養日不僅促進“領養代替購買”觀念的傳播與實踐,還推動了與養寵有關的科普信息與知識的傳播,從而搭建了在領養日之外養寵與日常生活結合的橋梁。

五、總結與討論

盡管誕生于都市中的寵物領養日有著與傳統節日較為不同的特征,但其仍然具有節日的基本框架。以“領養代替購買”為核心理念的領養日圍繞“愛寵”的趣緣關系展開,其承載節日的時空關系在都市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在具體實踐中,領養日探索出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節日框架,具有較為穩定的儀式內容、較為廣泛的傳承主體與較為豐富的節日內涵。領養日不局限于節日本身,還從節日成為公益品牌,與群體認同、公益理念以及愛寵人士的日常生活產生關聯。領養日的經驗表明,節日的時空布局、儀式內容與節日背后所蘊含的文化觀念等方面仍然是節日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

作為都市新興節日的代表,領養日的經驗為反思都市節日提供了參考。在當前都市生活中,以消費節為代表的新興節日層出不窮,然而大部分節日只是盛行一時,節日熱度曇花一現。“節日的資本化”與“泛節日化”是當前都市節日發展過程中較為常見的表現,在這些節日中,節日的功能與意義被物化,節日成為資本追逐利益、實現增值的工具。領養日的特殊性不僅在于節日能夠滿足不同參與者的需求,還體現為其在瞬息萬變的都市語境中具有一定抵御風險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節日不僅是愛寵人士集聚的“都市廟會”,還是傳達公益精神與動物保護思想的公益品牌,能夠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緊密聯系。節日是具有特殊文化內涵的時間單位①高丙中:《圣誕節與中國的節日框架》,《民俗研究》,1997 年第2 期。,對新興節日而言,具有較為廣泛的節日參與度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節日背后是否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與思想觀念,是否具備在都市社會中生存與發展的適應性與靈活性。

當然,對都市領養日的關注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節日結構與儀式內容的歸納與總結,節日背后人與寵物的關系也值得深思。在談及寵物與人類關系時,段義孚曾指出人類對寵物享有權力支配,對寵物的情感并非與權力無關,而是以溫和的形式使權力更易于接受。②[美]段義孚:《制造寵物:支配與情感》,趙世玲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年,第286、293 頁。長期以來,是否具有實踐能力成為人與動物是否具有主體性的區分點,人與動物間的“權力—支配”關系也隨之產生。在領養日中,寵物身處節日幕后,卻以“無形之手”影響與推進節日的進程,圍繞“領養代替購買”理念產生的敘事與實踐并沒有落入“權力—支配”的關系中。事實上,在“領養代替購買”理念的背后,不僅涉及動物的利益與福祉,還體現了人類對動物認知的改變。不論是在都市日常生活的表述中③鞠熙:《城市里的鄰居們——北京城內“四大門”動物的生活世界》,《開放時代》,2020 年第6 期。,還是在新興的都市節日里,寵物的擬人化形象并不少見,它們具有感知、表達能力以及主體性。這也意味著反思人與動物的關系并不能僅僅從是否具備實踐能力出發,還需要具備整體性思維與關系性視角,將寵物與人類共同放置于行動網絡中去反思主體性與能動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第一页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看| 亚洲二区视频|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色婷婷狠狠干|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在线看片国产| 中文字幕2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影院|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久久综合成人| 无码专区第一页|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精品va| 亚洲无限乱码|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另类|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伊人蕉久影院|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a天堂视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www.狠狠|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国产|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欧美日本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